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
北相关字典
北[běi]字的成语
- 上南落北[shàng nán luò běi]
漫言各处去向,犹言走南闯北。
- 南北东西[nán běi dōng xī]
指四方、到处、各地或方向;也指到处飘泊,行踪不定。
- 北鄙之音[běi bǐ zhī yīn]
指殷纣时的音乐。后世视为亡国之声。亦作“北鄙之声”。
- 追亡逐北[zhuī wáng zhú běi]
追击败走的敌军。 追击战败逃跑的敌人。也说“追奔逐北”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汉. 贾谊《过秦论》
- 北面称臣[běi miàn chēng chén]
古代君主面南而北,臣子拜见君主则面北,指臣服于人。
- 南征北战[nán zhēng běi zhàn]
形容转战南北,经历了许多战斗。
- 南辕北辙[nán yuán běi zhé]
想往南而车子却向北行。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
- 北辙南辕[běi zhé nán yuán]
①想往南却驾车向北行驶。比喻行为和目的相反。②车子北往南来。喻人行无定迹。
- 北辰星拱[běi chén xīng gǒng]
北辰:北极星;拱:环绕。北极星高悬不动,群星四面环绕。旧时比喻治理国家施行德政,天下便会归附。后也比喻受众人拥戴的人。
- 钱过北斗[qián guò běi dǒu]
北斗;北斗星。形容钱财很多。
- 南来北往[nán lái běi wǎng]
有的从南往北,有的从北往南。也泛指来来往往。
- 三战三北[sān zhàn sān běi]
北:败逃。打三仗,败三次。形容屡战屡败。
- 乘胜逐北[chéng shèng zhú běi]
乘:趁,因;北:败。指乘着胜利继续追击。
- 南箕北斗[nán jī běi dǒu]
箕:星宿名,形状象簸箕;斗:星宿名,形状象酒斗。比喻徒有虚名而无实用。
- 北斗之尊[běi dǒu zhī zūn]
北斗星的位置近于天的中心。比喻地位非常尊贵。
- 城北徐公[chéng běi xú gōng]
原指战国时期齐国姓徐的美男子。后作美男子的代称。
- 马空冀北[mǎ kōng jì běi]
伯乐将冀北之良马搜选一空。比喻执政者善选贤才,无所遗漏。
- 北去南来[běi qù nán lái]
有的从北往南,有的从南往北。也泛指来来往往。
- 南贩北贾[nán fàn běi gǔ]
为了谋生而到处奔走。
- 必不挠北[bì bù náo běi]
挠北:败北,作战失败。必定不会失败。
- 南阮北阮[nán ruǎn běi ruǎn]
指聚居一处而贫富各殊的同族人家。
- 指南攻北[zhǐ nán gōng běi]
犹声东击西。
- 冀北空群[jì běi kōng qún]
冀:河北的简称。伯乐一过冀北,冀北的良马就被挑选殆尽。比喻优秀的人才或珍贵的物品被接待一空。
- 喝西北风[hē xī běi fēng]
原作“吸风”。指道家所宣扬的一种境界,即不食人间烟火,只靠呼吸空气生存。指没有东西吃,空着肚子过日子。 谑语,指没有吃的,只好喝西北风过日子等揭不开锅,大人孩子喝西北风去!
