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新华字典>军组词

军相关字典

军[jūn]字在结尾的词语

  • 别军[bié jūn]
      犹偏师。主力军以外的部队。
  • 汉军[hàn jūn]
      1.汉王刘邦的军队。 2.汉朝的军队。 3.元代汉人编成的军队。 4.清旗籍的一种。凡汉人于明季降清者﹐依满洲兵制﹐编入汉军各旗。
  • 游击军[yóu jī jūn]
      无固定驻地的军队。
  • 花帽军[huā mào jūn]
      金完颜仲元的军队名。
  • 敌军[dí jūn]
      敌人的全部兵力。如:敌军全部被歼。
  • 浄军[jìng jūn]
      由太监组成的军队。
  • 招军[zhāo jūn]
      1.招募兵士。 2.管乐器。即号子。铜制,分两节,发音极为洪亮。旧时军队中用作召集。开拔等信号。民间鼓吹乐中亦常用。
  • 银刀军[yín dāo jūn]
      唐王智兴所建衙兵名。
  • 北伐军[běi fá jūn]
      指北伐战争时期的国民革命军。
  • 近卫军[jìn wèi jūn]
      古代一些国家帝王的卫队。最早出现于奴隶制社会,封建时代英﹑法﹑俄等国都建有近卫军。后亦为某些国家精锐部队的名称。前苏联在1941-1945年卫国战争中,曾以近卫军作为授予战功卓著部队的荣誉称号。
  • 官军[guān jūn]
      旧称政府的军队。 旧时国家的正式军队天阴黑,自张柴村以东道路皆官军所未尝行。——《资治通鉴.唐纪》
  • 南北军[nán běi jūn]
      汉代的南军与北军的合称。
  • 养军[yǎng jūn]
      供养﹑训练军队。
  • 五威将军[wǔ wēi jiāng jūn]
      即五威将帅。
  • 五军[wǔ jūn]
      1.古代军制。春秋时晋的上军﹑中军﹑下军﹑新上军﹑新下军。 2.古代军制。汉代前﹑后﹑中﹑左﹑右五营军队之称。 3.古代军制。明代京军三大营之一。成祖时,京卫之步骑军分为中军﹑左掖﹑右掖﹑左哨﹑右哨五部,亦谓之五军。见《明史.兵志一》。 4.泛称朝廷的军队。
  • 骡军[luó jūn]
      骑骡的士卒。
  • 镇军[zhèn jūn]
      1.古代将军名号。三国魏以陈群为镇军大将军﹐领中护军﹐录尚书事。见《三国志.魏志.陈群传》。历代均有镇军将军﹐宋以后无。 2.清代总兵的俗称。
  • 旗军[qí jūn]
      1.明朝四卫营的官军。 2.专司漕运的军队。
  • 败军[bài jūn]
      1.战败的军队或士兵。 2.战败;打败仗。
  • 蛮军[mán jūn]
      蛮族军队。
  • 皇军[huáng jūn]
      战前日本国的军队。因统帅是天皇﹐故号称“皇军”。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军国主义者曾利用它进行侵略。
  • 练军[liàn jūn]
      清代军队编制的名称。清代练军之创建,酝酿于咸丰年间。同治元年于天津创练洋枪队。二年,以直隶额兵酌改练军。四年,兵部﹑户部诸臣会议选练直隶六军,始定练军之名。各省练兵乃踵行之。练军虽在额设制兵内选择,而营哨饷章均按湘淮军制,与防军相同。练军驻屯于通都重镇,其作用亦与防军相同。光绪中叶后,防﹑练军均改为巡防队。光绪﹑宣统之间又改为陆军。参阅《清史稿.兵志三》。
  • 将军[jiāng jūn]
      1.武官名。春秋时称统领军队之卿为将军。战国始正式定为武官名。汉时多冠以称号,如大将军、骠骑将军、卫将军等。隋唐时均置于大将军下,掌禁兵。唐至明,用以称武散官。清时有四类,一为宗室爵号,二为驻防各地之八旗最高长官,三为临时出征之统帅,四为正一品至从二品武官封赠之阶。 2.军衔称号。详“将官”。 3.比喻给人出难题,使人为难:他当众将了我一军,要我表演舞蹈。
  • 赵四将军[zhào sì jiāng jūn]
      指三国时蜀汉名将赵云。《三国演义》中蜀主刘备﹑大将关羽﹑张飞同赵云的关系特别亲密,把他视如兄弟,故后人将赵云列在刘﹑关﹑张三人之后,称作“赵四将军”。
  • 制军[zhì jūn]
      1.编制军队。 2.明清时总督的别称。又称“制台”。
  • 徇军[xùn jūn]
      在军中示众。
  • 黑矟将军[hēi shuò jiāng jūn]
      据《魏书.于栗磾传》载:北魏于栗磾为河内镇将,刘裕伐姚泓欲假道河内,致书栗磾﹐题称“黑矟公麾下”。以栗磾好持黑矟以自标。栗磾以书奏上魏太宗,即授其为“黑矟将军”。后即以“黑矟将军”作大将的代称。
  • 牙军[yá jūn]
      即牙兵。
  • 巡军[xún jūn]
      巡查﹑捕盗的士卒。
  • 常备军[cháng bèi jūn]
      国家(或政治集团)在平时所基本保持的现役的正规军队。其规模通常根据国际形势、国内战略方针和经济基础等基本因素确定。是战时作战军队和扩编的基础。 国家平时经常保持的军队
  • 同盟军[tóng méng jūn]
      原指结成同盟的军队,后泛指为共同目标斗争的友军或友好力量。
  • 异军[yì jūn]
      1.另一支军队。 2.比喻另外兴起的力量或派别。
  • 黄头军[huáng tóu jūn]
      以黄帕包头的军队。
  • 督军[dū jūn]
      民国初年一省的最高军事长官。 中国古时地方军政长官。汉代曾设督军御史,三国时尚有,为监军之官。北洋军阀时期将地方的军政长官都督改长督军(如省督军)。民国初省的最高军事长官
  • 戏弄参军[xì nòng cān jūn]
      即弄参军。
  • 粽熬将军[zòng áo jiāng jūn]
      对鳝鱼的戏谑称呼。
  • 棘门军[jí mén jūn]
      《汉书.周亚夫传》载:汉文帝时,匈奴入侵。以刘礼屯兵霸上,徐厉屯兵棘门,周亚夫屯兵细柳,以备胡。文帝亲自劳军,到霸上﹑棘门军,皆直驰而入;到细柳军,周亚夫军容整饬,以军礼相见。文帝感慨地称赞周亚夫:“此真将军矣!乡者霸上﹑棘门如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后因以“棘门军”称纪律松弛的军队。
  • 探马赤军[tàn mǎ chì jūn]
      元初成吉思汗攻金时以蒙古所属色目诸部族组成的军队。
  • 娘子军[niáng zǐ jūn]
      1.指唐高祖之女平阳公主所组织的军队。唐高祖第三女平阳公主嫁柴绍,并在长安。高祖将起义兵,遣使密召之。绍间行赴太原。公主乃归鄠县庄所,散家资,招引山中亡命,起兵以应高祖。营中号曰“娘子军”。事见《旧唐书.平阳公主传》。 2.由女子组成的队伍。 3.借指妇女们。
  • 非正规军[fēi zhèng guī jūn]
      不是正规的部队。 不是正规的部队
  • 支军[zhī jūn]
      主力部队以外的别部。
  • 龙骧将军[lóng xiāng jiāng jūn]
      亦称“龙驤赤”。指 南朝 齐高帝 萧道成 所乘赤色骏马。
  • 毛葫芦军[máo hú lú jūn]
      元顺帝时召募的一种地方地主武装。其作用略同于团练。明代沿其制﹐尝用以抵抗倭寇和镇压农民起义军。
  • 肃军[sù jūn]
      整饬军纪。
  • 前将军[qián jiāng jūn]
      古代军衔﹐始于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沿置。位在大将军﹑骠骑将军之下。
  • 都军[dōu jūn]
      1.殿前司都虞候的别称。 2.宋时禁军的别称。 3.指兵马都监。
  • 独辕弩军[dú yuán nǔ jūn]
      宋代军种名。
  • 神武军[shén wǔ jūn]
      唐至德年间所设置的北衙禁军之一,护卫宫城内外。
  • 张吾军[zhāng wú jūn]
      谓壮大自己的声势。语出《左传.桓公六年》:“我张吾三军,而被吾甲兵,以武临之,彼则惧而协以谋我,故难间也。”
  • 配军[pèi jūn]
      发配充军的士卒:大官人今日何故厚礼管待配军?
