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中医中药>中药方剂>葵根散

葵根散

《圣惠》卷九十二:葵根散

药方名称葵根散

处方葵根1握(锉),壁鱼7枚(研)。

功能主治小儿小便三两日不通,欲死者。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普济方》引作“葵根汤”。

摘录《圣惠》卷九十二

《卫生总微》卷十八:葵根散

药方名称葵根散

处方葵根1两(烧灰),乌蛇半两(烧灰),黄柏半两(为末),鳖甲半两(烧灰)。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小儿紧唇。

用法用量每用半钱,猪脂少许,和涂唇上,时时用。

摘录《卫生总微》卷十八

圣济总录》卷一一七:葵根散

药方名称葵根散

处方葵根1握(经年者,烧作灰)。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口吻疮。

用法用量外敷。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一七

《医级》卷八:葵根散

药方名称葵根散

处方蜀葵根、冬瓜仁、槐米败酱草(即苦菜)、忍冬藤当归尾、赤芍、生地、大黄、米仁。

功能主治肠痈。腹痛钓脚,身皮甲错之候。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医级》卷八

《圣惠》卷七十九:葵根散

药方名称葵根散

处方冬葵根1两,车前子3分,滑石1两,冬瓜仁3分,木通1两(锉),川大黄3分(锉碎,微炒),桂心2分。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产后小便淋涩,脐下妨闷。

用法用量每服3钱,似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1日3-4次。

摘录《圣惠》卷七十九

《圣惠》卷七十二:葵根散

药方名称葵根散

处方葵子1两(锉),车前子2两,乱发灰半两,川大黄1两(锉,微炒),桂心1两,滑石2两,冬瓜瓤2两(干者),木通2两(锉),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妇人五淋涩痛。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大盏,入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食前温服。

摘录《圣惠》卷七十二

《圣惠》卷六十七:葵根散

药方名称葵根散

处方葵根1两,木通3分(锉),瞿麦3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川大黄3分(锉碎,微炒),粗葱叶并根1两。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从高坠损,车碾马坠,筋骨蹉跌,甚者大小肠不通。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每服用温酒调下滑石末1钱,不计时候。

摘录《圣惠》卷六十七

圣济总录》卷一七二:葵根散

药方名称葵根散

处方葵根(切)1两,赤小豆1两,土瓜根1两,麝香(研)1分。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小儿漏疳口疮。

用法用量每用1字,贴疮。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七二

猜你喜欢

  • 沉麝汤

    药方名称沉麝汤处方木香、麝香、藿香叶、连翘、乳香各等分。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发背疽之人,时为庸医用毒药掩盒,或刀割伤血肉之重者。用法用量每服2钱,水1盏,煎至7分,不拘时候温服。摘录《集验背疽方》

  • 保金宣毒饮

    药方名称保金宣毒饮处方南沙参3钱,麦冬3钱,百合5钱,贝母3钱,笋尖5钱,糯米5钱,鲫鱼1尾。功能主治疮症误治,毒气入肺,诸证悉急。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杂症会心录》卷下

  • 耵耳膏

    药方名称耵耳膏处方生猪脂(去膜)、生地黄、釜下墨各等分。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风气闭之,津液结聚成核所致的耵耳。用法用量以葱汁和捏如枣核,薄绵裹塞耳。摘录《杏苑》卷六

  • 蓝吹药

    药方名称蓝吹药处方熟软石膏5钱,生硬石膏3钱,冰片3分,青黛3钱。制法上共为细末。功能主治口疮、咽喉实火。用法用量本方为原书“三色吹药”之一。摘录《喉科紫珍集·补遗》

  • 保肺健脾汤

    《幼科直言》卷四:保肺健脾汤药方名称保肺健脾汤处方白术7分(炒),白芍7分(炒),苡仁1钱,白扁豆1钱(炒),黄耆7分,沙参8分,陈皮6分,甘草6分,当归6分,白茯苓7分。功能主治小儿因肺经受伤,或久

  • 大柴胡加萎蕤知母汤

    药方名称大柴胡加萎蕤知母汤处方柴胡半斤,黄芩3两,芍药3两,半夏半升,生姜5两,大黄1两,甘草1两,人参3两,萎蕤2两,知母2两。功能主治伤寒7-8日不解,默默心烦,腹中有干粪,谵语。用法用量以水1斗

  • 黄柏滋肾丸

    药方名称黄柏滋肾丸处方滋肾丸去桂加黄连。功能主治上热下冷,水衰心烦。摘录《医方集解》

  • 鹅琅丸

    药方名称鹅琅丸处方冬虫草6钱7分,金牛草6钱7分,当归3钱4分,川芎4钱,法半夏2钱,黄耆2钱,熟地2钱,丹皮2钱,山药2钱,明党参2钱,鹤虱2钱,洋参5钱4分,萸肉2钱,覆花1钱4分,米壳2钱。制法

  • 白丸子

    《圣惠》卷二十五:白丸子药方名称白丸子处方天麻1两,天南星(炮裂)1两,白附子(炮裂)1两,白花蛇肉(酒浸,炙微黄)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白僵蚕(微炒)1两,腻粉1分,麝香1分。制法上为末,

  • 加减羌活胜湿汤

    药方名称加减羌活胜湿汤处方二术、二活、二防、木通、木瓜、南星、半夏、泽泻。功能主治体厚湿郁,自觉遍身沉重,难于转侧,两膝时痛肿,不红不硬,六脉濡弱,天阴更甚者。摘录《医学六要》卷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