52歌赋>中医中药>中药材>梧桐叶

梧桐叶

《中药大辞典》:梧桐叶

药材名称梧桐叶

拼音Wú Tónɡ Yè

出处《纲目》

来源梧桐科植物梧桐

原形态植物形态详"梧桐子"条。

化学成分含甜菜碱、胆碱、β-香树脂醇、β-香树脂醇乙酸酯、β-谷甾醇、卅一烷及芸香甙0.15%。

药理作用叶浸膏(先用水煎,再以醇处理而得)对麻醉狗及猫静脉注射0.25~0.5克/公斤,能引起血压下降,持续15分钟至1小时。其降压原理据初步分析,与扩张末梢血管(兔耳灌流呈轻度扩张)有关;降压同时心率亦减慢(22.3%)。对小鼠有显着的镇静作用(0.5克/公斤腹腔注射,可降低其自由活动)。毒性很小,灌胃6克/只不致引起死亡;静脉注射的半数致死量为8.3克/公斤。

性味《福建民间草药》:"苦,寒,无毒。"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清热解毒。治风湿疼痛、麻木,痈疮肿毒,痔疮,臁疮,创伤出血,高血压病。

①《中国树木分类学》:"煮汁可熏治白带。"

②《贵州民间方药集》:"镇咳祛痰,除风湿,治麻木。外用止刀伤出血。"

③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解毒。治痈疮肿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两。外用:鲜叶敷贴,煎水洗或研末调敷。

复方①治风湿骨痛,跌打骨折,哮喘:梧桐叶五钱至一两,水煎服。(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②治发背欲死:梧桐子叶,鏊上煿成灰,绢罗,蜜调敷之,干即易之。(《补缺肘后方》)

③治背痈:取梧桐鲜叶,洗净,用银针密刺细孔,并用醋浸,整叶敷贴患部。(《福建民间草药》)

④治痔疮:梧桐叶七张,硫黄五分。以水、醋各半煎汤,先熏后洗。(福州台江区《验方汇集》)

⑤治臁疮:取梧桐鲜叶,洗净,用银针密刺细孔,再用米汤或开水冲泡,全叶敷患处,日换两次。(《福建民间草药》)

⑥治刀伤出血:梧桐叶研成细末,外敷伤口。(福州台江区《验方汇集》)

⑦治泄泻不止:梧桐叶不拘多少,用水煎十数沸,只浴两足后跟,其泻即止。若浴之近上,大便反闭。(《内经拾遗方论》梧桐濯足汤)

临床应用治疗高血压病:观察Ⅰ、Ⅱ期高血压患者80例,52例口服梧桐叶糖浆,每次10毫升(含干生药2克),每日3次;28例除口服外,并加用梧桐叶注射液肌肉注射,每天2毫升(含黄酮甙20毫克)。经治2个月,显效(舒张压下降20毫米汞柱以上者)23例,好转(舒张压下降10~20毫米汞柱之间)37例,无效(舒张压下降10毫米汞柱以下者)20例。治疗前后曾对60例病人进行血清胆甾醇检查对照,治前血清胆甾醇平均值为249.5毫克%,治后为175.9毫克%,平均每例下降73.6毫克%。在60例中有57例治后显着下降(50毫克%以上)者41例,占72%。治程初期可见恶心、胃不适、腹痛、腹胀等消化道反应。另曾以梧桐叶片剂(干浸膏粉压片,每片相当干生药2克。日服3次,每次3~4片)治疗观察高血压及降低血清胆甾醇100例,服药2月后,降压的总有效率为86%,其中显效率10%;血清胆甾醇的下降率为80%(其中下降21毫克%以上的占69%,下降50毫克%以上的占31%)。临床观察到,部分女性肥胖型高血压患者,服药后有较明显之利尿作用,且月经增多,体重减轻,但血清胆甾醇下降不明显,部分反而升高。其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梧桐叶