  • 全军[quán jūn]
      1.谓不战而以计谋使敌军全部降伏。 2.保全军队的实力。 3.整个军队。
  • 国军[guó jūn]
      1.国家的军队。 2.国民党政府自称其军队为“国军”。
  • 武军[wǔ jūn]
      1.古代战争中,战胜者为炫耀武功,收敌尸封土而成的高垒。 2.军队;武力。
  • 撤军[chè jūn]
      撤回军队。 撤消军事行动;部队撤离军事区无条件撤军
  • 营军[yíng jūn]
      构筑营垒;驻扎军队。
  • 三军[sān jūn]
      ①春秋时期大国对军队的合称。有上、中、下三军或左、中、右三军,中军为统帅。②《商君书.兵守》所称三军,即壮男为一军,壮女为一军,男女之老弱者为一军。③《六韬.犬韬.战车》所称三军,即车、步、骑三个兵种。④陆、海、空三军的合称。⑤军队的通称。
  • 十字军[shí zì jūn]
      1.通常指11世纪末到13世纪末,罗马教皇和西欧一些国家的封建主、商人,以夺回土耳其伊斯兰教徒占领的基督教圣地耶路撒冷为号召而组织的侵略军。 2.从事革命运动者。
  • 六将军[liù jiàng jūn]
      谓春秋时晋国之范﹑中行﹑智伯﹑韩﹑魏﹑赵六卿。
  • 顽军[wán jūn]
      抗日战争时期称国民党顽固派的军队。
  • 掘子军[jué zǐ jūn]
      挖地道的士兵。
  • 匪军[fěi jūn]
      由土匪组成的地方武装。也指像匪徒一样的不义的军队。 由土匪组成的地方武装。也指像匪徒一样的不义的军队
  • 麾军[huī jūn]
      指挥军队。
  • 金华将军[jīn huá jiāng jūn]
      传说中的蛙类动物。三足。
  • 铁册军[tiě cè jūn]
      明太祖朱元璋赐给功臣的护卫兵。
  • 止军[zhǐ jūn]
      让军队停止前进。
  • 刘猛将军[liú měng jiàng jūn]
      1.传说中灭蝗保穑之神。指宋刘锜。宋景定四年,旱蝗,上敕刘锜为扬威侯天曹猛将之神。敕云“飞蝗入境,渐食嘉禾,赖尔神灵,剪灭无余。”蝗遂殄灭。见罗振玉《俗说》引朱坤《灵泉笔记》。 2.传说中灭蝗保穑之神。指元刘承忠。承忠元末驻守江淮,会蝗旱,督兵捕逐,蝗殄灭殆尽。后元亡,自溺死,当地人祠之,称之曰刘猛将军。见《畿辅通志.祀典》。
  • 还军[hái jūn]
      1.回师。 2.谓因故离队的军人重新返回军队。
  • 龙武军[lóng wǔ jūn]
      唐代禁军名。五代梁称“龙武兵”。
  • 行军[xíng jūn]
      1.古代泛指用兵。 2.军队转移。 3.行营,指军营。 4.谓扩充军备。 5.见“行军司马”。 军队徒步或乘车沿指定路线进行的有组织的移动。古代泛指用兵行军用兵之道。——汉. 贾谊《过秦论》
  • 遣军[qiǎn jūn]
      派遣军队,发兵。
  • 拥军[yōng jūn]
      地方拥护军队。
  • 火头军[huǒ tóu jūn]
      近代小说戏曲中称军队中的炊事员(现代用做戏谑的话)。 军队中做饭的火夫(现代用做戏谑的话)
  • 殿军[diàn jūn]
      ①行军时走在最后的部队。②体育、游艺竞赛中的最末一名,也指竞赛后入选的最末一名。
  • 云麾将军[yún huī jiāng jūn]
      古代将军的名号﹐始置于南朝梁﹐陈隋沿设。唐宋定为武散阶。
  • 土军[tǔ jūn]
      犹土兵。宋时对本地军队之称。
  • 匠军[jiàng jūn]
      在军籍的匠人。
  • 解放军[jiě fàng jūn]
      为解放人民而组织起来的军队,特指中国人民解放军。
  • 临军[lín jūn]
      1.谓将出作战。 2.犹治军。
  • 红头军[hóng tóu jūn]
      指红巾裹头的农民起义军。
  • 龙猛军[lóng měng jūn]
      宋时指募群盗不可制者充任的部队。
  • 覆军[fù jūn]
      覆灭全军。
  • 冠军[guàn jūn]
      古代指列于诸军的首位。今指比赛的第一名。 泛指第一名的称号拳击冠军
  • 八搨将军[bā tà jiāng jūn]
      唐 裴聿 的外号。
  • 酒军[jiǔ jūn]
      1.谓朋友角饮,如两军对垒。 2.指酒。
  • 川军[chuān jūn]
      即大黄,是猛烈的泻药。旧称“将军”,四川省出产的最好,所以叫川军。
  • 水犀军[shuǐ xī jūn]
      1.披水犀甲的水军。 2.多借指水上劲旅。
  • 北洋海军[běi yáng hǎi jūn]
      清政府的主要新式海军。1874年清政府筹划海防。次年命李鸿章督办海防,开办水师学堂,购置外国军舰,修筑旅顺和威海卫军港。1885年设立海军衙门。1888年制定《北洋海军章程》,编成北洋海军。计有大小军舰二十五艘,官兵四千余人。中日甲午战争中,北洋海军覆灭。
  • 急行军[jí xíng jūn]
      部队执行紧急任务时进行的快速行军。 快速行军
  • 卿子冠军[qīng zǐ guàn jūn]
      秦末楚怀王臣宋义的尊号。
  • 小李将军[xiǎo lǐ jiāng jūn]
      1.指唐山水画家右武卫大将军李思训之子昭道。 2.指李升。
  • 盐军[yán jūn]
      巡逻稽查私盐的军队。宋时以无室家壮丁充盐军。元初,江浙等省又募盐徒为盐军。参阅《续文献通考.兵一》。
  • 白地将军[bái dì jiāng jūn]
      喻指不善于用兵的将领。三国魏夏侯渊的绰号。
  • 解军[jiě jūn]
      撤兵。
  • 投军[tóu jūn]
      旧时谓投奔军队去当兵。 旧时指投奔军队去当兵
  • 问军[wèn jūn]
      充军。古代刑罚之一。
  • 驰军[chí jūn]
      犹驰兵。
  • 侨军[qiáo jūn]
      南北朝时以侨居江南的北方人编成的军队。
  • 楼船军[lóu chuán jūn]
      南宋水军名目之一。
  • 前锋军[qián fēng jūn]
      先头部队。
  • 白额将军[bái é jiāng jūn]
      虎的别名。
  • 后备军[hòu bèi jūn]
      ①预备役军人的总称。②指某些职业队伍的补充力量:产业后备军。
  • 恩军[ēn jūn]
      明代称充军戍边的罪人。
  • 城防军[chéng fáng jūn]
      守卫城市的军队。
  • 糺军[jiū jūn]
      辽 金 以边地部落组成的军队。 糺,或作“乣”。
  • 中央军[zhōng yāng jūn]
      国民党军队中蒋介石的嫡系部队。由蒋介石的亲信所控制,在军队编制、武器装备、军饷待遇等方面均优于被称为“杂牌军”的其他派系的部队。在解放战争中,大部被人民解放军歼灭,少部撤退至台湾。
  • 硬军[yìng jūn]
      古代女真军阵中持戈的前锋。
  • 三将军[sān jiāng jūn]
      指三军的主帅。
  • 仆从军[pú cóng jūn]
      指听从别人指挥,为别人卖命效劳的军队。 指听从别人指挥,为别人卖命效劳的军队
  • 下军[xià jūn]
      古代军事编制称谓。大国分上﹑中﹑下三军。次国分上﹑下二军。
  • 轻军[qīng jūn]
      1.人数不多﹑轻装疾行的部队。 2.谓轻忽军法。
  • 按军[àn jūn]
      犹按兵。
  • 八国联军[bā guó lián jūn]
      英、美、德、法、俄、日、意、奥八国组成的侵华联军。1900年义和团运动期间,帝国主义借口清政府“排外”,联合出兵,以瓜分中国。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后,掠夺财物,残杀人民。慈禧太后和光绪帝逃往西安。不久德国元帅瓦德西任联军总司令,侵略军增至十万人。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后,八国联军除留一部外,其余撤回本国。
  • 厅子军[tīng zǐ jūn]