- 北宫婴儿[běi gōng yīng ér]
北宫:古代王后所居之宫;婴儿:指齐国孝女婴儿子。用作孝女的代称。
- 雁南燕北[yàn nán yàn běi]
比喻两地分离。
- 泰山北斗[tài shān běi dǒu]
泰山:东岳,在山东省泰安市;北斗:北斗星。比喻道德高、名望重或有卓越成就为众人所敬仰的人。 泰山极高,北斗最亮。比喻为当世所瞻仰瞩目的人和事唐兴, 愈以六经之文,为诸儒倡,自 愈没,其学盛行,学者仰之如泰山北斗。——《唐书》
- 南腔北调[nán qiāng běi diào]
原指戏曲的南北腔调。现形容说话口音不纯,搀杂着方言。 指夹带有地方口音的语言
- 北窗之友[běi chuāng zhī yǒu]
指琴、诗、酒。
- 北辕适楚[běi yuán shì chǔ]
北辕:车子向北行驶;适:到。楚在南方,赶着车往南走。比喻行动与目的相反。
- 北芒垒垒[běi máng lěi lěi]
北芒:也作邙山,在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汉魏时,王侯公卿多葬于此;垒垒:坟冢一个挨一个。形容坟墓很多。
- 北窗高卧[běi chuāng gāo wò]
比喻悠闲自得。
- 天南地北[tiān nán dì běi]
一在天之南,一在地之北。形容地区各不相同。也形容距离极远。
- 走南闯北[zǒu nán chuǎng běi]
指走过南方北方不少地方。也泛指闯荡。 到处闯荡,也形容到过的地方很多,见过世面,生活经验丰富
- 北门锁钥[běi mén suǒ yuè]
原指北城门上的锁和钥匙。后借指北方的军事要地。
- 白首北面[bái shǒu běi miàn]
北面:古以南面为尊,北面为卑,此指学生敬师之礼。谓年老犹拜师受业。
- 雪北香南[xuě běi xiāng nán]
多雪的北方和花木飘香的南方。
- 南橘北枳[nán jú běi zhǐ]
枳:落叶灌木,果实味苦酸,球形。古人认为南方之橘移植到淮河之北就会变成枳。后用来比喻同一物种因环境条件不同而发生变异。
- 面北眉南[miàn běi méi nán]
指脸面相背,互不理睬。形容相处不合,各不照面。
- 指南打北[zhǐ nán dǎ běi]
指着南边打北边,打得对手防不胜防。
- 南棹北辕[nán zhào běi yuán]
犹南航北骑。形容乘舟骑马,南北奔走。
- 北门南牙[běi mén nán yá]
北门:指羽林诸将;南牙:指宰相。指文武重臣。
- 南来北去[nán lái běi qù]
泛指来来往往。
- 北道主人[běi dào zhǔ rén]
北道上接待过客的主人。与“东道主人”同义。
- 南枝北枝[nán zhī běi zhī]
南枝向暖,北枝受寒。比喻彼此处境的苦乐不同。
- 望尘奔北[wàng chén bēn běi]
形容军无斗志。同“望尘奔溃”。
- 大江南北[dà jiāng nán běi]
指靠临长江中下游两岸的广大地区。
- 通南彻北[tōng nán chè běi]
指贯穿南北。
- 南鹞北鹰[nán yào běi yīng]
鹞、鹰:两种猛禽。在南为鹞子,在北为老鹰。比喻性格严峻的人。
- 北门之叹[běi mén zhī tàn]
北门:《诗经》中的一篇,有怀才不遇之意;叹:叹息。指怀才不遇而发出的叹息。
- 南舣北驾[nán yǐ běi jià]
犹南航北骑。形容乘舟骑马,南北奔走。
- 北门之寄[běi mén zhī jì]
指负军事重任。
- 南航北骑[nán háng běi qí]
形容乘舟骑马,南北奔走。
- 投畀有北[tóu bì yǒu běi]
放逐到北方寒冷荒凉的地方去。
- 代马望北[dài mǎ wàng běi]