药材名称梧桐叶

拼音Wú Tónɡ Yè

英文名Leaf of Phoenix Tree

出处出自《本草纲目

来源药材基源:为梧桐科植物梧桐Firmiana plantanifolia (L.f.) Marsili的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Firmiana plantanifolia (L.f.) Marsili [F.simplex (L.) W.F.Wight]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集。随采随用,或晒干。

原形态梧桐落叶乔木,高达16m。树皮青绿色,平滑。单叶互生,叶柄长8-30cm;叶片心形,掌状3-5裂,直径15-20cm,裂片三角形,先端渐尖,基部心形,两面无毛或略被短柔毛;基生脉7条。圆锥花序顶生,长约20-50cm,下部的分枝长达12cm,花单性或杂性,淡黄绿色;导管长约2mm,裂片5,长条形,向外卷曲,长7-9mm,外面被淡黄色短柔毛,无花瓣;雄花由10-15枚雄蕊合生,花丝愈合成一圆柱体,约与萼片等长;雌花常有退化雄蕊围生子房基部,子房由5心皮联合,部分离生,花柱长,柱头5裂。蓇葖果5,纸质,有柄,长6-11cm,宽1.5-2.5cm,被短绒毛或几无毛,在成熟前每个心皮由腹缝开裂成叶状果瓣。种子4-5,球形,直径约7mm,干时表面多皱纹,着生于叶状果瓣的边缘。花期6-7月,果熟期10-11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多为人工栽培。

资源分布:分布于全国大部分地区。日本也有分布。

性状性状鉴别 叶片多皱缩破碎,完整者心形,掌状3-5裂,直径15-30cm,裂片三角形,先端渐尖,基部心形,表面棕色或棕绿色,两面均无毛或被短柔毛,基生脉7条;叶柄与叶片等长。气微,味淡。以叶大、完整、色棕绿者为佳。

化学成分芸香甙(rutin),β-香树脂醇(β-amyrin),β-香树脂醇乙酸酯(β-amyrin acetate),β-谷甾醇(β-sitosterol),三十一烷(hentriacontane),还含甜菜碱(betanine),胆碱(choline),水溶性多糖(polysaccharide)及果胶(pectin)。

药理作用叶浸膏(先用水煎,再以醇处理而得)对麻醉狗及猫静脉注射0.25-0.5g/kg,能引起血压下降,持续15分钟至 1小时。其降压原理据初步分析,与扩张末捎血管(兔耳灌流呈轻度扩张)有关;降压同时心串亦减慢(22.3%)。对小鼠有显着的镇静作用(0.5g/kg腹腔注射,可降低其自由活动)。毒性很小,灌胃6g/只不致引起死亡;静脉注射的半数致死量为8.3g/kg。

性味苦;寒

归经肺;肝经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解毒消肿;降血压。主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痈疮肿毒;痔疮;小儿疳积;泻痢;高血压病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30g。外用:适量,鲜叶敷贴,煎水洗;或研末调敷。

复方①治风湿骨痛,跌打骨折,哮喘: 梧桐叶五钱至一两,水煎服。(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②治发背欲死:梧桐子叶,鏊上煿成灰,绢罗,蜜调敷之,干即易之。(《补缺肘后方》)③治背痈:取梧桐鲜叶,洗净,用银针密刺细孔,并用醋浸,整叶敷贴患部。(《福建民间草药》)④治痔疮: 梧桐叶七张,硫黄五分。以水、醋各半煎汤,先熏后洗。 (福州台江区《验方汇集》)⑤治臁疮: 取梧桐鲜叶,洗净,用银针密刺细孔,再用米汤或开水冲泡,全叶敷患处,日换两次。(《福建民间草药》)⑥治刀伤出血: 梧桐叶研成细末,外敷伤口。(福州台江区《验方汇集》)⑦治泄泻不止: 梧桐叶不拘多少,用水煎十数沸,只浴两足后跟,其泻即止。若浴之近上,大使反闭。(《内经拾遗方论》梧桐濯足汤)