      厅子都。
  • 湘军[xiāng jūn]
      清末曾国藩编练的封建武装。为镇压太平天国,1853年曾国藩在湖南地主团练的基础上扩编而成。官兵之间有浓厚的封建隶属关系。次年开始与太平军作战,到处屠杀焚掠,先后镇压了太平天国和其他农民起义。
  • 黥军[qíng jūn]
      黥卒。
  • 关东军[guān dōng jūn]
      指抗日战争胜利前,占据中国东北的日本侵略军。1905年日俄战争后,日军强占中国原被帝俄“租借”的“关东州”(指辽东半岛普兰店至皮口一线以南地区),并派驻军队。1919年在旅顺设关东军司令部。1945年8月被苏军和中国人民武装力量消灭。
  • 革命军[gé mìng jūn]
      书名。清末邹容著。1903年在上海出版。全书二万余字。作者以通俗的文字,宣传推翻清朝统治,反对外国侵略,主张建立独立自主的“中华共和国”。刊行后,销数逾百万册,在当时影响很大。
  • 全能冠军[quán néng guàn jūn]
      田径﹑体操﹑武术等全能比赛第一名的称号。
  • 鲍参军[bào cān jūn]
      即“鲍照”。
  • 出军[chū jūn]
      1.出兵。 2.犹充军。
  • 刘参军[liú cān jūn]
      晋刘伶曾仕建威参军,因称刘参军。南朝宋颜延之《五君咏》诗之三题名《刘参军》。
  • 十九路军[shí jiǔ lù jūn]
      国民党军队。总指挥蒋光鼐,副总指挥兼军长蔡延锴。1930年冬和1931年在江西与中国工农红军作战。1932年“一.二八事变”在上海英勇抗击日本侵略军。随后,被调到福建进攻中国工农红军。其领导人鉴于民族危机严重,内战没有出路,于1933年11月联合国民党内李济深等一部分势力,在福建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与红军订立抗日反蒋协定。不久,在蒋介石进攻下失败。
  • 内将军[nèi jiāng jūn]
      唐中宗皇后韦氏所立女官称号。
  • 中央红军[zhōng yāng hóng jūn]
      即“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
  • 拔军[bá jūn]
      回军,退兵。
  • 踏白军[tà bái jūn]
      唐 宋 时骑兵番号。多指前锋部队。宋 岳飞《奏陈州颍昌捷状》:“据踏白军统制 董先、游奕军统制 姚政 等申:统率军马,在 潁昌府 驻札。”《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壬午,金 人攻 蔡州,侍卫马军司统制 赵撙 率诸军御之,京西制置使 吴拱 亦遣踏白军统制 焦元 来援。”亦省称“踏白”。唐 司空图《纪恩门王公宣城遗事》:“公前命 宁国 兵遮截之,生得其踏白数十骑,乃并山引退。”《旧五代史·梁书·朱珍传》:“復以踏白骑士入 陈亳 间,以邀 蔡 人,遂南至 介沟,破 淮西 石璠 之师二万,掳 璠 以献
  • 石手军[shí shǒu jūn]
      善以手投石击敌的队伍。
  • 援军[yuán jūn]
      1.救兵;增援的军队。 2.指借以摆脱困境的人或事。 救兵;增援的部队
  • 独户军[dú hù jūn]
      元代每户征兵一人所编成的军队。
  • 志愿军[zhì yuàn jūn]
      由志愿人员组成的武装部队。与战争无直接关系的第三国公民,为帮助交战一方,以自愿的名义参加战争或武装冲突。如1950年中国人民为帮助朝鲜人民抗击美国的侵略,组成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志愿军军人享受战争法规规定的权利。
  • 太平军[tài píng jūn]
      太平天国的军队。金田起义时定名。在正副军师之下,有丞相、检点、指挥、将军、总制、监军各级指挥官。带兵官有军帅、师帅、旅帅、卒长、两司马、伍长等。有陆营、水营和土营,并有女军。另设圣库管收支,诸匠营和百工衙制造武器和军需物品。将士必须遵守命令,保护武器,爱护人民。
  • 台军[tái jūn]
      六朝时对官军的称谓。
  • 步军[bù jūn]
      步兵。
  • 捻军[niǎn jūn]
      太平天国时期北方的农民起义武装。初称“捻党”、“捻子”,“捻”为淮北方言,即“群”、“股”的意思。1852年张乐行在安徽亳州领导起义,1855年各路捻军在雉河集(今属安徽涡阳)会盟,推张为盟主,队伍达十万人,成为北方抗清主力。1857年接受太平天国领导,多次击败清军。1866年捻军在河南许州分东西两部,分别作战。1868年先后战败。
  • 楼舡军[lóu chuán jūn]
      南宋水军名目之一。
  • 中军[zhōng jūn]
      1.古代行军作战分左﹑中﹑右或上﹑中﹑下三军,由主将所在的中军发号施令。 2.称主将或指挥部。 3.中军将军的省称。 4.京师的军队。 5.中军官的省称。 6.清代总督﹑巡抚以下,凡有兵权者,其标下的统领官,称为中军。
  • 正军[zhèng jūn]
      1.指壮丁。元初征兵制分正军户和贴军户。正军户出丁应役,其丁谓正军;贴军户则出钱以补贴正军户。 2.在役兵士;正规军。
  • 八路军[bā lù jūn]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1937年8月由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和陕北红军改编而成。朱德任总司令,彭德怀任副总司令。主力在华北前线广泛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创建了多块抗日根据地,取得了平型关战斗和百团大战等胜利,并粉碎了日伪军的多次“扫荡”。1944年后八路军展开攻势作战,并于1945年8月举行大反攻,为取得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作出巨大贡献。解放战争时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重要组成部分。
  • 父子军[fù zǐ jūn]
      唐初禁军的一种。以父兄告老﹐子弟相代为特征﹐故名。
  • 瘟将军[wēn jiāng jūn]
      瘟神。
  • 石将军[shí jiāng jūn]
      古代帝王陵墓前的石雕武士。
  • 无上将军[wú shàng jiàng jūn]
      汉代战将的最高称号。
  • 收军[shōu jūn]
      行军作战时负责殿后的部队。
  • 亲军[qīn jūn]
      犹亲兵。
  • 踵军[zhǒng jūn]
      后续部队。
  • 滚牌军[gǔn pái jūn]
      执盾牌作战的步兵。
  • 瞭望军[liào wàng jūn]
      明代科举考试时所设的监场人员。
  • 霍将军[huò jiāng jūn]
      指西汉抗击匈奴的名将霍去病。后借指功大位高的武将。
  • 叛军[pàn jūn]
      进行武装叛变的军队。 进行武装叛变的军队
  • 大李将军[dà lǐ jiāng jūn]
      指唐山水画家右武卫大将军李思训。
  • 进军[jìn jūn]
      军队出发向目的地前进:红军渡过乌江,向川滇边境进军ㄧ进军的号角响了◇向科学进军。
  • 随军[suí jūn]
      1. 跟随军队。如:随军记者。2.军人家属将户口等关系转到军队,并跟随部队生活和行动。
  • 乣军[jiǔ jūn]
      辽金以北方边地部族组成的军队。乣军之名始见于辽。金之乣军散居于东北﹑西北﹑西南三路。蒙古兴起后,金西南路与西北路诸乣相继投附或被征服。东北路乣军则在窝阔台时归属,成为元代辽东之乣军。参阅王国维《之主因亦儿坚考》﹑陈述《乣军考释初稿》﹑蔡美彪《乣与乣军之演变》。
  • 盟军[méng jūn]
      1.有共同战斗目标的同盟军队。 2.特指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同盟国的军队。 有共同战斗目标的同盟军队;盟国的军队
