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中医中药>中药方剂>九痛丸

九痛丸

《金蹑要略》卷上:九痛丸

药方名称九痛丸

别名附子丸(《外台秘要》卷七)。

处方附子42克(炮)生狼牙14克(炙香)巴豆14克(去皮、心,熬,研如脂)人参干姜吴茱萸各14克

制法上药六味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感受秽恶不正之气,腹部胀痛,日不能言;或多年积冷,寒气攻冲。心腹疼痛。

用法用量体强者初服3丸,日服三次,弱者服2丸,用酒或温开水送下。

摘录《金蹑要略》卷上

疡科纲要》卷下:九痛丸

药方名称九痛丸

处方白川椒1两,公丁香1两,高良姜1两,广木香1两,明腰黄1两,江子仁(即巴豆,拣取白仁,压净油质)1两,五灵脂8钱,西藏红花6钱。

制法上药各为极细末,用汾酒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宿年九种胃痛,如刀如锥。

用法用量每服7厘,温汾酒1杯吞服,泄1-2次,饮冷粥汤1-2口即止。不可蜜丸。定痛极验,重者不过3服;有年久恙,可铲根株。

摘录疡科纲要》卷下

《金匮》卷上:九痛丸

药方名称九痛丸

别名附子

处方附子3两(炮),生狼牙1两(炙香),巴豆1两(去皮心,熬,研如脂),人参1两,干姜1两,吴茱萸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九种心痛,兼治卒中恶,腹胀痛,口不能言;又治连年积冷,流注心胸痛,并冷冲上气,落马坠车血疾等。

用法用量附子丸(《外台》卷七引《经心录》)。《外台》引《必效方》:疗九种心痛。一,虫心痛;二,注心痛;三,气心痛;四,悸心痛;五,食心痛;六,饮心痛;七,冷心痛;八,热心痛;九,去来心痛。方中生狼牙,《千金》作“生狼毒”。

注意猪肉芦笋

各家论述1.《法律》:仲景于胸痹证后,附九痛丸,治九种心痛,以其久着之邪,不同暴病,故药则加峻,而汤改为丸,取缓攻不取急荡也。九种心痛,乃久客之剧证,即肾水乘心,脚气攻心之别名也。痛久血瘀,阴邪团结,温散药中,加生狼牙、巴豆吴茱萸驱之,使从阴窍而出。以其邪据胸中,结成坚垒,非捣其巢,邪终不去耳。

2.《金匮要略直解》:心痛虽分九种,不外积聚、痰饮、结血、虫注、寒冷而成。附子巴豆,散寒冷而破坚积;狼牙、茱萸,杀虫注而除痰饮;干姜人参,理中气而和胃脘,相将治九种之心痛;巴豆除邪杀鬼,故治中恶腹胀痛,口不能言,连年积冷,流注心胸痛,冷气上冲,皆宜于辛热,辛热能行血破血,落马坠车,血凝血积者,故并宜之。

摘录《金匮》卷上

猜你喜欢

  • 碧云膏

    《圣惠》卷三十二:碧云膏药方名称碧云膏处方腊月猪脂5两(炮,去滓),铜绿1两(细研),腻粉半两。制法将药盛油瓷瓶内,以篦子搅令匀后,冷凝结为膏。功能主治眼赤烂。用法用量每用先以热盐浆水洗眼后,涂1大豆

  • 酒连汤

    药方名称酒连汤处方黄连2钱。功能主治暑病发热呕恶。用法用量酒煎服。摘录《嵩崖尊生》卷十一

  • 温阳降浊汤

    药方名称温阳降浊汤处方茯苓15克,白术12克,附片9克,白芍12克,西洋参6克,黄连4.5克,苏叶9克,猪苓15克,泽泻15克,生姜12克。功能主治温肾健脾,降浊和中,宣通水道。主肾脾阳虚,水气泛滥,

  • 银花汤

    《竹林女科证治》卷三:银花汤药方名称银花汤处方金银花黄耆(生)各15克当归24克甘草6克枸橘叶(即臭橘叶)50片功能主治治乳岩,积久渐大,巉岩色赤出水,内溃深洞。未成者治,已成者溃,已溃者收。用法用量

  • 补心宁志丸

    药方名称补心宁志丸处方天竺黄(另研如面)5钱,沉香(另研如面)3钱,天门冬(去心,酒洗,蒸)2两,白芍药(酒炒)3两,白茯神(去心)4两,远志肉(甘草汁浸,蒸)2两,麦门冬(去心)2两,炙甘草6钱,旋

  • 丁香五套圆

    药方名称丁香五套圆处方南星(每个切作十数块,同半夏先用水浸三日,每日易水,次用白矾二两,研碎,调入水内,再浸三日,洗净,焙干),半夏(切.破),各二两;干姜(炮)、白术、良姜、茯苓各,一两;丁香(不见

  • 保和散

    药方名称保和散处方楂肉、麦芽、莱菔子、半夏、连翘、香附、枳壳。功能主治痰食胸满,呃逆。注意若尚有表邪,仍兼表散。摘录《伤寒大白》卷三

  • 解表附子散

    药方名称解表附子散处方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干姜1分(炮裂,锉),麻黄半两(去根节),桂心半两,芎?半两,乌头半两(炮裂,去皮脐)。制法上为细散。功能主治伤寒头痛身热,四肢不利。用法用量每服1钱,

  • 左归饮

    药方名称左归饮处方熟地6~9克或加至30~60克山药6克 枸杞6克 炙甘草3克茯苓4.5克山茱萸3~6克(畏酸者少用之)功能主治滋阴补肾。治肾阴不足,阴衰阳盛。腰酸遗泄,盗汗,口燥咽干,口渴欲饮,舌光

  • 化管万应条子

    药方名称化管万应条子处方沙虱3分,大升吊7分。制法上为极细末,米糕捣匀,搓条如线香式。功能主治去漏管。主摘录《外科方外奇方》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