比喻人心眷恋故土,不愿老死他乡。
- 南船北马[nán chuán běi mǎ]
南方人善于驾船,北方人善于骑马。指各人均有所长。
- 北郭先生[běi guō xiān shēng]
用以指隐居不仕的人。
- 北风之恋[běi fēng zhī liàn]
比喻对故土的怀念之情。
- 南征北剿[nán zhēng běi jiǎo]
征:征伐;剿:征剿。形容转战南北,经历了许多战斗。
- 北叟失马[běi sǒu shī mǎ]
比喻祸福没有一定。
- 东西南北[dōng xī nán běi]
指四方、到处、各地、普天下或方向;亦指到处飘泊,行踪不定。 指四面八方,亦指方向出门分不清东西南北东西南北,谁敢宁处。——《左传.襄公二十九年》
北[běi]字在开头的词语
- 北人[běi rén]
1.泛称北方之人。 2.特指我国北方的少数民族。 3.复姓。《庄子.让王》有北人无择。
- 北曲[běi qǔ]
①宋元以来北方诸宫调、散曲、戏曲所用的各种曲调的统称,调子豪壮朴实。②元代流行于北方的戏曲。参看〖杂剧〗。
- 北门[běi mén]
1.北向的门。 2.喻指北部边防要地。 3.唐宋学士院在禁中北门,因以为学士院的代称。 4.指翰林学士。 5.指唐代禁军的北衙。 6.《诗.邶风》篇名。序谓“《北门》,刺士不得志也”。后因用以喻士之不遇。 7.复姓。《左传》有北门驷﹐《尸子》有北门子﹐《庄子》有北门成。见《通志.氏族三》。
- 北鄙[běi bǐ]
北方边境地区。
- 北廊[běi láng]
指学士院。
- 北马[běi mǎ]
北方的马。借指胡骑或金兵。
- 北珠[běi zhū]
又称东珠。即松花江下游及其支流所产的珍珠,颗大光润,极为名贵。
- 北海尊[běi hǎi zūn]
1.亦作“北海樽”。 2.汉末孔融为北海相,时称孔北海。融性宽容少忌,好士,喜诱益后进。及退闲职,宾客日盈其门。常叹曰:“坐上客恒满,尊中酒不空,吾无忧矣。”见《后汉书.孔融传》。后常用作典实,以喻主人之好客。
- 北郭十友[běi guō shí yǒu]
明高启﹑王行等十人,皆居吴(今江苏苏州市)北郭,有文名,时称“北郭十友”。
- 北道[běi dào]
1.我国古代中原地区对西域交通的主要道路之一。据《汉书.西域传》,自玉门关和阳关以西,大体经今新疆中部天山山脉和塔里木河之间的通道西行,在疏勒以西越过葱岭,通往今中亚各地。据《隋书.裴矩传》,自敦煌取道伊吾,大体经今新疆天山山脉以北和伊犁河流域的通道西行,通往今中亚和西亚。另据唐道宣《释迦方志》卷上,还有一条自伊州经今天山山脉和塔里木河之间的通道西行,越过凌山,通往今中亚各地的路线。玄奘赴印时,即取此线。 2.泛指向北方的道路。
- 北边[běi bian]
①(北边儿)北。②北方②。
- 北阴[běi yīn]
1.即北方。古人以北方属阴,故称。 2.谓山的北面。
- 北寺塔[běi sì tǎ]
原名报恩寺塔。在江苏苏州市旧城北部北寺内,为苏州名胜。相传为三国孙权之母吴夫人建造,现存建筑是南宋绍兴年间所重修。八面九层,可供登临。是一座高大完美的楼阁式砖木结构古塔。
- 北房[běi fáng]
古代在堂的北边的居室。
- 北宫子[běi gōng zǐ]
古代齐勇士北宫黝。
- 北里[běi lǐ]
1.古舞曲名。 2.称委靡粗俗的曲乐。 3.唐长安平康里位于城北,亦称北里。其地为妓院所在地。后因用以泛称娼妓聚居之地。 4.北面的里巷。
- 北江[běi jiāng]
珠江北支。源于江西南部。干流自韶关南下穿越广东中部,至三水以西进入珠江三角洲河网区,与西江水系河道交错。干流于蕉门入海。长约468千米。航运价值较大。
- 北郭[běi guō]