  • 手号军[shǒu hào jūn]
      宋时一种屯守河道的军队。因在军人手上雕青为号,故名。
  • 屯军[tún jūn]
      1.驻军。 2.屯垦的军士。
  • 方面军[fāng miàn jūn]
      1.军队战时 由若干个集团军或军组成的一级组织。 一般隶属统帅部,是诸军兵种合成的战略战役军团。
  • 雄军[xióng jūn]
      雄兵。
  • 签军[qiān jūn]
      1.金元间凡遇战事﹐签发所有汉人丁壮当兵﹐谓之签军。 2.指被强行抽调的丁壮组成的军队。
  • 中军将军[zhōng jūn jiāng jūn]
      武官名。晋代始置,南北朝仍有此官号。
  • 从军[cóng jūn]
      投身军旅;参军:从军行|木兰从军。
  • 骑军[qí jūn]
      骑兵部队。
  • 缓军[huǎn jūn]
      延缓进军。
  • 合军[hé jūn]
      1.集结军队。 2.结合或联合两支以上军队。
  • 亡军[wáng jūn]
      谓士兵脱离队伍逃跑。
  • 裁军[cái jūn]
      裁减武装人员和军事装备。 裁减军队和军事装备
  • 厢军[xiāng jūn]
      宋代驻各州的镇兵。宋初厢军不习武技,主要供地方当局役使,选壮勇者入京师充禁军。仁宗时为对付农民起义,始教厢军习武。
  • 后军[hòu jūn]
      后续部队。
  • 调睡参军[diào shuì cān jūn]
      酸枣仁的别名。
  • 客军[kè jūn]
      从外地调来的军队。 旧时称由外省调来的军队
  • 鸦军[yā jūn]
      即鸦儿军。
  • 新四军[xīn sì jūn]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1937年10月由在南方八省坚持游击战争的红军和游击队改编而成。叶挺任军长,项英任副军长。在皖中、苏南、豫东、苏北等地广泛开展游击战争,创建多块抗日根据地。皖南事变中新四军遭受重大损失。后中共中央重建新四军,陈毅为代理军长,刘少奇为政委,继续坚持华中敌后抗战。1944年后,新四军展开攻势作战,并于1945年8月举行大反攻,为取得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作出重要贡献。解放战争时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重要组成部分。
  • 拦子军[lán zǐ jūn]
      辽代职司侦察的先遣部队。
  • 神策军[shén cè jūn]
      1.亦称“神策”。 2.唐禁军名之一。天宝中陇右节度使哥舒翰破吐蕃时令军史成如璆建神策军于临洮西。安禄山乱起,临洮陷,如璆令其将卫伯玉领兵屯陕州,复号神策军。代宗﹑德宗时继由宦官统领,并归禁中定制,分左右厢,衣粮优厚,势居诸禁军上。唐亡始废。参阅《文献通考.职官十二》。 3.用以美称官兵。
  • 义军[yì jūn]
      1.义师。 2.古代统治阶级或民间临时组合起来的部队。
  • 白军[bái jūn]
      指资产阶级反革命军队。在我国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特指以国民党军队为主的武装力量。
  • 主力军[zhǔ lì jūn]
      1.担任作战主力的部队。 2.比喻起主要作用的力量。
  • 防军[fáng jūn]
      即防汛兵。
  • 南军[nán jūn]
      1.西汉禁卫军有南军北军之分,南军守卫未央宫,由卫尉统领。因未央宫在长安城内的南面,故称。 2.南方的军队。 3.特指南朝的军队。 4.指军队中之南路军。
  • 验军[yàn jūn]
      指查验应征士兵的素质。
  • 潜军[qián jūn]
      1.偷袭敌军。 2.秘密出兵。
  • 国防军[guó fáng jūn]
      保卫国家的正规军。
  • 伏军[fú jūn]
      埋伏的军队。
  • 鏖军[áo jūn]
      激烈战斗。
  • 救世军[jiù shì jūn]
      基督教(新教)的一个社会活动组织。1865年由牧师布斯创立于伦敦。该组织以救济贫困为主旨,广泛进行宗教宣传,招收教徒,并举办“慈善”事业。1878年起仿效军队形式进行编制,教徒称“军兵”,教士称“军官”。1880年正式定名为“救世军”,后发展到欧美各国。二十世纪初传入中国。
  • 马军[mǎ jūn]
      1.骑兵。 2.统率骑兵的将领。
  • 正规军[zhèng guī jūn]
      国家(或政治集团)按照统一的体制编制、武器装备、制度和纪律、服装和标志等原则实施组织、管理、教育、训练、补充和供给的军队。 国家正式编制的有组织的战斗部队(如陆军、海军或空军)
  • 骄军[jiāo jūn]
      骄纵不听指挥的军队。
  • 拔山军[bá shān jūn]
      南唐时对客户按三丁抽一组成的军队。山,“三”的谐音。
  • 悬军[xuán jūn]
      深入敌方的孤军。
  • 建军[jiàn jūn]
      1.创立军队。 2.建设军队。
  • 边防军[biān fáng jūn]
      驻守在边境地区的军队。 驻守在边境地区的军队
  • 哨军[shào jūn]
      侦察巡逻的士卒。
  • 红袄军[hóng ǎo jūn]
      金末山东﹑河北地区农民起义军。因战士身穿红袄,故称。起义军领袖有杨安儿﹑李全等。
  • 前军[qián jūn]
      先头部队。
  • 亚军[yà jūn]
      比赛时评出的第二名。多用于游艺﹑体育竞赛。 体育、游艺项目的竞赛中或其他竞赛活动中评比出来的第二名
  • 右军[yòu jūn]
      1.周制,天子有三军,称中军﹑左军﹑右军。亦泛指右翼部队。 2.晋王羲之曾任右军将军,后称羲之为“右军”。 3.相传王羲之爱鹅,后以“右军”作为鹅的别名。
  • 空军[kōng jūn]
      在空中作战的军队,通常由各种航空兵部队和空军地面部队组成。
  • 勾子军[gōu zǐ jūn]
      解放前山西一带群众对蒋阎十九军的一种詈称。
  • 黑旗军[hēi qí jūn]
      ①宋景诗领导的农民武装。1861年宋景诗参加白莲教起义,所部属坎卦,旗为黑色,故称。②刘永福领导的武装。1864年刘永福率部加入天地会,在广西祭旗起义,以七星黑旗为军旗。后正式创立“中和团黑旗军”。
  • 皮室军[pí shì jūn]
      辽国君主建立的心腹部队。创始于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建于辽太宗耶律德光。皮室﹐契丹语“金刚”之意。
  • 孤军[gū jūn]
      孤立无援的军队:孤军作战丨孤军深入。 单独的没有援兵的军队孤军深入孤军奋战
  • 教军[jiào jūn]
      太平天国时期贵州的农民起义军为白莲教所领导,故名“教军”。参见“号军”。
  • 赤卫军[chì wèi jūn]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革命根据地内不脱离生产的群众武装组织。

军[jūn]字在开头的词语

  • 军心[jūn xīn]
      军队的战斗意志:振奋军心ㄧ动摇军心。
  • 军事磨擦[jūn shì mó cā]
      双方军队因利害矛盾而引起的小规模的武装冲突。
  • 军工[jūn gōng]
      ①军事工业。②军事工程。
  • 军副[jūn fù]
      军中副将。
  • 军乐队[jūn yuè duì]
      用于军队中的铜管乐队。
  • 军事基地[jūn shì jī dì]
      为军事上的进攻或防守而驻扎军队并储备军火和军事物资的地区。
  • 军库[jūn kù]
      储藏军用器械的府库。
  • 军费[jūn fèi]
      国家用于军事方面的经费。 国家用于军事方面的经费。包括用于军事建设和战争的经费
  • 军饷[jūn xiǎng]
