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中医中药>中药材>毛花点草

毛花点草

药材名称毛花点草

拼音Máo Huā Diǎn Cǎo

别名透骨消(《广西药植名录》),波丝草(《贵州草药》),雪药(《四川常用中草药》)。

出处《贵州草药》

来源为薄麻科植物毛花点草全草。夏、秋采收。

原形态多年生、丛生草本,高15~30厘米。茎柔弱,上部多分枝,有倒生的柔毛。叶互生,有长柄;叶片三角状广卵形或扇形,长6~18毫米,宽8~20毫米,先端钝圆,基部阔楔形或截形,边缘有粗钝齿,两面均有散生的白色长毛,上面有白色点状突起。花白色,单性,雄花序生于枝梢叶腋;雌花序生于上部叶腋,均有短梗。瘦果扁椭圆形,有点状突起。花期4月。果期7月。

生境分部生于山野阴湿草丛中。分布贵州、广西、浙江、江苏、安徽等地。

性味《四川常用中草药》:"性凉,味苦辛。"

功能主治①《广西药植名录》:"通经活血。治肺病咳嗽。"

②《贵州草药》:"清热解毒。治疮毒,痱疹。"

③《四川常用中草药》:"治汤伤,火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两。外用:捣敷或浸菜油外敷。

临床应用治疗烧伤:用当年采集的全草洗净、阴干,按全草1斤、菜油10斤的比例在室温下浸泡1周以上备用。主要采用暴露疗法,将药油均匀涂于伤口,保持伤面湿润。若用包扎疗法,可将纱布浸透药油覆盖创面;或先在伤面涂上药油再覆盖纱布。1~2天换药1次。共治100例,治愈及好转(伤面大部愈合出院后门诊继续换药)87例,平均住院为18.5天;未愈6例,死于休克7例。其中轻度(烧伤面积在20%以下,Ⅰ~Ⅱ度)53例,治愈、好转47例,未愈5例,死亡1例(1岁婴儿深Ⅱ度达15%);中度(烧伤面积为20~40%,Ⅱ度)32例,均治愈或好转;重度(烧伤面积在40~95%,Ⅱ、Ⅲ度)15例,治愈、好转8例,未愈1例,死于休克6例。初步认为药油具有润皮、止痛、抗炎、促进上皮生长功能。抑菌试验发现抑菌作用不强,但临床观察确有抗感染的作用。应用中尚存在引流不畅的缺点,有待解决。

摘录《中药大辞典》

猜你喜欢

  • 窄叶飘带草

    《中药大辞典》:窄叶飘带草药材名称窄叶飘带草拼音Zhǎi Yè Piāo Dài Cǎo别名飘带草出处《昆明民间常用草药》来源为伞形科植物窄叶柴胡的全草。秋季采收。原形态草本,高约

  • 云母石

    药材名称云母石拼音Yún Mǔ Shí别名白云母、银精石来源天然白云母矿石。性味甘,平。功能主治镇静,止血。用于心悸失眠,咯血,吐血。外用治创伤出血。用法用量3~4钱。外用适量。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粉藜

    《全国中草药汇编》:粉藜药材名称粉藜别名三齿粉、藜、咸卜子菜来源藜科粉藜Atriplex fera (L.) Bunge,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内蒙古、宁夏、甘肃。性味甘、酸,平。功能主治利水涩肠。主治

  • 黄山梅

    药材名称黄山梅别名少女花、铃钟三七来源虎耳草科黄山梅Kirengeshoma palmata Yatabe,以根状茎入药。生境分部浙江、安徽。功能主治舒筋活血,滋补强壮。主治疲劳过度,全身酸痛麻木。用

  • 大叶楠

    药材名称大叶楠拼音Dà Yè Nán别名华东楠来源樟科大叶楠Machilus leptophylla Hand.-Mazz.,以根入药。生境分部浙江、江苏、福建、湖南、广

  • 毛排钱草

    《中药大辞典》:毛排钱草药材名称毛排钱草拼音Máo Pái Qián Cǎo别名排钱草、叠钱草(《南宁市药物志》),麒麟片(《广西中药志》)。出处《广西中药志》来源为豆科

  • 土香榧

    药材名称土香榧拼音Tǔ Xiānɡ Fěi别名粗榧、血榧、木榧(《浙江天目山药植志》)。出处《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来源为粗榧科植物中国祖榧的种子。原形态中国粗榧,又名:鄂西粗榧、竹叶粗榧、红壳松。常绿小

  • 艾纳香

    《中药大辞典》:艾纳香药材名称艾纳香拼音ài Nà Xiānɡ别名大风艾、牛耳艾、大风叶、紫再枫(《生草药性备要》),再风艾(《岭南采药录》),大艾、大枫草(《中国树木分类学》),

  • 芸薹

    药材名称芸薹拼音Yún Tái英文名Stem and leaf of Bird Rape别名胡菜、寒菜、薹菜、芸薹菜、薹芥、青菜、红油菜。出处出自《唐本草》。来源药材基源:为十字花科植物油菜的根、茎和

  • 百里香叶杜鹃

    药材名称百里香叶杜鹃来源杜鹃花科百里香叶杜鹃Rhododendron thymifolium Maxim.,以枝、叶入药。生境分部甘肃、青海。性味辛,温。功能主治止咳平喘,祛痰。主治慢性气管炎,哮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