临床应用治疗高血压病。观察 Ⅰ、Ⅱ期高血压患者80例,52例口服梧桐叶糖浆,每次10ml(含干生药2g),每日3次;28例除口服外,并加用梧桐叶注射液肌肉注射,每天2ml(含黄酮甙20mg)。经治2个月,显效(舒张压下降20mm汞柱以上者)23例,好转(舒张压下降10-20mm汞柱之间)37例,无效(舒张压下降10mm汞柱以下者)20例。治疗前后曾对60例病人进行血清胆甾醇检查对照,治前血清胆甾酵平均值为249.5mg%,治后为175.9mg%,平均每例下降73.6mg%。在60例中有57例治后显着下降(50mg%以上)者41例,占72%。治程初期可见恶心、胃不适、腹痛、腹胀等消化道反应。另曾以梧桐叶片剂(干浸膏粉压片,每片相当干生药2g。日服3次,每次3-4片)治疗观察高血压及降低血清胆甾醇100例,服药2月后,降压的总有效率为86%,其中显效率10%;血清胆甾醇的下降率为80%(其中下降21mg%以上的占69%,下降50mg怒以上的占31%)。临床观察到,部分女性肥胖型高血压患者,服药后有较明显之利尿作用,且月经增多,体重减轻,但血清胆甾醇下降不明显,部分反而升高。其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油头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油头草药材名称油头草别名大鱼眼草、无喙齿冠草来源菊科油头草Myriactis nepalensis Less.,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湖南、四川、贵州、云南、西藏。性味微辛,凉。功能

  • 大青木

    药材名称大青木拼音Dà Qīng Mù别名路边青、臭叶树、羊咪青、青心草、臭大青、鸭公青、淡婆婆、大叶青、木本大青来源为马鞭草科赪桐属植物大青木Clerodendron cyrtophyllum Tu

  • 硬骨凌霄

    《全国中草药汇编》:硬骨凌霄药材名称硬骨凌霄拼音Yìnɡ Gǔ Línɡ Xiāo别名竹林标、驳骨软丝莲、红花倒水莲来源紫葳科硬骨凌霄Tecomaria capensis (Thu

  • 黑穗画眉草

    药材名称黑穗画眉草拼音Hēi Suì Huà Méi Cǎo别名露水草、万人羞来源禾本科黑穗画眉草Eragrostis nigra Nees,以全草或根入药。生境分部甘肃

  • 铅灰

    《中药大辞典》:铅灰药材名称铅灰拼音Qiān Huī别名黑锡灰(《丹溪心法》)出处《本草图经》制法刘禹锡《传信方》:"取铅三两,铁器中熬之,久当有脚如黑灰。"功能主治《本草图经》:

  • 麻母

    药材名称麻母拼音Má Mǔ来源药材基源:为伞形科植物青海当归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ngelica niyida Wolff[A. ching-haiensis Shan xe K. T. Fu]

  • 胡杨

    药材名称胡杨拼音Hú Yánɡ别名胡桐、胡桐泪[树脂]、异叶杨、托奥罗依[蒙名]来源杨柳科杨属植物胡杨Populus diversifolia Schrenk.以树脂、叶、根、花等

  • 雪山甘草

    药材名称雪山甘草别名土甘草[云南丽江]、假秦艽来源唇形科雪山甘草Phlomis betonicoides Diels,以块根入药。生境分部云南、四川。性味甘、苦,凉。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理气健脾。主治消

  • 苋菜

    药材名称苋菜拼音Xiàn Cài来源苋科苋属植物苋Amaranthus mangostanus L.[A. inamoenus Willd.],以种子和根入药。夏秋果实成熟后采集,

  • 水苏根

    药材名称水苏根拼音Shuǐ Sū Gēn出处《浙江中药资源名录》来源为唇形科植物水苏的根茎。7~8月间结果后采收。原形态植物形态详"水苏"条。功能主治①《纲目拾遗》:"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