      军人的薪俸和给养。 军人的薪俸和给养克扣军饷
  • 军号[jūn hào]
      军用的一种喇叭,用来传达简短号令、发布警报等。 军队中用来吹奏各种信号的铜号
  • 军粮[jūn liáng]
      供应部队食用的粮食。 军用食物
  • 军歌[jūn gē]
      1.军中唱的激励士气的歌。 2.由军队正式规定的代表本军的歌曲。
  • 军规[jūn guī]
      治军的法规律令的统称;军纪。 治军的法规律令的统称;军纪
  • 军警[jūn jǐng]
      1.军事警报。 2.士兵与警察。
  • 军劳[jūn láo]
      军功,战功。
  • 军阵[jūn zhèn]
      1.军事或战争。 2.军营。 3.军队的阵法或军伍的行列。
  • 军力[jūn lì]
      兵力。
  • 军佐[jūn zuǒ]
      辅佐治理军务的官吏。
  • 军棋[jūn qí]
      棋类游艺的一种。有陆军棋和陆海空军棋,棋子按照军职和军械定名。两人对下,另一人作裁判 。双方按照规则走棋,最后以夺得对方军旗者为胜。
  • 军主[jūn zhǔ]
      一军的主将。
  • 军报[jūn bào]
      军事情报;军事消息。
  • 军社[jūn shè]
      军中所祭的社主。
  • 军储[jūn chǔ]
      指粮秣等军需物资。
  • 军钱[jūn qián]
      军用的钱财。
  • 军井[jūn jǐng]
      军中士众用的井。
  • 军婚[jūn hūn]
      指夫妻一方为现役军人的婚姻。 现役军人婚姻的简称即夫妻一方为我国军队现役军人的婚姻。军婚受我国法律保护
  • 军差[jūn chà]
      军中的解差。
  • 军幕[jūn mù]
      行军宿营的帐幕。
  • 军头[jūn tóu]
      1.军官名。掌宿卫。唐置,宋沿之。 2.方言。犹军队。
  • 军镇[jūn zhèn]
      指镇守边地的驻军。
  • 军气[jūn qì]
      军队的士气。
  • 军事演习[jūn shì yǎn xí]
      依照设想的作战行动进行的演练。是部队在掌握军事理论,完成技术、战术基础训练以后,所进行的近似于实战的综合性训练,是军事训练的高级形式。
  • 军牒[jūn dié]
      军中的文书。
  • 军棍[jūn gùn]
      1.旧时军队中的刑具。 2.旧时童子军用以操演与维持秩序的木棍。 战士用的棍棒;尤指美洲印第安人作为武器使用的一种棍棒
  • 军帖[jūn tiě]
      军中的文告。 古代指军事文告昨夜见军帖。——《乐府诗集.木兰诗》
  • 军政府[jūn zhèng fǔ]
      军事时期由军人建立和领导的政府。
  • 军都[jūn dōu]
      1.军中战友。 2.山名。在今北京市昌平县境。
  • 军筹[jūn chóu]
      谓筹划军事。
  • 军训[jūn xùn]
      军事训练。 对非正式军人所进行的军事训练
  • 军分区[jūn fēn qū]
      在省军区范围内划分的军事区域。有的国家也指在该级军事区域所设立的军队一级组织。中国的军分区按地区、省辖市、自治州、自治盟设置,隶属于省军区,同时是所在地党委的军事工作部门和政府的兵役工作机构。主要负责辖区内的民兵、兵役等军事工作,有的还担负边防守备任务。
  • 军持[jūn chí]
      源于梵语。澡罐或净瓶。僧人游方时携带之,贮水以备饮用及净手。后亦指形略扁,双耳可穿绳,能挂在身上的陶瓷水瓶。
  • 军精[jūn jīng]
      指军城上的云气。
  • 军产[jūn chǎn]
      充军流放者留下的产业。
  • 军法[jūn fǎ]
      军队中的刑法:违反军纪者将按军法处置。
  • 军区[jūn qū]
      根据战略需要划分的军事区域。设有领导机构,统一领导该区域内军队的作战、训练、政治、后勤,以及卫戍、兵役、民兵等工作。 亦称“大军区”。根据战略需要划分的军事区域及与其相应的军队一级组织
  • 军达[jūn dá]
      蔬菜名。
  • 军尼[jūn ní]
      倭国官名。
  • 军人[jūn rén]
      有军籍的人;服兵役的人。 军队中的官兵
  • 军哄[jūn hǒng]
      军队内讧。
  • 军簿[jūn bù]
      军中的文书簿册。
  • 军赏[jūn shǎng]
      军中的赏赐。
  • 军威[jūn wēi]
      军队的威严或声势。 军队的声威军威大振
  • 军车[jūn chē]
      军用机动车辆。 军用车辆
  • 军事训练[jūn shì xùn liàn]
      军事理论教育、作战技能教练等活动的总称。包括部队训练、军事院校训练和预备役训练。在现代,强调通过训练提高军队的协同作战能力、快速反应能力、电子对抗能力、后勤保障能力和野战生存能力。在国家武装力量建设和战备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
  • 军嫂[jūn sǎo]
      对军人妻子的尊称。
  • 军援[jūn yuán]
      军事援助。 军事援助
  • 军武[jūn wǔ]
      军事武备。
  • 军情[jūn qíng]
      军事情况:刺探军情。
  • 军国[jūn guó]
      1.统军治国。 2.军人控制的国家。
  • 军所[jūn suǒ]
      军队驻地。
  • 军谘[jūn zī]
      古军职名。相当于后世军队中的参议﹑参谋。
  • 军械[jūn xiè]
      各种枪械、火炮、弹药及其备件、附件等的统称。 包括武器、弹药、战车和其他必需的维修工具设备在内的各种军用器材
  • 军容头[jūn róng tóu]
      幞头之一种。
  • 军乐[jūn yuè]
      俗称用管乐器和打击乐器演奏的音乐,因为军队中常用而得名:军乐队。 俗称用管乐器和打击乐器演奏的音乐,因为军队中常用而得名
  • 军贼[jūn zéi]
      指军中败类。
  • 军冲[jūn chōng]
      军事要冲。
  • 军纪[jūn jì]
      军队的纪律:军纪严明。
  • 军府[jūn fǔ]
      1.军中府库。亦用以囚禁俘虏。 2.将帅的府署。
  • 军礼[jūn lǐ]
      军人的礼节:行军礼。
  • 军资[jūn zī]
      指军用物资。 军队所需的物资和器材;军需
  • 军备[jūn bèi]
      军事编制和军事装备:裁减军备ㄧ扩充军备。
  • 军事体育[jūn shì tǐ yù]
      有关军事知识和技能的体育运动,如跳伞运动、航空模型运动、摩托车运动等。
  • 军委[jūn wěi]
      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的简称。 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的简称
  • 军谋[jūn móu]
      军事的谋略。
  • 军容[jūn róng]
      指军队和军人的外表、纪律、威仪等:整饬军容ㄧ军容严整。
  • 军部[jūn bù]
      1.指军官。 2.指军一级的指挥机关。
  • 军队[jūn duì]
      为政治目的服务的武装组织。
  • 军市[jūn shì]
      1.军中的市场。 2.星名。
  • 军马[jūn mǎ]
      ①军用的马:军马场。②〈书〉兵马,泛指军队:各路军马。
  • 军家[jūn jiā]
      古代对军事家或用兵者的通称。
  • 军荫[jūn yīn]
      因父祖军功而叙用。
  • 军田[jūn tián]
      官给军营耕牧的田地。
  • 军团[jūn tuán]
      我国红军时期相当于集团军的编制单位。某些国家的军团相当于我国的军。
  • 军需[jūn xū]
      ①军队所需要的一切物资和器材。特指给养、被服等。②旧时军队中指办理军需业务的人员。
  • 军统[jūn tǒng]