1.古代城邑外城的北部。亦指城外的北郊。 2.“北郭先生”的省称。借指隐士。 3.复姓。春秋齐有大夫北郭子车。见《左传.襄公二十八年》。
- 北平[běi píng]
1928年至1949年10月1日前北京曾用名。 北京旧称
- 北君[běi jūn]
民间畏忌的恶神之一。
- 北堂[běi táng]
①古代居室东房的后部,是妇女盥洗的处所,后因指主妇居留之处:主妇治北堂,膳服适戚疏。②母亲的居室:北堂侍膳侵星起,南亩催耕冒雨归。也用来代指母亲:北堂千万寿,侍奉有光辉。③泛指北边的屋子:北堂夜夜人如月,南陌朝朝骑似云。
- 北邙[běi máng]
1.亦作“北芒”。 2.山名。即邙山。因在洛阳之北﹐故名。东汉﹑魏﹑晋的王侯公卿多葬于此。 3.借指墓地或坟墓。
- 北寺[běi sì]
1.监狱名。 2.大理寺的别称。 3.指寺院位置在北者。 4.寺名。在今江苏省苏州市旧城北部。旧名报恩寺。寺内有北寺塔为游览名胜。
- 北群空[běi qún kōng]
唐 韩愈《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伯乐 一过 冀北 之野,而马羣遂空。夫 冀北 马多天下,伯乐 虽善知马,安能空其羣邪?解之者曰:吾所谓空,非无马也,无良马也。”后常以喻无人才。
- 北方方言[běi fāng fāng yán]
1.见“北方话”。2.在美国从新泽西中部伸向西北,越过宾夕法尼亚的北部诸县,并且通过俄亥俄北部、印第安纳和伊利诺斯的一条线以北地区讲的英语方言。
- 北洗[běi xǐ]
古代设在北堂供洗爵用的器皿。
- 北碑南帖[běi bēi nán tiē]
清阮元分南北朝时书法为南北两派,称北朝的碑版为北碑,称南朝的书帖为南帖。详见阮元《北碑南帖论》。康有为对此说持有异议。
- 北貉[běi mò]
我国古代东北方民族之一。
- 北京鸭[běi jīng yā]
著名的优良家鸭品种,原产于北京。羽毛纯白色,嘴﹑腿和蹼橘红色。产卵多,生长快,肉肥美。
- 北苑[běi yuàn]
1.宫廷北面的皇室园林。 2.泛称皇室园林。 3.指南唐画家董源。董源曾官北苑使,世称董北苑。 4.宋代名茶产地。 5.见“北苑茶”。
- 北郊[běi jiāo]
1.城北郊区。 2.古代帝王郊祀的处所之一。周制在北门外六里处,汉制在北门外四里。夏至日于此以祭地,冬至日于此以迎冬。
- 北阮[běi ruǎn]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阮仲容步兵居道南,诸阮居道北,北阮皆富,南阮贫。七月七日,北阮盛晒衣,皆罗绮。仲容以竿挂大布犊鼻裈于中庭,人或怪之,答曰:‘未能免俗,聊复尔耳。’”后遂以“北阮”代称亲族之富者。
- 北岳区[běi yuè qū]
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的一个行政区,地跨河北、山西两省。 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的一个行政区,地跨河北、山西两省
- 北宗[běi zōng]
1.唐以神秀为代表的佛教禅宗的一派。因流行北方,故称。 2.我国山水画的两大流派之一。唐李思训作画,多用重彩,即所谓青绿山水;王维山水画创水墨渲淡之法而少勾勒,即所谓淡赭山水。两人画法流传后世,明人称李思训之清绿为北宗,称王维之破墨为南宗。 3.道教的一个流派。金初王重阳于山东创全真教,主张儒﹑道﹑释三教合流,以炼养为主。天台张伯瑞一派也以炼养为主,宣扬道教﹑禅宗﹑儒教三教一理。张居南方,称南宗;王居北方,称北宗。
- 北韵[běi yùn]
北方的音韵。
- 北寒带[běi hán dài]
北半球的寒带,在北极圈与北极之间。参看“寒带”。 北半球的寒带,在北极圈与北极之间。参看“寒带”
