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中医中药>中药材>海南三七

海南三七

药材名称海南三七

拼音Hǎi Nán Sān Qī

别名山田七、圆山奈

来源药材基源:为姜科植物海南三七的根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Kaempferia rotunda L.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除去茎叶,洗净,鲜用或切片晒干。

原形态海南三七,多年生草本。根茎块状。先出叶,后开花;叶柄短,槽状;叶片长椭圆形,长17-27cm,宽7.5-9.5cm,叶面淡绿色,中脉两侧深绿色,叶背紫色。头状花序有花4-6朵,生于长4.5-7cm的紫褐色苞片中,春季直接自根茎抽出;花萼管长4.5-7cm,一侧开裂;花冠管约与萼管等长,花冠裂片线形,白色,长约5cm,花时平展,侧生退化雄蕊被针形,长约5cm,宽约1.7cm,白色,先端瑞急尖,直立,稍靠叠;唇瓣蓝紫色,近圆形,深2裂至中部以下成2裂片,裂片长约3.5cm,宽约2cm,先端急尖,下垂;药隔附属体2裂,被针形,直立于花药室的顶部,边缘具不整齐的缺刻,先端尖。花期4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草地阳处;或栽培。

资源分布:分布于台湾、广东、海南、广西和云南等地。

化学成分含淀粉(starch),长穗巴豆环氧素(crote-poxide)。

性味味辛;性温;小毒

功能主治活血止痛。主跌打损伤;胃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6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调敷。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莎木面

    药材名称莎木面拼音Shā Mù Miàn别名莎而(《海药本草》),沙孤米(《东西洋考》),西国米(《通雅》)。出处《海药本草》来源为棕榈科植物西谷椰子的木髓部提出的淀粉。原形态西谷

  • 大鱼鳔花

    药材名称大鱼鳔花拼音Dà Yú Biào Huā出处《峨嵋药植》来源为百合科植物粉叶玉簪的根或花。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1.3~1.7米。根茎粗壮.叶根出,丛生;有长柄;叶

  • 展枝唐松草

    药材名称展枝唐松草拼音Zhǎn Zhī Tánɡ Sōnɡ Cǎo别名歧序唐松草、坚唐松草出处《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来源为毛茛科植物展枝唐松草的全草。夏季割取,鲜用或晒干。原形态多年生草本

  • 紫玉簪根

    《中药大辞典》:紫玉簪根药材名称紫玉簪根拼音Zǐ Yù Zān Gēn别名红玉簪花头(《重庆草药》)。出处《品汇精要》来源为百合科植物紫玉簪的根茎。全年可采。原形态植物形态详"紫玉

  • 猪脂膏

    药材名称猪脂膏拼音Zhū Zhī Gāo别名猪膏、猪脂(《金匮要略》),猪肪膏(《别录》),猪脂肪(《千金·食治》)。出处《本草经集注》来源为猪科动物猪的脂肪油。原形态动物形态详"

  • 掌裂秋海棠

    药材名称掌裂秋海棠拼音Zhǎnɡ Liè Qiū Hǎi Tánɡ别名水八角、水蜈蚣、酸猴儿、一口血、水黄连来源秋海棠科秋海棠属植物掌裂秋海棠Begonia pedatifida

  • 扁蒲扇

    药材名称扁蒲扇拼音Biǎn Pú Shàn别名歧花鸢尾、扇扇草、白射干、白花射干、野鸢尾来源鸢尾科扁蒲扇Iris dichotoma Pall.,以全草及根入药。生境分部东北、华东

  • 血沟丹

    药材名称血沟丹拼音Xuè Gōu Dān别名土黄芩、一麻消来源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柳叶红茎黄芩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cutellaria yunnanensis Levl. Var. sal

  • 鹿梨根皮

    《中药大辞典》:鹿梨根皮药材名称鹿梨根皮拼音Lù Lí Gēn Pí出处《本草图经》来源为蔷薇科植物豆梨的根皮。性味《纲目》:"酸涩,寒,无毒。"功能

  • 网脉山龙眼

    药材名称网脉山龙眼拼音Wǎnɡ Mài Shān Lónɡ Yǎn别名亮光子、苦锯子、仇木来源药材基源:为山龙眼科植物网脉山龙眼的枝、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Helicia reticulata 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