      1.军事方面的统率者。 2.清末新军军一级最高官称。 3.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的省称。国民党的特务组织之一。1938年成立。前身为复兴社核心组织力行社的特务处。1946年6月,军统局的公开武装特务部分划归国防部二厅,秘密核心部分改组为国防保密局。 全称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是国民党特务组织之一
  • 军犬[jūn quǎn]
      军队用的警犭。 在战场上使用的受过训练的狗
  • 军候[jūn hòu]
      1.古代军官名。 2.唐时专指主军纪的军官。 3.指军情。
  • 军旅[jūn lǚ]
      〈书〉军队,也指军事:军旅生涯。
  • 军捷[jūn jié]
      军事上的胜利消息。
  • 军士[jūn shì]
      高于兵,低于尉官的军人。
  • 军汉[jūn hàn]
      军人;兵卒。
  • 军标[jūn biāo]
      清绿营兵编制的一种名称。
  • 军妻[jūn qī]
      指流放到边远地区服苦役的人的妻子。
  • 军导[jūn dǎo]
      军队的前导。
  • 军状[jūn zhuàng]
      见“军令状”。
  • 军营[jūn yíng]
      兵营。 兵营,即军队留驻的住所
  • 军拿[jūn ná]
      战事连续不断。
  • 军衣[jūn yī]
      军服。 军人穿的衣服
  • 军师[jūn shī]
      ①古代官名。掌管监察军务。②旧时小说戏曲中所说在军中担任谋划的人,现泛指给人出主意的人:狗头军师ㄧ你要下象棋,我来给你当军师。
  • 军势[jūn shì]
      军队的力量。亦指军事势力。
  • 军政[jūn zhèng]
      ①军事和政治。②军事上的行政工作。③指军队和政府。 军队和政府
  • 军书[jūn shū]
      1.军事文书。 2.有关军事﹑兵法的书。 军中的公文军书十二卷。——《乐府诗集.木兰诗》
  • 军城[jūn chéng]
      唐代设兵戍守的城镇。
  • 军地[jūn dì]
      军队和地方:~两用人才。
  • 军机处[jūn jī chù]
      官署名。清代辅佐皇帝的政务机构。1729年设军机房,后改称办理军机处,简称军机处。由若干军机大臣和军机章京组成。职掌为每日晋见皇帝,承皇帝旨意处理军政要务,以面奉谕旨的名义向各部门各地方长官发布指示。
  • 军牙[jūn yá]
      军前大旗。
  • 军官[jūn guān]
      被授予尉官以上军衔的军人的统称。也指军队中排长以上的干部。
  • 军管会[jūn guǎn huì]
      见“军事管制委员会”。
  • 军身[jūn shēn]
      1.指服兵役的人。 2.应服的兵役。
  • 军流[jūn liú]
      充军流放。
  • 军座[jūn zuò]
      对军长的尊称。
  • 军籍[jūn jí]
      原指登记军人姓名等的簿册,转指军人的身分。 原指登记军人姓名等的簿册,现指公民入伍后取得的军人身分
  • 军防[jūn fáng]
      军事防务。
  • 军职[jūn zhí]
      军队中的职务。 在军队中的职位
  • 军吏[jūn lì]
      泛指军中的将帅官佐。 军官,主要指下层小官东向而朝军吏。——汉. 刘向《列女传》尽以与军吏士大夫。
  • 军垦[jūn kěn]
      部队开荒搞生产:军垦农场。
  • 军角[jūn jiǎo]
      军中号角。
  • 军鼓[jūn gǔ]
      战鼓。
  • 军年[jūn nián]
      指充军年限。
  • 军民[jūn mín]
      军队和人民:军民鱼水情ㄧ军民共建文明街。
  • 军列[jūn liè]
      军职。
  • 军条[jūn tiáo]
      军中的条规。
  • 军罪[jūn zuì]
      指充军。
  • 军铺[jūn pù]
      古军用驿站之一种。
  • 军事法庭[jūn shì fǎ tíng]
      军队系统中的专门法庭,或由军事机关临时组织的审判机构。
  • 军命[jūn mìng]
      1.军队的命脉。 2.军队的使命;军队的命令。 军事的使命;军队的命令军命在身,不便久留
  • 军行[jūn xíng]
      行军。
  • 军仪[jūn yí]
      1.军队的礼仪。 2.军事仪仗。
  • 军便服[jūn biàn fú]
      男式服装的一种。由军服演变而成的一种便服。立翻领(似中山装领型),前身上下左右有四只带袋盖的挖袋。特点是袋盖表面不露钮洞,在里面装钮攀,外观端庄、大方,且富有生气。多用卡其类或粗毛呢制作。
  • 军烽[jūn fēng]
      军事报警的烽火。
  • 军符[jūn fú]
      兵符。古时调遣军队的符节凭证。
  • 军首[jūn shǒu]
      军队的前锋。
  • 军赐[jūn cì]
      军中的赏赐。
  • 军阶[jūn jiē]
      军衔的等级。 军衔的等级
  • 军要[jūn yào]
      军中要务。
  • 军帑[jūn tǎng]
      军用的库藏。
  • 军舰[jūn jiàn]
      有武器装备能执行作战任务的军用舰艇的统称,主要有战列舰、巡洋舰、驱逐舰、航空母舰、潜艇、鱼雷艇等。也叫兵舰。 国家所有用于战争目的的船舶;尤指为战斗而武装起来的军用船舶
  • 军事[jūn shì]
      与军队或战争有关的事情:军事工作ㄧ军事行动ㄧ军事基地ㄧ军事科学。
  • 军风纪[jūn fēng jì]
      军队的作风﹑纪律以及军容等。
  • 军港[jūn gǎng]
      军用舰船专用的港口。通常有各种防御设施。 专供停泊军舰的港湾
  • 军务[jūn wù]
      军队的事务;军事任务:军务繁忙 ㄧ督理军务。
  • 军资库[jūn zī kù]
      军用物资的贮藏处。
  • 军用[jūn yòng]
      军事上使用的:军用物资 ㄧ军用地图 ㄧ军用飞机。
  • 军属[jūn shǔ]
      现役军人的家属。 现役军人的直系血亲、配偶和依靠现役军人生活的十六岁以下的弟妹,或军人自幼依靠其抚养长大,现在又必须依靠军人生活的其他亲属
  • 军器[jūn qì]
      军用的器具。如鼓铎﹑枪械等。 旧指军用器械
  • 军尉[jūn wèi]
      春秋时晋国设置的军官名。
  • 军丁[jūn dīng]
      兵卒;士兵。
  • 军勋[jūn xūn]
      犹战功。
  • 军律[jūn lǜ]
      军纪。
  • 军额[jūn é]
      军队编制的名额。
  • 军陈[jūn chén]
      指军队的阵法或军伍的行列。
  • 军国主义[jūn guó zhǔ yì]
      某些帝国主义国家为了加紧对外侵略,把国家置于军事控制之下,实行法西斯军事独裁,强迫人民接受军事训练,向人民灌输侵略思想,使政治、经济、文化等为侵略战争服务的反动政策。 实行军事独裁,强迫人民接受军事训练,向人民灌输侵略思想,使政治、经济、文化为侵略战争服务的反动政策。如日本军国主义
  • 军革[jūn gé]
      犹兵甲。
  • 军兴[jūn xīng]
      1.谓征集财物以供军用。 2.指战时的法令制度。 3.军事行动的开始。
  • 军阀[jūn fá]
      ①旧时拥有武装部队,割据一方,自成派系的人:北洋军阀。②泛指控制政治的反动军人。 旧时拥有军队、割据一方、自成派系的军人或军人集团
  • 军糈[jūn xǔ]
      军中粮饷。
  • 军檄[jūn xí]
      军中檄文;军事方面的招讨文书。
  • 军灋[jūn fǎ]
      见“军法”。
  • 军火[jūn huǒ]
      武器和弹药的总称:军火库。 军队用的一切武器和弹药的总称
  • 军目[jūn mù]
      指旧军队中下级官佐。
  • 军健[jūn jiàn]
      兵卒。