- 北冥[běi míng]
1.亦作“北溟”。 2.古人意识中北方最远的大海。 传说中阳光照射不到的大海,在世界最北端
- 北使[běi shǐ]
1.出使北国。亦指出使北国的使臣。 2.北国的使者。
- 北半球[běi bàn qiú]
地球赤道以北的部分。 地球赤道以北的一半
- 北极[běi jí]
①地轴的北端,北半球的顶点。②北磁极,用N来表示。
- 北冰洋[běi bīng yáng]
世界第四大洋。在亚洲、欧洲和北美洲北岸之间,绝大部分在北极圈内。面积1409万平方千米,平均水深1200米,是世界最小、最浅的大洋。常年不化的海冰覆盖面积广大,其余海面也多浮冰和冰山。大陆架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
- 北镇[běi zhèn]
北方的主山。指医巫闾山。
- 北非[běi fēi]
非洲北部,通常包括埃及、苏丹、利比亚、突尼斯、阿尔及利亚、摩洛哥、西撒哈拉等。
- 北仑港[běi lún gǎng]
在浙江宁波市区东,宁波港的组成部分。1983年建港。深水良港,航道平均深50米。建有20万吨级卸矿泊位,是与上海宝山钢铁总厂配套的矿石中转港。
- 北夷[běi yí]
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的泛称。
- 北游[běi yóu]
往北方游历。游,也写作“游”。《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家贫,假贷无所得,迺北游 燕、赵、中山,皆莫能厚遇,为客甚困。”三国 魏 应璩《与从弟苗君胄书》:“閒者北游,喜欢无量,登 芒 济 河,旷若发蒙。”晋 陆机《苦寒行》:“北游 幽 朔 城,凉野多险难。”明 陶宗仪《辍耕录·庞居士》:“元和 六年,北游 襄 汉,随处而安。”
- 北毳[běi cuì]
北方名贵的皮货。
- 北海樽[běi hǎi zūn]
见“北海尊”。
- 北齐[běi qí]
北朝之一,公元550-577,高洋所建。参看〖南北朝〗。
- 北室[běi shì]
古代在堂北的居室。
- 北发[běi fā]
古代北方地名。《大戴礼记.少闲》:“海外肃慎﹑北发﹑渠搜﹑氐﹑羌来服。”卢辩注:“北狄地名。其地出迅足鹿。”《汉书.武帝纪》:“海外肃眘﹑北发﹑渠搜﹑氐﹑羌徕服。”颜师古注引晋灼曰:“《王恢传》‘北发﹑月支可得而臣’﹐似国名也。”一说﹐发﹐犹征召。参阅孔广森《大戴礼记补注》卷十一﹑王先谦《汉书补注.武帝纪》。
- 北洋[běi yáng]
清末指奉天(辽宁)、直隶(河北)、山东沿海地区。特设北洋通商大臣,由直隶总督兼任。
- 北泉[běi quán]
1.指甘泉山,在今陕西淳化东北。 2.泉名。在河南省确山县西北乐山﹑秀山之间,泉水涌出呈莲花状。宋曹庠﹑魏着﹑夏侯冲﹑贺填等曾隐居于此。
- 北极星[běi jí xīng]
天空北部的一颗亮星,距天球北极很近,差不多正对着地轴,从地球上看,它的位置几乎不变,可以靠它来辨别方向。由于岁差,北极星并不是永远不变的某一颗星,现在是小熊座α星,到公元14,000年将是织女星。参看〖北斗星〗。
- 北海油田[běi hǎi yóu tián]
欧洲大陆西北部和大不列颠岛之间的北海海底油田。沿岸国中英国获得51%的面积。20世纪70年代开始产油,80年代起大规模开采,使英国成为世界重要产油国之一。挪威其次,产量除满足本国需要外并大量出口。
- 北都[běi dōu]
指今北京市。明成祖朱棣永乐十九年(公元1421年)由应天(今江苏南京市)迁都北京,正统六年正式定都北京,故北京亦称北都。
- 北京车站[běi jīng chē zhàn]
