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中医中药>中药方剂>贝母汤

贝母汤

普济本事方》卷三:贝母汤

药方名称贝母汤

处方贝母(去心,姜制)黄芩(生,去皮)干姜(生)陈皮(去白)五味子(拣)各30克 桑白皮(蜜炙)半夏(汤浸)柴胡(去苗)桂心(不见火)各15克木香甘草各7.5克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主咳嗽日久不愈。

用法用量每服15克,加杏仁(去皮、尖)7个,生姜5片,用水220毫升,煎至160毫升,去滓热服。

摘录普济本事方》卷三

御药院方》卷五:贝母汤

药方名称贝母汤

处方贝母(去心)桑白皮<锉)五味子甘草(炙,锉)各15克款冬花60克知母7.5克杏仁(去皮、尖,麸炒)22.5克

制法上粗捣筛。

功能主治化痰止咳。主暴发咳嗽,多日不愈。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300毫升,入生姜5片,煎至180毫升,去滓,食后温服。

摘录御药院方》卷五

幼幼新书》卷十五引《婴孺方》:贝母汤

药方名称贝母汤

处方贝母8分,石膏8分,升麻6分,知母6分,黄芩6分,栀子6分,芍药6分,杏仁5分,柴胡5分,羚羊角4分,射干4分,甘草(炙)2分。

功能主治伤寒壮热加嗽。

用法用量上切。水4升,煮1升2合,为4服。1-2岁量与。

摘录幼幼新书》卷十五引《婴孺方》

圣济总录》卷六十五:贝母汤

药方名称贝母汤

处方贝母(去心)3分,款冬花1两,麻黄(去根节)1两,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研)1两,甘草(炙,锉)3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伤风,暴得咳嗽。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3片,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五

《外台》卷十引《小品方》:贝母汤

药方名称贝母汤

处方贝母2两,甘草(炙)2两,麻黄(去节)4两,桂心4两,半夏(洗)3两,干姜3两,杏仁70枚。

功能主治咳逆,喉中如水鸡声。

用法用量上切。以水2斗3升,先煮麻黄得10沸,纳药煮取3升,温服7合,每日3次。

注意海藻菘菜、生葱、羊肉、饧。

摘录《外台》卷十引《小品方

活幼心书》卷下:贝母汤

药方名称贝母汤

处方贝母1两,甘草(半炙半生)2钱。

制法锉焙为末。

功能主治100日内婴孩咳嗽有痰。

用法用量每服1字或半钱,用陈大米煎汤,空心调服;痰盛,淡姜汤调下,或牛黄少许煎服。

摘录活幼心书》卷下

《医统》卷四十四引《医林》:贝母汤

药方名称贝母汤

处方贝母(姜汁浸半日)2钱,五味子2钱,桑白皮2钱,黄芩2钱,陈皮2钱,半夏半钱,甘草(炙)半钱,桂心半钱,柴胡半钱,木香半钱,杏仁(去皮尖,炒)14粒,干姜(炮)2分半。

功能主治久嗽虚寒不已。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作2服。水2盏,加生姜3片,煎8分,食远服。

摘录《医统》卷四十四引《医林》

《杏苑》卷五:贝母汤

药方名称贝母汤

处方贝母1钱,知母1钱,半夏1钱,秦艽1钱,甜葶苈5分,甘草(炙)5分,杏仁8分,橘红1钱2分。

功能主治肺劳实热,面目浮肿,咳嗽喘急,烦热颊赤。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用生姜5片,水煎,食远服。

摘录《杏苑》卷五

《医彻》卷四:贝母汤

药方名称贝母汤

处方川贝母1钱半,茯苓1钱,车前子1钱半,当归1钱,炙甘草3分,广陈皮7分,远志肉1钱,枣仁1钱,钩藤1钱,牡丹皮7分,桂园肉5枚,灯心1握。

功能主治产后内热咳嗽,心神不宁。

摘录《医彻》卷四

《产孕集》卷下:贝母汤

药方名称贝母汤

处方贝母1钱5分,连翘2钱,当归2钱,川芎2钱,桔梗1钱,白芷1钱,赤芍1钱,川续断1钱,红花5分。

功能主治气滞血阻,脉络不通,乳道壅闭,无乳。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产孕集》卷下

圣济总录》卷二十四:贝母汤

药方名称贝母汤

处方贝母(炮,去心)1两,桑根白皮(锉)1两,款冬花1两,甘草(炙)1分,陈橘皮(汤浸,去白,焙)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伤寒后,饮水过多,卒上气发热。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竹叶3-7片,同煎至8分,去滓,食后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二十四

圣济总录》卷一六五:贝母汤

药方名称贝母汤

处方贝母(去心)1两,桑根白皮(锉)1两,紫菀1两,赤茯苓(去黑皮)1两,五味子1两,杏仁(去皮尖双仁,别研)1两半,人参1两半,葶苈(隔纸炒)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产后肿满,喘急咳嗽。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六五

《本事》卷三:贝母汤

药方名称贝母汤

处方贝母1两(去心,姜制半日,焙),黄芩(生,去皮)1两,干姜(生,)1两,陈皮(去白)1两,五味子(拣)1两,桑白皮(洗净,蜜炙黄)半两,半夏(汤浸7次)半两,柴胡(去苗,净洗)半两,桂心(不见火)半两,木香1分,甘草1分(炙)。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诸嗽久不愈。