  • 军食[jūn shí]
      军用粮秣。
  • 军龄[jūn líng]
      军人在军队中已服役的年数。 军人在军队中已服务的年数
  • 军功[jūn gōng]
      战功;武功:军功章。 军事上的功绩
  • 军州[jūn zhōu]
      古行政区划的名称。
  • 军中候[jūn zhōng hòu]
      古时的一种军职名。
  • 军众[jūn zhòng]
      士卒。
  • 军兵[jūn bīng]
      兵卒。
  • 军班[jūn bān]
      犹行伍。
  • 军实[jūn shí]
      1.军用器械和粮饷。 2.战果。 3.兵戎之事。
  • 军监[jūn jiān]
      军中司监督之职者。
  • 军事封锁[jūn shì fēng suǒ]
      国际法名词。一国或数国以武力(主要为海军)割断某一国的对外联系的措施。分战时封锁和平时封锁。
  • 军门[jūn mén]
      1.军营的门。 2.明代有称总督﹑巡抚为军门者,清代则为提督或总兵加提督衔者的尊称。 3.星名。 军营的门张良至军门。——《史记.项羽本纪》拥盾入军门。
  • 军装[jūn zhuāng]
      军服。 军队的制服使士兵穿黄卡叽军装
  • 军界[jūn jiè]
      在军队中服役的军官们。 在军队中服役的军官们
  • 军机[jūn jī]
      ①军事机宜:贻误军机。②军事机密:泄漏军机。
  • 军灶[jūn zào]
      军用的锅灶。
  • 军管[jūn guǎn]
      军事管制的简称。 军事管制
  • 军牍[jūn dú]
      军中文书公牍。
  • 军种[jūn zhǒng]
      军队的基本类别。一般分为陆军、海军、空军三个军种。每一军种由几个兵种组成。
  • 军屯[jūn tún]
      1.指驻屯的军队。 2.谓利用驻屯军队就地耕种土地。
  • 军[jūn ]
      军中良马。
  • 军工厂[jūn gōng chǎng]
      制造武器装备的工厂。
  • 军刀[jūn dāo]
      旧时军人用的长刀。 旧时军人用的长刀
  • 军妓[jūn jì]
      军营中的妓女。
  • 军邮[jūn yóu]
      军队系统里的邮政。 军队系统里的邮政
  • 军衔[jūn xián]
      区别军人等级的称号。如元帅、将官、校官、尉官等。 区别军人等级的称号。一般分为元帅(大主帅),将官(大将、上将、中将、少将、准将),校官(大校、上校、中校、少校),尉官(大尉、上尉、中尉、少尉、准尉),军士(上士、中士、下士),兵(上等兵,列兵或一等兵,二等兵)
  • 军权[jūn quán]
      兵权。 统率军队的权力;兵权

军[jūn]字在中间的词语

  • 行军司马[xíng jūn sī mǎ]
      职官名。始建于三国魏元帝咸熙元年,职务相当于军谘祭酒。至唐代在出征将帅及节度使下皆置此职,实具今参谋长的性质。唐后期军事繁兴,多以掌军事实权者充任。
  • 北洋军阀[běi yáng jūn fá]
      民国初年(1912-1927)代表北方封建势力的军阀集团,是清末北洋派势力的延续。最初的首领是袁世凯,袁死后分成几个派系,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先后控制了当时的北京政府,镇压革命力量,出卖国家主权,连年进行内战。 中国清代末期由袁世凯建立的封建军阀集团。1916年袁死后,分化为直、皖、奉三系,主要首领先后有段祺瑞、冯国璋、王士珍、曹锟、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等。各系军阀争权夺利,不断发生混战。1926年皖系军阀段祺瑞下台,1927年直系被国民革命军消灭。1928年
  • 将军炮[jiāng jūn pào]
      古代发石攻城之器。
  • 荣誉军人[róng yù jūn rén]
      对残废军人的尊称。 对残疾军人的尊称
  • 定军山[dìng jūn shān]
      山名。在今陕西省沔县西南。两峰对峙,山上有平坂。东汉末年刘备部将黄忠大败曹操军于此。山下有诸葛亮陵墓及庙宇。
  • 海军衫[hǎi jūn shān]
      采用海军水兵服上的水兵领,并在前领端配有领巾或领带的服装。颜色以蓝、白色调为主。领子和袖口上镶有白色或蓝色布条,胸垫可绣上徽章。款式自然、文雅、大方。面料选用棉麻、涤棉混纺等,春秋也可用精纺和薄呢面料。常用于童装和青少年服装。
  • 小军旅[xiǎo jūn lǚ]
      谓不须王亲行而遣卿大夫率领的征伐。
  • 将军柱[jiāng jūn zhù]
      大堂前面两边的大柱子。亦泛指大的柱子。
  • 贴军户[tiē jūn hù]
      元明兵制。元初,发民为兵,令贫富相兼应役,有正军户和贴军户,正军户合二三而出一人,贴军户贴出钱以津贴正军户。明时,贴军户则成为候补军户,正军死,贴户丁补。
  • 中军官[zhōng jūn guān]
      明代总督﹑巡抚的侍从武官。
  • 冠军赛[guàn jūn sài]
      锦标赛。
  • 将军树[jiāng jūn shù]
      1.《后汉书.冯异传》:“每所止舍,诸将并坐论功,异常独屏树下,军中号曰‘大树将军’。”后遂以“将军树”借指大树。北周庾信《预麟趾殿校书和刘仪同》:“月落将军树,风惊御史乌。”亦用为建立军功之典。 2.指吴越王钱镠事。镠,临安人,里中有大木,幼时与群儿戏于木下。及贵,归宴故老,山林皆覆以锦,号其幼所尝戏之大木曰“衣锦将军”。见《新五代史.吴越世家》。宋苏轼有《临安三绝.将军树》诗,咏其事。
  • 拥军优抗[yōng jūn yōu kàng]
      地方拥护军队﹐优待抗日军人家属。
  • 护军营[hù jūn yíng]
      清代禁卫军之一。分上三旗和下五旗﹐共八旗。营兵选八旗满洲﹑蒙古兵的精锐者充当。专司警跸宿卫﹑诸门的启闭和锁钥传筹等。雍正三年(1725年)﹐又设圆明园八旗护军营﹐驻于该园周围。
  • 省军区[shěng jūn qū]
      按国家最高一级地方行政区域划分的军事区域。有的国家也指在该级军事区域所设立的军队一级组织。中国的省军区按省、自治区设置,隶属于军区,同时是省、自治区党委的军事工作部门和政府的兵役工作机构。主要负责辖区内民兵、兵役等军事工作和省、自治区首府的警备。有的还担负边防、海防守备任务。
  • 将军肚[jiāng jūn dù]
      指男子因发胖而形成的向前腆起的腹部(含戏谑意)。
  • 赤军子[chì jūn zǐ]
      南唐时农民起义军的称号。
  • 奉系军阀[fèng xì jūn fá]
      北洋军阀派系之一。以奉天(今辽宁)籍军阀张作霖为首领。在日本支持下,长期统治东北。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后,控制北洋政府。1928年张作霖被炸死后,所部由其子张学良统率,宣布归顺南京国民政府,奉军被改编为东北边防军。
  • 直系军阀[zhí xì jūn fá]
      北洋军阀派系之一。以直隶(今河北)籍军阀冯国璋、曹锟及吴佩孚为首领。先后在直皖战争和第一次直奉战争中获胜,在英美支持下控制北洋政府。后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中失败。1927年吴佩孚、孙传芳被北伐军打垮,直系逐步瓦解。
  • 海军衙门[hǎi jūn yá mén]
      全称“总理海军事务衙门”。清政府管理全国海军的机构。1885年设立,醇亲王奕譞为总理,奕劻、李鸿章为会办,实权由李鸿章掌握。1888年编成北洋海军,制定《北洋海军章程》,设置提督、总兵等职。北洋海军在甲午战争中覆灭后,海军衙门被裁撤。
  • 行军灶[xíng jūn zào]
      部队在战场或野外训练时临时搭建的小型炉灶。
  • 参军戏[cān jūn xì]
      唐宋时流行的一种表演艺术。十六国时期后赵石勒因一任参军的官员贪污,命一艺人扮成参军,另一艺人从旁戏弄,由此成为表演形式。被戏弄的称“参军”,戏弄他的称“苍鹘”,两个脚色作滑稽对话和表演。晚唐时,发展为多人演出,并有女脚出场。宋代也称“杂剧”。