中国首都北京市的火车站。在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1959年建成。车站大楼建筑面积为46700平方米;站台建筑面积为34133平方米;地道建筑面积为7000平方米;站前广场4万平方米。大楼中部为中央大厅,有自动扶梯直达二层十四个候车室;底层东西两侧设售票厅、出口厅和行李房等;二层设有餐厅、电影厅、电视厅、阅览室等;第三层为行政管理等用房。有站台六座,线路十二股。出站走地道。建筑外观具有民族风格。
- 北匈奴[běi xiōng nú]
东汉时匈奴分裂为南﹑北二部,汉人对留居漠北的匈奴部族的称谓。
- 北叟[běi sǒu]
指塞翁。
- 北国[běi guó]
〈书〉指我国的北部:北国风光。 祖国的北部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毛泽东《沁园春.雪》
- 北罗酆[běi luó fēng]
即罗酆山。道家谓山上有六天鬼神主断人间的生死祸福。山在北方癸地,故称“北罗酆”。简称“北酆”。
- 北洋军阀[běi yáng jūn fá]
民国初年(1912-1927)代表北方封建势力的军阀集团,是清末北洋派势力的延续。最初的首领是袁世凯,袁死后分成几个派系,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先后控制了当时的北京政府,镇压革命力量,出卖国家主权,连年进行内战。 中国清代末期由袁世凯建立的封建军阀集团。1916年袁死后,分化为直、皖、奉三系,主要首领先后有段祺瑞、冯国璋、王士珍、曹锟、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等。各系军阀争权夺利,不断发生混战。1926年皖系军阀段祺瑞下台,1927年直系被国民革命军消灭。1928年
- 北榜[běi bǎng]
指明代北京顺天府乡试录取的榜帖。
- 北京曲剧[běi jīng qǔ jù]
戏曲剧种。流行于北京。20世纪50年代初,以单弦的曲牌为主,吸收京韵大鼓、梅花大鼓等唱腔,从小戏形式发展为戏曲剧种。常用曲调有〔太平年〕、〔云苏调〕、〔湖广调〕等。剧目有《妇女代表张桂蓉》、《杨乃武与小白菜》等。
- 北伐军[běi fá jūn]
指北伐战争时期的国民革命军。
- 北疆[běi jiāng]
1.北方边疆。 2.指新疆的北部。新疆以天山山脉为界分为南﹑北二部。
- 北雁[běi yàn]
候鸟之一。因其每年秋分后由北南飞,故称。
- 北涧[běi jiàn]
在北的溪涧。
- 北庭[běi tíng]
1.指汉代北单于所统治之地。 2.泛指塞北少数民族所统治之地。 3.唐方镇名。属陇右道。以其治所在北庭都护府﹐节度使例兼北庭都护﹐故通称北庭。辖西北伊﹑西﹑庭三州及北庭都护府境内诸军镇﹑守捉。其地后入回纥,继入吐蕃。 4.指燕京。即今北京市。元建都燕京,时汉人称之为北庭。
- 北唐[běi táng]
1.古代西北地区少数民族名。 2.复姓。汉有北唐子真。见《通志.氏族三》引《英贤传》。
- 北内[běi nèi]
唐朝国都长安内的皇城。宫城在北﹐故名。
- 北堂书钞[běi táng shū chāo]
类书名。唐初虞世南辑。一百六十卷。分十九部,八百八十二类。摘抄唐代以前群书,汇集可供作诗文时参考、采用的词藻、典故。是现存最早的一部类书。
- 北梁[běi liáng]
在北边的桥。古多指送别之地。
- 北芒[běi máng]
见“北邙”。
- 北苑茶[běi yuàn chá]
茶名。南唐禁苑有北苑使,善制茶,人以为贵,谓之北苑茶。其后建州凤凰山所产之茶,亦称北苑茶。
- 北帝[běi dì]
