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中医中药>中药材>石枫药

石枫药

药材名称石枫药

拼音Shí Fēnɡ Yào

别名虾于草、红虾于草、箭头草、铁青草、札郎草、黄瓜米草、杉刺疙、硬杆白花、蛇舌草、鸡口舌、石耳风、石耳草

来源药材基源:为茜草科植物纤花耳草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Hedyotis tenelliflora Bl. [Oldenian-dia tenelliflora (B1.) O.Kuntze]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纤花耳草一年生纤弱、披散草本,高15-40cm。茎多分枝,小枝上部四棱形。叶对生;无柄;托叶顶部分裂成数条刚毛状刺;叶片薄革质,条形或条状披针形,先端急尖或渐尖,基部圆形,长2。5-5cm,宽3-5mm,上面深绿色,下面浅绿色,全缘。花1-3朵簇生于叶腋;无花梗;小苞片针刺状,长约1mm;萼筒倒卵形,长约1mm,裂片条状披针形,长约1.8mm,边缘有缘毛;花冠白色,漏斗状,长约3mm,裂片长圆形,长约1.5mm;雄蕊4,着生于花冠筒喉部;花柱丝状。柱头略膨大。蒴果卵形,长约2.5mm,直径1.5-2mm,先端开裂。种子多数,微小、花期7-9月,果期10-11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田边、路旁或旷野草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我国东南和西南各地。

性状性状鉴别:全草多缠绕成团状,黑色。茎多分枝,上部锐四棱形。叶对生,条形至条状披针形,长2-4cm,先端渐尖,上面黑褐色,下面较淡;托叶顶部分裂成数条刚毛状刺。花4数,无花梗,2-3朵簇生于叶腋,有2苞片,萼筒倒卵形,花冠白色,漏斗状,裂片长圆形,雄蕊着生于花冠筒喉部。蒴果卵形,长约2.5mm,先端开裂、具宿萼。气微,味淡。

性味微苦;平;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活血止痛。主肺热咳嗽;慢性肝炎;膨胀;阑尾炎;痢疾;风火牙痛;小儿疝气;跌打损伤;蛇咬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外用:适量,捣烂敷。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过江藤

    药材名称过江藤拼音Guò Jiānɡ Ténɡ别名苦舌草、番梨仔草、蓬莱草、大二朗箭、水黄芹来源马鞭草科过江藤属植物过江藤Phyla nodiflora (L.)Greene [L

  • 碱蓬

    《中药大辞典》:碱蓬药材名称碱蓬拼音Jiǎn Pénɡ别名盐蓬(《救荒本草》)出处《救荒本草》来源为藜科植物灰绿碱蓬的全草。原形态一年生草本,高30~150厘米。茎直立,有条纹,上部多分枝;

  • 小狮子

    药材名称小狮子别名黑果凉伞、小紫金牛、小凉伞来源紫金牛科小狮子Ardisia chinensis Benth.,以全株入药。生境分部浙江、福建、台湾、江西、广东、广西。性味苦、平。功能主治止血,止痛。

  • 蜂毒

    《全国中草药汇编》:蜂毒药材名称蜂毒拼音Fēnɡ Dú来源为工蜂腹部末端螫刺腺体内的有毒液体。性状浅黄色透明液体,比重1.1313,PH5.5。性味辛、苦,平。功能主治祛风湿,止疼痛。用于风

  • 毛轴莎草

    药材名称毛轴莎草拼音Máo Zhóu Suō Cǎo英文名all-grass of Pilose Galingale别名三角草、三棱草出处始载于《中国植物志Ⅱ卷》。来源药材基源:为莎草科植物毛轴莎草的

  • 竹鼠油

    药材名称竹鼠油拼音Zhú Shǔ Yóu来源啮齿目竹鼠科中华竹鼠Rhizomys sinensis Gray,以脂肪入药。生境分部福建、广东、四川、云南、陕西。功能主治解毒排脓,生

  • 佛杜树

    药材名称佛杜树别名独脚莲、惠阳独脚莲来源大戟科佛杜树Jatropha podagrica Hook.,以全株入药。原形态茎部肉质膨大,故有“佛杜树”之名。生境分部广东、广西。性味甘、苦,寒。功能主治清

  • 松蘑

    《全国中草药汇编》:松蘑药材名称松蘑别名松蕈来源真菌类担子菌纲伞菌目伞菌科松蘑Tricholoma matsutake (S. Zto et Imai) Sing [Cortinellus edods

  • 升登

    药材名称升登拼音Shēnɡ Dēnɡ别名生等、森等来源药材基源:为鼠李科植物西藏猫乳的木材。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hamnella gilgitica Mansf.et Melch.采收和储藏:全年可

  • 灵猫骨

    药材名称灵猫骨拼音Línɡ Māo Gǔ别名斑灵猫、香狸、灵狸、麝香猫、小灵猫、笔猫、灵狸来源食肉目灵猫科小灵猫Viverricula indica Desmarest,以骨骼、肉入药。生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