  • 将军府[jiāng jūn fǔ]
      将军的府第。官署名。袁世凯统治时期设置,直隶于大总统,置将军若干人,名义上为最高军事顾问机关。后废。
  • 将军令[jiāng jūn lìng]
      1.将军的命令。 2.乐曲名。原为军中发令时所用鼓吹之曲,后仿其调制成乐曲。曲调雄壮豪迈。
  • 将军箭[jiāng jūn jiàn]
      1.《隋书.史万岁传》:“军次冯翊,见群雁飞来,万岁谓士彦曰:‘请射行中第三者。’既射之,应弦而落,三军莫不悦服。”史万岁官至上大将军﹑左领军将军。后因以“将军箭”为称美射技高超之典。 2.将军的令箭,军中发布命令时用。喻说话算数。
  • 小军鼓[xiǎo jūn gǔ]
      见“小鼓”。
  • 将军佩[jiāng jūn pèi]
      指汉李广利以佩刀刺山出泉事。《东观汉记.耿恭》:“李贰师将军拔佩刀刺山,而泉飞出。”
  • 行军床[xíng jūn chuáng]
      也称帆布床。用木架或金属架绷着帆布(或其他材料)做成,可折叠,多供行军或野外工作时用。
  • 认军旗号[rèn jūn qí hào]
      即认旗。
  • 中军帐[zhōng jūn zhàng]
      元帅的营帐。
  • 退伍军人[tuì wǔ jūn rén]
      原为部队成员,根据其服役年限、服役种类、荣誉退役还是解除现役职务,或残废等级,按照法令规定有资格享受退伍军人法所规定的利益或特权。
  • 正军户[zhèng jūn hù]
      蒙古灭金后,规定北方贫家合二﹑三户出壮丁一名服军役,出壮丁户称为正军户。

军[jūn]字的成语

  • 行军动众[xíng jūn dòng zhòng]
      行:发动;众:大队人马。旧指大规模出兵。现多指动用很多人力做某件事。
  • 孤军薄旅[gū jūn bó lǚ]
      孤军:单独的一支军队;薄:少。指势力孤弱的军队或其他力量。
  • 万马千军[wàn mǎ qiān jūn]
      形容雄壮的队伍或浩大的声势。
  • 威震三军[wēi zhèn sān jūn]
      威:威力,威望;震:震动;三军:指整个军队。威力震撼整个军队。形容在军队中享有极高的威望。
  • 横扫千军[héng sǎo qiān jūn]
      横扫:扫荡、扫除。把大量敌军象扫地似地一阵子扫除掉。
  • 尽盘将军[jìn pán jiāng jūn]
      盘:食盘。比喻非常贪吃的人。
  • 勇贯三军[yǒng guàn sān jūn]
      贯:通“冠”,第一;三军:军队的总称。指勇敢或勇猛是全军第一。
  • 军法从事[jūn fǎ cóng shì]
      按照军法严办。
  • 狗头军师[gǒu tóu jūn shī]
      比喻爱给人出主意而主意又不高明的人。也比喻专门出坏主意的人。
  • 千军万马[qiān jūn wàn mǎ]
      形容雄壮的队伍或浩大的声势。 原指兵马众多,现在常用来比喻声势浩大千军万马,头目转动不常,意之所指,犹望必中。——宋. 陈亮《中兴遗传序》
  • 整军经武[zhěng jūn jīng wǔ]
      经:治理。整顿军队,经营武备。
  • 老婆当军[lǎo pó dāng jūn]
      比喻毫无用处,只是充数而已。
  • 孤军深入[gū jūn shēn rù]
      孤立无援的军队深入到敌作战区。
  • 异军特起[yì jūn tè qǐ]
      另组一支军队,自树一帜。比喻突然兴起的新生力量。亦作异军突起。
  • 犒赏三军[kào shǎng sān jūn]
      犒:以财物或食物慰劳、鼓励。三军:春秋时称中军、左军、右宫为三军;后统称军队。现指陆、海、空三军。指奖赏、慰劳军队将士。
  • 三军暴骨[sān jūn pù gǔ]
      三军:指所有军队;暴:晒。三军的尸骨暴露于战场。形容战败,使军士尸横战场。
  • 家半三军[jiā bàn sān jūn]
      三军:旧指上中下三军人马。指一家人可以抵得上半个三军的数目。形容家庭人口众多。
  • 断头将军[duàn tóu jiāng jūn]
      比喻坚决抵抗,宁死不屈的将领。
  • 大树将军[dà shù jiāng jūn]
      原指东汉冯异。后常指不居功自傲的将领。
  • 勇冠三军[yǒng guàn sān jūn]
      冠:位居第一;三军:军队的统称。指勇敢或勇猛是全军第一。
  • 异军突起[yì jūn tū qǐ]
      异军:另外一支军队。比喻一支新生力量突然出现。 喻指一支新的力量突然兴起,独树一帜
  • 军令如山[jūn lìng rú shān]
      军事命令象山一样不可动摇。旧时形容军队中上级发布的命令,下级必须执行,不得违抗。
  • 孤军独战[gū jūn dú zhàn]
      孤:单独。孤立无助的军队单独对敌作战。比喻一个人或一个组织在无援的情况下从事某项工作。
  • 军令状[jūn lìng zhuàng]
      指接受军令后写的保证书,如不能完成任务,愿依军法受惩。泛指接受某项重大任务后写的保证书。 原为戏曲和旧小说中所说接受军令后写的保证书,表示如不能完成任务,愿依军法受惩。现泛指接受某项重大任务后写的保证书
  • 气冠三军[qì guàn sān jūn]
      三军:军队的总称。指勇敢或勇猛是全军第一。
  • 贲军之将[bēn jūn zhī jiàng]
      贲:覆败。打了败仗的将领。
  • 完体将军[wán tǐ jiāng jūn]
      完:完整;体:身体。身体完整的将军。意为仅能保全自己的躯体而已。代指平庸无能的人。
  • 孤军奋战[gū jūn fèn zhàn]
      奋战:尽全力地战斗。孤立无助的军队单独对敌作战。也比喻一个人或一个集体无人支援、帮助的情况下努力从事某项斗争。
  • 千胜将军[qiān shèng jiāng jūn]
      形容善于用兵,屡战屡胜的将领。
  • 撞阵冲军[zhuàng zhèn chōng jūn]
      撞开敌阵地,冲向敌军。形容作战勇猛。
  • 军不厌诈[jūn bù yàn zhà]
      厌:厌弃,排斥;诈:蒙骗。用兵作战时当尽量使用欺诈等计谋来迷惑敌人。
  • 贻误军机[yí wù jūn jī]
      贻:贻害。耽误了作战大事。
  • 右军习气[yòu jūn xí qì]
      右军: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曾任右军将军,世称王右军。比喻一味摹拟古人,不能自创一格。
  • 拥军优属[yōng jūn yōu shǔ]
      拥戴人民军队,优待革命军人的家属。 拥戴人民军队,优待革命军人的家属
  • 全军覆没[quán jūn fù mò]
      整个军队全部被消灭。比喻事情彻底失败。
  • 净盘将军[jìng pán jiāng jūn]
      盘:盘子。指十分贪吃的人。
  • 别张一军[bié zhāng yī jūn]
      张:设立;军:军队。另外建立一支军队。也比喻另外开辟新的领域。
  • 常胜将军[cháng shèng jiāng jūn]
      每战必胜的指挥官。
  • 户曹参军[hù cáo cān jūn]
      专管户籍的州县属官。
  • 悬军深入[xuán jūn shēn rù]
      悬:空无所倚。孤立无援的军队深入到敌人战区。
  • 溃不成军[kuì bù chéng jūn]
      溃:溃败,散乱。被打得七零八落,不成队伍。形容惨败。 军队被打得七零八落,不成队伍,形容打仗败得很惨
  • 败军之将[bài jūn zhī jiàng]
      打了败仗的将领。现多用于讽刺失败的人。 打了败仗的将领。比喻没有资格谈论什么是勇敢范蠡曰:“臣闻亡国之臣,不敢语政,败军之将,不敢语勇。”——《吴越春秋》
  • 覆军杀将[fù jūn shā jiāng]
      覆:消灭。军队被消灭,将领被杀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