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中医中药>中药方剂>二色丸

二色丸

圣济总录》卷一二五:二色丸

药方名称二色丸

处方天南星3钱,半夏3钱,甘遂3钱,大戟3钱,干姜2钱,胡椒2钱,桂2钱,荜茇2钱,代赭石1两,大黄(生用)3钱。

制法上10味,取前4味,以浆水1升煮,水尽为度,晒干,余6味同捣为末。每用1钱,用巴豆3枚,烧得焰起,盏合,却候冷,与1钱药1处研,更用醋1盏,煎成膏,共药末同为丸,如绿豆大。分两处,1用丹砂为衣,1用腻粉为白衣。

功能主治一切肿赤,皮肤毒气及瘤子;小肠气;妇人心气痛。

用法用量方中大黄用量原缺,据《普济方》补。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二五

《卫生总微》卷十一:二色丸

药方名称二色丸

处方吴茱萸(拣去枝梗)2两,黄连(去须)2两,巴豆49粒(去皮)。

制法上同于铫子内炒令黄赤色,去巴豆不用,只将上面2味各自为末,面糊为丸,如萝卜子大。

功能主治赤白痢。

用法用量看大小紧慢加减丸数。如白痢,只服茱萸丸;赤痢,只服黄连丸;白多赤少者,多服茱萸丸;赤多白少者,多服黄连丸,少服茱萸丸;赤白相等者,中半服之。

摘录《卫生总微》卷十一

本草纲目》卷三十二引《卫生杂兴》:二色丸

药方名称二色丸

处方吴茱萸2两,黄连2两。

制法同炒香,各自为末,以百草霜末2两,同黄连作丸;以白芍药末2两,同茱萸作丸。各用饭为丸,如梧桐子大,各收。

功能主治痢疾及水泄,肠风。

用法用量每服50丸,赤痢,乌梅汤下连霜丸;白痢,米饮下茱芍丸;赤白痢,各半服之。

摘录本草纲目》卷三十二引《卫生杂兴》

猜你喜欢

  • 小犀角圆

    药方名称小犀角圆处方巴豆二十二枚(去皮.膜.心.炒出油.细研),大黄(蒸.焙)一两一分,犀角三两,黄连(去须)、栀子(去皮)、干蓼蓝、升麻、黄芩、防风(去芦)、人参、当归(去芦)、黄蓍(去苗)、甘草(

  • 得效百部丸

    药方名称得效百部丸处方百部(焙)7钱半,麻黄7钱半(为末),杏仁49粒(去皮尖,炒,别研为末)。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芡实大。功能主治大人、小儿咳嗽。用法用量熟水化下。若肺受风邪不散,喘急,目能认人

  • 秘元煎

    药方名称秘元煎别名秘元汤(《会约医镜》卷十三)。处方远志2.4克山药6克芡实6克 枣仁(炒,捣碎)6克白术(妙)茯苓各4.5克 炙甘草3克人参3~6克五味子14粒(畏酸者去之)金楔子(去核)6克功能主

  • 神灵散

    药方名称神灵散处方焰消30克 黄丹雄黄各9克没药乳香各6克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治偏正头痛、眼痛不止;及破伤风等。用法用量令患者噙温水,吹药入鼻中少许。摘录《丹溪心法附余》卷十二

  • 小米粥

    药方名称小米粥处方小米50克 鸡蛋1个制法先以小米煮粥,取汁,再打入鸡蛋,稍煮。功能主治养心安神。用于心血不足、烦躁失眠。用法用量临睡前以热水泡脚,并饮此粥,然后入睡。摘录《民间方》

  • 化痞丹

    药方名称化痞丹处方大黄4两(米醋浸一七,日晒夜露一七),木鳖子(去油)1两,穿山甲(土炒)3两,香附米(童便浸,炒)1两,桃仁(去皮,研)1两,红花3钱(生),青黛5分。制法上为细末,将大黄醋煮成糊为

  • 生地黄散

    《太平圣惠方》卷三十七:生地黄散药方名称生地黄散处方生干地黄60克黄芩赤芍药黄连(去须)蒲黄地骨皮各30克制法上药捣筛为散。功能主治治心肺积热,流注大肠,大便下血。用法用量每服15克,以水300毫升,

  • 调气暖宫丸

    药方名称调气暖宫丸处方当归(酒洗)2钱,川芎2钱,肉桂2钱,白芍药(煨)4两,香附4两,艾叶(醋炒)4两,阿胶(蛤粉炒成珠)4两。制法上为末,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宫冷不孕。用法用量每服50丸

  • 补脾肉豆蔻丸

    药方名称补脾肉豆蔻丸别名大肉豆蔻丸处方肉豆蔻1两(去皮),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白术3分,石斛1两(去根),肉桂1两半(去粗皮),丁香半两,荜茇3分,椒红3分(微炒),诃黎勒2两(煨,用皮),缩砂

  • 戎盐丸

    药方名称戎盐丸别名加减三黄丸(《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卷四一五)。处方戎盐黄芩黄柏大黄各75克人参桂心各30克甘草15克制法上药研为细末,炼蜜为丸,如绿豆大。功能主治清热凉血。治心火炽盛,舌上有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