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中医中药>中药材>玉米

玉米

药材名称玉米

拼音Yù Mǐ

别名玉高梁(《纲目》),番麦、御麦(《留青日札》),西番麦(《学圃杂疏》),玉麦、玉蜀秫(《农政全书》),玉蜀黍(《纲目》),戎菽(《广群芳谱》),红须麦(《蒙化府志》),薏米包(《医林纂要》),珍珠芦粟、苞芦、鹿角黍、御米(《双溪物产疏》),包谷、陆谷、玉黍(《齐民四木》),西天麦(《平凉县志》),玉露秫秫(《植物名实图考》),纤粟(《随息居饮食谱》),珍珠米(《尔雅谷名考》),粟米、包粟(《岭南采药录》),包麦米(《中国药植志》),苞米(《广西中兽医药植》)。

出处农政全书

来源为禾本科植物玉蜀黍种子

原形态一年生草本。秆粗壮,直立,高1~4米,节间有髓,基部各节具气生根。叶片长大,扁平,剑形或披针形,先端渐尖,边缘呈波状皱折,具强壮之中脉。雄性圆锥花序顶生,雄小穗孪生,长达1厘米,含2小花;两颖几相等长,膜质,背部隆起,具9~10脉;外稃与内稃均透明膜质,几等长于颖;花药橙黄色,长达5毫米;雌小穗孪生,成8~30行排列于粗壮而呈海绵状之穗轴上;两颖相等,甚宽,无脉,具纤毛,第一小花不育;外稃透明膜质,似颖但较小而无毛,具内稃或否;第二小花外稃似第一小花者,具一内稃;雌蕊具极长而细弱之花柱。颖果略成球形,成熟后超出颖片和稃片之外。花果期6~9月。

本植物的根(玉蜀黍根),叶(玉蜀黍叶)、花柱(玉米须)、穗轴(玉米轴)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生境分部全国各地均有栽培。

性味①《纲目》:"甘,平,无毒。"

②《医林纂要》:"甘,淡,微寒。"

归经《本草撮要):"入手、足阳明经。"

功能主治①《纲目》:"调中开胃。"

②《医林纂要》:"益肺宁心。"

③《本草推陈》:"为健胃剂。煎服亦有利尿之功。"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煮食或磨成细粉作饼饵。

摘录《中药大辞典》

猜你喜欢

  • 棉花杜仲

    药材名称棉花杜仲别名山杜仲、岩杜仲来源卫矛科棉花杜仲Euonymus virens C. Y. Wu, mss.,以树皮入药。生境分部云南。性味微苦、涩,微温。功能主治祛风除湿,壮腰止痛,固精。主治痨

  • 红花酢浆草

    药材名称红花酢浆草拼音Hónɡ Huā Zuò Jiānɡ Cǎo别名大叶酢浆草、三夹莲、铜锤草来源酢浆草科酢浆草属植物红花酢浆草Oxalis corymbosa DC.[O. m

  • 白蜡树皮

    药材名称白蜡树皮拼音Bái Là Shù Pí出处李承祜《药用植物学》来源为木犀科植物白蜡树的树皮。春、秋采收,剥取树皮,晒干。原形态白蜡树,又名:青榔木、白荆

  • 碗花草根

    药材名称碗花草根拼音Wǎn Huā Cǎo Gēn别名斑鸠嘴根、金钱吊葫芦来源药材基源:为爵床科植物碗花草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Thunbergia fragrans Roxb.采收和储藏:秋季采

  • 草木樨

    药材名称草木樨拼音Cǎo Mù Xī别名铁扫把、省头草、辟汗草、野苜蓿来源豆科草木樨属植物草木樨Melilotus suaveolens Ledeb.,以全草入药。夏秋采收,洗净,切碎晒干。

  • 地血香果

    《中药大辞典》:地血香果药材名称地血香果拼音Dì Xuè Xiānɡ Guǒ出处《云南思茅中草药选》来源为木兰科植物异型南五味子的果实。夏、秋采收。功能主治强心补肾,止咳祛痰。治肾

  • 大夜关门根

    《中药大辞典》:大夜关门根药材名称大夜关门根拼音Dà Yè Guān Mén Gēn出处《贵州草药》来源为豆科植物多脉叶羊蹄甲的根。夏、秋采收。性味性温,味辛甘酸微苦。功

  • 红厚壳

    药材名称红厚壳拼音Hónɡ Hòu Ké英文名Kalofilum Kathing,root of Kalofium别名琼崖海棠。出处始载于《唐本草》。来源药材基源:为藤黄科植物红厚壳的根、叶。拉丁植物

  • 韩信草

    《中药大辞典》:韩信草药材名称韩信草拼音Hán Xìn Cǎo别名大力草、耳挖草(《生草药性备要》),金茶匙(《本革求原》),大韩信草(《南宁市药物志》),顺经草(《贵阳民间药草》

  • 淡豆豉

    《中国药典》:淡豆豉药材名称淡豆豉拼音Dàn Dòu Chǐ来源本品为豆科植物大豆Glycine max(L.) Merr. 的成熟种子的发酵加工品。性状本品呈椭圆形,略扁,长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