用法用量每服5钱,水1盏半,加杏仁7个(去皮尖,碎之)生姜7片,同煎至7分,去滓热服。

各家论述《本事方释义》:贝母气味苦甘微寒,入手太阴少阴;黄芩气味苦寒,入手太阴;干姜气味辛温,入手足太阴;陈皮气味苦辛微温,入手足太阴;五味子气味俱全,兼入五脏;桑白皮气味苦辛温,入手太阴;半夏气味辛温,入足阳明;柴胡气味辛甘平,入足少阳;桂心气味辛甘大热,入足厥阴;木香气味辛温,入足太阴;甘草气味甘平入脾,能和诸药之性,兼入十二经络,再佐以生姜之达表,不专为肺经咳嗽而设也。经云五脏六腑皆能令人咳嗽,故方中之品兼行五脏,积久成痼,能一旦肃清矣。

临床应用久嗽:黄师文云;戊申冬,有姓蒋者,其妻积年嗽,制此方授之,一服愈。以此治嗽,悉皆愈。

摘录《本事》卷三

圣济总录》卷一八四:贝母汤

药方名称贝母汤

处方贝母(去心)1两,麦门冬(去心,焙)3两,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20枚,生姜(切,焙)1两,石膏(碎)1两,黄芩(去黑心)半两,甘草(炙,锉)1两,五味子半两,白术(锉)半两,淡竹叶1握(切)。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乳石发,上气肺热,呀嗽,多涕唾。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至1盏,去滓,下蜜2钱搅匀,空心温服。

若取利,入芒消1字,汤成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八四

幼幼新书》卷十六引《张涣方》:贝母汤

药方名称贝母汤

处方贝母(炒)1两,半夏白矾汤洗7次,焙)1两,干姜(炮)半两,麻黄(去根节)半两,甘草(炙)半两,款冬花半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肺中风,咳嗽喘满。

用法用量每服1钱,水1盏,加生姜3片,杏仁2个,煎5分,温服。

摘录幼幼新书》卷十六引《张涣方》

猜你喜欢

  • 交感地黄煎丸

    药方名称交感地黄煎丸别名交感地黄丸处方生地黄(洗净,研,以市裂汁留滓,以生姜汁炒地黄滓,以地黄汁炒生姜滓,各至干,堪为末为度)2斤,生姜(净洗,研烂,以布裂汁留滓)2斤,延胡索(拌糯米,炒赤,去米)1

  • 加减黄连解毒汤

    药方名称加减黄连解毒汤处方元参3钱,生地黄4钱,黄芩3钱,山栀子3钱,黄连2钱,煅石膏4钱,川大黄6钱,芒消2钱,木通3钱,甘草2钱。功能主治结热触动相火,客于咽嗌,咽喉肿痛,日复一日,水浆不能下咽,

  • 梨汤粥

    药方名称梨汤粥别名梨汁粥处方梨3枚(切),粳米1合。功能主治小儿心脏风热,昏愦躁闷,不能下食。用法用量梨汁粥(《卫生总微》卷三)。摘录《圣惠》卷九十七

  • 桂枝黄芩汤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六:桂枝黄芩汤药方名称桂枝黄芩汤处方桂枝(去皮)芍药黄芩各15克甘草(炙)30克制法上药研为粗末。功能主治治风疫。脉浮数而不弱,头项痛,腰脊痛,发热恶风。用法用量每服15克,用水

  • 枳实导滞汤

    药方名称枳实导滞汤处方枳实6克 生绵纹4.5克(酒洗)净楂肉9克 尖槟榔4.5克 川朴4.5克 川连1.8克 六和曲9克 连乔4.5克紫草9克 细木通2.4克 生甘草1.5克功能主治下滞通便。治温病热

  • 千里健步散

    药方名称千里健步散处方细辛防风白芷草乌各等分制法上药为末。功能主治治远行两脚肿痛。用法用量掺在鞋底内,如底干,即以水微湿之,掺药着脚,行走自不吃力,再不作肿。摘录《外科正宗》卷三

  • 昆花汤

    药方名称昆花汤处方南夏枯草3钱,浙贝2钱,山慈菇1钱,玄参1钱,连翘1钱,牛蒡子1钱,橘红1钱,金银花1钱,海藻1钱,川芎1钱,当归1钱,香附1钱,白芷1钱,甘草5分,昆布3钱。功能主治项下肿核。乃痰

  • 不饥耐老方

    药方名称不饥耐老方处方麻子2升,大豆1升。制法上熬令香,为末,炼蜜为丸。功能主治益气。主用法用量日2服。摘录《普济方》卷二一八

  • 桂心酒粥

    药方名称桂心酒粥处方桂心半两(末),好酒1升。功能主治肾脏虚冷,腰脚疼痛不可忍。用法用量上暖酒和桂心末,空腹分2次服,搅粥食之。摘录《圣惠》卷九十七

  • 壮筋养血汤

    药方名称壮筋养血汤处方白芍9克当归9克川芎6克 川断12克红花5克 生地12克牛膝9克牡丹皮9克杜仲6克功能主治治伤筋络。用法用量河水煎服。摘录《伤科补要》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