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中医中药>中药方剂>导气丸

导气丸

普济方》卷三九三引《全婴方》:导气丸

药方名称导气丸

处方三棱青皮、萝卜子(炒)、皂角(不蛀者,酥炙)、黑牵牛(半生半炒)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面糊为丸,如小豆大。

功能主治小儿腹胀,气粗不食。

用法用量3岁30丸,以米汤送下。

摘录普济方》卷三九三引《全婴方》

《宣明论》卷七:导气丸

药方名称导气丸

处方姜黄4两,香附子4两,缩砂2两,甘草2两,广茂2两,丁皮1两,甘松1两,木香1两,荆三棱1两,白檀半两,藿香叶半两。

制法上为末,入绿豆粉2两,用汤浸蒸饼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宽膈进食。主心胸满闷,胁肋刺痛,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原书四库本作“逆气丸”。

摘录《宣明论》卷七

杨氏家藏方》卷五:导气丸

药方名称导气丸

处方大黄4两(湿纸裹,煨),蝎梢(去毒,炒)1两,青橘皮(去白)1两,胡椒40粒,陈橘皮(去白)1两,黑牵牛(12两,取头末)4两,茴香1两(微炒),干姜1两(炮),甘草(炙)1两,阿魏半钱(用稀面少许,和作饼子,捏干,油煎黄色)。

制法上为细末,蒸木瓜搜匀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宣壅导滞,除胀满,利大肠。主

用法用量每服20丸,以温盐汤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五

寿世保元》卷五:导气丸

药方名称导气丸

处方木香槟榔火麻仁枳壳

制法上将枳壳每个切作4片,用不蛀皂角3寸、生姜5片、巴豆3枚(略捶碎,不去壳油),用水1盏,将枳壳同煎熟,滤去3味,不用,只将枳壳锉细,焙干为末,入前3味末,炼蜜为丸。

功能主治大便秘结。

用法用量以蜜汤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寿世保元》卷五

普济方》卷一六五引《卫生家宝》:导气丸

药方名称导气丸

处方半夏2两(用皂角5锭挼汁,浸1宿,控干,切作片子),南木香半两,赤茯苓1分,紫苏叶半两,白附子1分。

制法上为细末,水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降气逐风。主痰涎壅盛。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后以生姜汤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普济方》卷一六五引《卫生家宝》

圣济总录》卷五十一:导气丸

药方名称导气丸

处方槟榔(生,锉)半两,牵牛子(炒)半两,赤茯苓(去黑皮)1两,半夏(汤洗7遍,焙)1两。

制法上为末,生姜自然汁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肾气盛实,腰脚不能屈伸。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后以温酒送下,每日3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一

《医略六书》卷二十三:导气丸

药方名称导气丸

处方槟榔1两(斑螫炒),厚朴1两(干姜炒),三棱1两半(干漆炒),蓬术1两半(虻虫炒),吴茱1两(牵牛炒),青皮1两(水蛙炒),黄芩1两(大黄炒),赤芍1两(川椒炒),楂肉2两(草果炒),菖蒲1两(桃仁炒)。

制法炒熟,拣去拌药,为末,红酒为丸。

功能主治攻坚破结。主积结于中,日久不能消化,腹胀坚塞,便闭形实,脉实者。

用法用量每服1-2钱,以紫苏汤送下。

各家论述槟榔破结气,斑螫拌炒,以攻发坚垒;赤芍破血结,川椒拌炒,以驱逐寒积;厚朴散窒塞,干姜拌炒,以开发寒滞;青皮破肝气,水蛭拌炒,以消磨血积;楂肉消肉积,草果拌炒,以扫荡食积;吴茱平逆气,牵牛拌炒,以通利饮积;三棱攻坚积,干漆拌炒,以迅扫瘀结;蓬术破积坚,虻虫拌炒,以蠢动血结;黄芩清郁热,大黄拌炒,以推荡积热;菖蒲通窍门,桃仁拌炒,以润燥开结;酒丸紫苏汤下,使结散积消,则气化调和而诸结自解,大便无不通,腹胀坚塞无不退矣。此攻坚破结之剂,为腹胀坚塞之专方。

摘录《医略六书》卷二十三

圣济总录》卷一八四:导气丸

药方名称导气丸

处方牵牛4两。

制法上为末,用生姜自然汁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乳石发,心腹胀满。

用法用量每服50丸,以生姜汤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八四

医学纲目》卷四:导气丸

药方名称导气丸

处方木香4两,萝卜子4两,茴香4两,槟榔4两,牵牛(头末)4两。

制法上为末,薄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痢疾。

用法用量每服30-40丸。

摘录医学纲目》卷四

《医方大成》卷六引《澹寮方》:导气丸

药方名称导气丸

处方青皮水蛭炒赤,去蛭)、莪术虻虫炒,去虻)、三棱干漆炒,去漆)、槟榔(斑螫炒,去螫)、干姜硇砂炒,去砂)、茱萸(牵牛炒,去牛)、附子(盐炒,去盐)、赤芍(川椒炒,去椒)、胡椒茴香炒,去茴香)、石草蒲(桃仁炒,去仁)。

