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中医中药>中药材>珍珠草

珍珠草

《中药大辞典》:珍珠草

药材名称珍珠草

拼音Zhēn Zhū Cǎo

别名日开夜闭、十字珍珠草(《生草药性备要》),阴阳草、假油柑(《临证指南》),真珠苹(《纲目拾遗》),鲫鱼草、胡羞羞(《广州植物志》),老鸦珠(《福建民间草药》),夜合珍珠(《民间常用草药汇编》),落地油柑、小利柑(《陆川本草》),蓇草(《南宁市药物志》),夜合草(《江西民间草药》),山皂角(《贵州民间药物》),叶后珠(《四川中药志》),油柑草(《福建中草药》),鱼鳞草(徐州《单方验方新医疗法选编》)。

出处《生草药性备要》

来源大戟科植物叶下珠全草带根全草。夏、秋间采收,晒干。

原形态叶下珠(《植物名实图考》)

一年生草本,高10~40厘米,秃净或近秃净。茎直立,分枝常呈赤色,具翅状纵棱。单叶互生,排成2列,形似复叶;叶片长椭圆形,长5~15毫米,宽2~5毫米,先端尖或钝,基部圆形,下面灰绿色;叶柄短或近无柄;托叶小,尖三角形。花单性,雌雄同株,腋生,细小,赤褐色;无柄或具短柄;花萼6枚;花冠缺;雄花2~3朵聚生,雄蕊3,花丝基部合生,药室纵裂;雌花在叶下2列着生,子房3室。蒴果无柄,扁圆形,径约3毫米,赤褐色,表面有鳞状凸起物。种子三角状卵形,淡褐色,有横纹。花期7~8月。

生境分部生于山坡、路旁、田边。分布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主产广东、广西、四川等地。

性状干燥带根全草,根茎外表浅棕色,有髓;主根不发达,须根多数,浅灰棕色。茎粗约2~3毫米,老茎基部灰褐色;茎枝有纵皱,灰棕色、灰褐色或棕红色;质脆易断,断面中空。分枝有纵皱及不甚明显的膜翅状脊线。叶片薄而小,灰绿色,皱缩,易脱落。花细小,腋生于叶背之下,多已于缩。有的带有扁圆形亦褐色的果实。气微香,叶味微苦。

化学成分全草含酚性成分、三萜成分。

性味甘苦,凉。

①《植物名实图考》:"性凉。"

②《福建民间草药》:"苦,寒。"

③《南宁市药物志》:"甘苦。"

归经《泉州本草》:"入肝、肺二经。"

功能主治平肝清热,利水解毒。治肠炎,痢疾,传染性肝炎,肾炎水肿,尿路感染,小儿疳积,火眼目翳,口疮头疮,无名肿毒。

①《生草药性备要》:"治小儿疳眼,疳积,煲肉食或煎水洗。""治头上生疮仔成堆,痛痒难抵,煎水洗,研末开油搽亦可。"

②《临证指南》:"治小儿诸疳瘦弱,眼欲盲。为末白汤下,或蒸煮鱼肉食。"

③《植物名实图考》:"治瘴气。"

④《福建民间草药》:"平肝,退火,明目,治蛇咬伤。"

⑤《贵州民间药物》:"理气消肿。"

⑥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清肝明目,渗湿利水。治肾炎水肿,尿路感染,尿路结石。"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两(鲜者1~2两);或捣汁。外用:捣敷。

复方①治红白痢疾:叶下珠鲜草一至二两。水煎,赤痢加白糖,白痢加红糖调服。(《福建中草药》)

②治传染性肝炎:鲜叶下珠一至二两。水煎服,一日一剂,连服一周。(徐州《单方验方新医疗法选编》)

③治小儿疳积,夜盲:叶下珠五至七钱,鸡、猪肝酌量。水炖服。(《福建中草药》)

临床应用①治疗痢疾、腹泻

取新鲜全草2~3两,或干品1~2两,洗净加水500毫升,煎至200毫升,每天1剂,早晚分服。小儿酌减;治疗36例,治愈23例,显效12例,无效1例。有的服两次即愈。

②治疗狂犬咬伤

取全草4~6株(小儿酌减)煎服。另用全草同冷饭粒捣敷受伤之处。6例受狂犬咬伤的患者用上法处理后,均安全无恙。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珍珠草

药材名称珍珠草

拼音Zhēn Zhū Cǎo

别名星秀草、羊毛草

出处出自《生草药性备要》。《植物名实图考》:叶下珠,江西、湖南砌下墙阴多有之。高四、五寸,宛如初出夜合树芽,叶亦昼开夜合,叶下顺茎结子如粟,生黄熟紫。

来源药材基源:为石竹科植物珍珠草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agina saginoides (L.) Karsten[Sper-gula saginoides L.」