制法上各锉,与所注药炒熟,去水蛭等并不用,只以青皮等为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诸痞气塞,关格不通,腹胀如鼓,大便虚秘;又治肾气、小肠气等。

用法用量每服5-7丸,空心紫苏汤送下。

各家论述医方考》:青皮莪术三棱、菖蒲,气积药也,炒以水蛭虻虫干漆桃仁,则逐败血矣;干姜附子胡椒、茱萸,温中药也,炒以硇砂食盐茴香、牵牛,则软坚而疏利矣;槟榔炒以斑螫,下气者得破气者而益悍;赤芍药炒以川椒,泻肝者得疏肝者而益利。制度之工如此,以之而治气实有余之证,斯其选矣。

摘录《医方大成》卷六引《澹寮方》

猜你喜欢

  • 白凤饮子

    《疫喉浅论》:白凤饮子药方名称白凤饮子处方乌嘴白雄鸭1只(取头颈连喉管以及嗓嗉,均莫刺破,不落水)玄参12克 生地15克蜗牛2个地龙2条 古文钱4枚 白盐梅3个枇杷叶9克(绢包)功能主治养阴润肺,清热

  • 橘核散

    《丹溪心法》卷四:橘核散药方名称橘核散处方橘核桃仁栀子川乌(细切、炒)吴茱萸制法上药研末。功能主治除湿热,止疼痛。治肝经湿热所致的疝气疼痛。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丹溪心法》卷四《明医指掌》卷六:橘核散

  • 还少丹

    《洪氏集验方》卷一:还少丹药方名称还少丹别名还少丸(《杨氏家藏方》卷九)、滋阴大补丸(《医学正传》卷三)。处方干山药牛膝(酒浸一宿,焙干)各45克山茱萸白茯苓(去皮)五味子肉苁蓉(酒浸一宿,焙干)石菖

  • 加味龙虎散

    《医学入门》卷七:加味龙虎散药方名称加味龙虎散处方苍术30克草乌黑附子各6克全蝎15克天麻9克制法为末。功能主治治积聚症瘕,内伤生冷,外中风寒,腰脚膝胫曲折挛拳,筋骨疼痛,经年不能常履者。用法用量每次

  • 狗头骨丸

    《普济方》卷三三一引《仁存方》:狗头骨丸药方名称狗头骨丸处方黄狗头骨1付(烧为灰,存性,不可白),紫石英2两,赤石脂2两,禹余粮2两,代赭石(各煅,醋淬)2两,香附子(炒焦)2两,当归2两,白薇2两,

  • 蘖墨散

    药方名称蘖墨散处方乱发(净洗.烧为灰)、釜下黑煤、黄檗末,各等分。炮制上件药同研令细。功能主治治小儿断脐后,为水湿所伤,或?硼袍湿气,伤于脐中,或解脱,风冷乘攻,令小儿四肢不和,脐肿啼哭,不能乳哺,宜

  • 春疫五仙膏

    药方名称春疫五仙膏处方姜1斤,葱1斤,蒜1斤,大黄8两,皂角4两。制法麻油熬黄丹,收滑石6两,搅匀。功能主治春疫。用法用量外贴。摘录《理瀹》

  • 苦楝丸

    《三因极一病症方论》卷七:苦楝丸药方名称苦楝丸处方川楝11个(锉碎,分三份,一份用巴豆10粒去皮同炒焦黑色,去巴豆;一份用斑猫7个同炒焦,去斑猫;一份用海金沙21克同炒,去海金沙)茴香(炒)破故纸(炒

  • 凉膈丸

    药方名称凉膈丸处方甘草2两。制法上药以猪胆汁浸5宿,漉出炙香,为末,炼蜜为丸,如绿豆大。功能主治热嗽。用法用量每服15丸,食后以薄荷汤送下。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五

  • 加减葶苈丸

    药方名称加减葶苈丸处方大黄(煨)天冬(去心)杏仁(去皮、尖,另研)百合桑白皮(炒)木通甜葶苈(炒)制法蜜丸。功能主治清肺泻火。治小儿肺热,致成龟胸,其胸高起状如龟样者。用法用量滚白水进下。摘录《片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