采收和储藏:4-5月间采集,洗净;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一年或二年牛小草本,高6cm左右。全株无毛。茎丛生。叶对生;叶片线形,长达15mm,宽0.7-1mm,具1条脉,基部抱茎,合生成短鞘状,先端具短凸尖。花单一,腋生于茎项;花梗直立,长(6)13-23mm;萼片5,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长约2mm,先端钝圆,背面具3条脉,边缘及先端白膜质;花瓣5,稀为4,白色,倒卵状长圆表,先端圆,约比萼片短一半或更短,于果期宿存;雄蕊5;花柱5。蒴果椭圆状卵形,与萼片等长,5瓣裂。种子淡褐色,肾状三角形,径0.3-0.4mm,两侧稍扁,背部带浅槽,表面被低微的小突起。花期5-6月,果期6-7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400-3800m的河岸粘泥质水湿地。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及云南。

药理作用100%煎剂用平板纸片法,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绿脓杆菌有抑菌作用。

性味淡;性平

功能主治息风止痉;清热利湿。主破伤风;黄疸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

复方①治红白痢疾:叶下珠鲜草一至二两。水煎,赤痢加白糖,白痢加红糖调服。(《福建中草药》) ②治传染性肝炎:鲜叶下珠一至二两。水煎服,一日一剂,连服一周。(徐州《单方验方新医疗法选编》) ③治小儿疳积,夜盲:叶下珠五至七钱,鸡、猪肝酌量。水炖服。(《福建中草药》)

各家论述1.《生草药性备要》:治小儿疳眼,疳积,煲肉食或煎水洗。治头上生疮仔成堆,痛痒难抵,煎水洗,研末开油搽亦可。

2.《临证指南》:治小儿诸疳瘦弱,眼欲盲。为未白汤下,或蒸煮鱼肉食。

3.《植物名实图考》:治瘴气。

4.《福建民间草药》:平肝,退火,明目,治蛇咬伤。

5.《贵州民间药物》:理气消肿。

6. 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清肝明目,渗湿利水。治肾炎水肿,尿路感染,尿路结石。

临床应用1.治疗痢疾、腹泻:取新鲜全草2-3两,或干品l-2两,洗净加水50Oml,煎至200ml,每天l剂,早晚分服。小儿酌减。治疗36例,治愈23例,显效12例,无效1例。有的服两次即愈。

2.治疗狂犬咬伤:取全草4-6株(小儿酌减)煎服。另用全草同冷饭粒捣敷受伤之处。6例受狂犬咬伤的患者用上法处理后,均安全无恙。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卵叶贝母

    药材名称卵叶贝母拼音Luǎn Yè Bèi Mǔ别名有瓜石斛、卜谢恣罗玛切瓦(藏名)出处《西藏常用中草药》来源为兰科植物卵叶贝母兰的全草。7~9月采收。原形态多年生附生草本。根状茎

  • 花叶秋海棠

    药材名称花叶秋海棠拼音Huā Yè Qiū Hǎi Tánɡ别名山海棠、公鸡酸苔、花酸苔来源秋海棠科花叶秋海棠Begonia cathayana Hemsl.,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

  • 大独脚金

    药材名称大独脚金拼音Dà Dú Jiǎo Jīn别名小白花苏、干草来源玄参科独脚金属植物大独脚金Striga masuria (Buch.-Ham.)Benth.以全草入药。夏秋采

  • 羊屎果树皮

    药材名称羊屎果树皮拼音Yánɡ Shǐ Guǒ Shù Pí来源药材基源:为桃金娘科植物乌墨的树皮。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yzygium cuminin (L.) Skeels.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

  • 山白蜡条

    《全国中草药汇编》:山白蜡条药材名称山白蜡条别名山杨柳、白蜡条来源杨柳科山白蜡条Salix inamoena Hand.-Mazz.,以根入药。生境分部云南。性味微苦、涩,微温。功能主治祛风除湿,调经

  • 铜牛皮

    药材名称铜牛皮别名棕枝瑞香、金腰带来源瑞香科铜牛皮Daphne odora Thunb. var. kiusiana Keissler,以根入药。生境分部四川。性味辛、苦,温。有小毒。功能主治除湿,通

  • 鹅绒藤

    《全国中草药汇编》:鹅绒藤药材名称鹅绒藤拼音é Rónɡ Ténɡ别名羊奶角角、祖子花、趋姐姐叶、老牛肿来源萝藦科鹅绒藤Cynanchum chinense R. Bro

  • 山薄荷

    《中药大辞典》:山薄荷药材名称山薄荷拼音Shān Bò He别名摩眼子(《中国经济植物志》)。出处《吉林中草药》来源为唇形科植物香青兰的全草。8~9月采收全草,晒干。原形态一年生草本,高20

  • 马绊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马绊草药材名称马绊草别名獐毛、小獐毛来源禾本科马绊草Aeluropus littoralis (Gouan) Parl. var. sinensis Debeaux.,以全草入药。

  • 野豌豆

    药材名称野豌豆别名救荒野豌豆、马豆草[云南]、野麻碗[重庆]、大巢菜、野绿豆、野菜豆来源豆科野豌豆属植物救荒野豌豆Vicia sativa L.,以全草入药。夏季采,晒干或鲜用。性味甘、辛,温。功能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