1.北方之帝。 2.即黑帝。神话中的主北方之神。
- 北山移[běi shān yí]
《北山移文》的省称。
- 北固[běi gù]
山名。固,也写作“顾”。在今江苏省镇江市东北。有南﹑中﹑北三峰。北峰三面临江,形势险要,故称“北固”。南朝梁武帝曾登此山,谓可为京口壮观,改曰“北顾”。参阅《世说新语.言语》“荀中郎在京口﹐登北固望海云”刘孝标注引《南徐州记》﹑《南史.临川静忠王宏传》。
- 北歌[běi gē]
指北方少数民族的乐歌。
- 北虏[běi lǔ]
古代对北方匈奴等少数民族的蔑称。 对北魏的蔑称北虏僭盗中原。——南朝齐. 丘迟《与陈伯之书》
- 北部[běi bù]
1.泛指一国一地的北方地区。 2.谓汉时北匈奴所居之地。 3.《三国志.魏志.武帝纪》:“﹝太祖﹞年二十,举孝廉为郎,除洛阳北部尉。”后因以借指令尉。
- 北徼[běi jiǎo]
北部边境;北方边远地区。
- 北门学士[běi mén xué shì]
唐高宗时,弘文馆直学士刘祎之﹑著作郎元万顷等,时奉诏于翰林院草制,密令参决,以分宰相之权。唐制,官衙都在宫城之南,院在银台之北,刘元等人不经南门,而于北门出入,时人因谓之“北门学士”。参阅《旧唐书.刘祎之传》﹑宋叶梦得《石林燕语》卷七。
- 北面[běi miàn]
①古代君见臣,面南而坐,故以“北面”指向人称臣:北面委质,无有二心。②古代尊长见卑幼,都是面南而坐,故也以“北面”指拜人为师:身执经,北面备弟子礼。
- 北陲[běi chuí]
见“北垂”。
- 北固山[běi gù shān]
在江苏省镇江市区东北江滨。有南、中、北三峰,主峰北峰海拔52.5米,三面临长江,形势险固,故称“北固”。有“京口第一山”之称。名胜古迹多与三国故事有关,有甘露寺、多景楼、祭江亭(凌云亭)、溜马涧等。为镇江游览胜地。
- 北烛仙人[běi zhú xiān rén]
仙人名。
- 北蕃[běi fān]
见“北番”。
- 北宫[běi gōng]
1.古代王后所居之宫。 2.指后宫。 3.汉宫名。在长安。汉高祖时建,后武帝增修之。 4.汉宫名。在洛阳。汉明帝永平三年建。 5.我国古代天文学上四个星区之一。古人把二十八宿依东﹑北﹑西﹑南分为四个宫区,各包括七个星宿。北宫包括虚﹑危﹑室﹑壁﹑斗﹑牛﹑女七宿,相当于十二次的星纪﹑玄枵﹑娵訾。 6.复姓。《左传》有北宫喜,《孟子》有北宫黝,《史记》有北宫伯子。
- 北紫[běi zǐ]
指用北方的染紫技术染出的紫色。
- 北邙行[běi máng xíng]
新乐府名。唐王建﹑张籍各有《北邙行》一篇。
- 北狄[běi dí]
原指古代的狄族。因其主要居住于北方,故称。后用为对北方各少数民族的泛称。 古代北方少数民族的统称唯北狄(此指北魏)野心,掘(同“倔”)强(jiàng)沙塞之间。—— 南朝齐. 丘迟《与陈伯之书》
- 北极光[běi jí guāng]
北半球高纬度地区高空中出现的一种放光现象。极光通常为幔帐形或带形,微弱时现白色,明亮时为黄绿色,有时带红﹑蓝﹑灰﹑紫等色。
- 北音[běi yīn]
1.北方的乐音。 2.泛指北面的声音。 3.北方的语音。
- 北温带[běi wēn dài]
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的纬度带,即北纬23°27‘至66°33’的纬度带。这里没有太阳的直射光线,也没有太阳终日不出和不没的现象。 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的纬度带,即北纬23°27'至66°33'的纬度带。这里没有太阳的直射光线,也没有太阳终日不出和不没的现象
- 北阙[běi què]
1.古代宫殿北面的门楼。是臣子等候朝见或上书奏事之处。 2.用为宫禁或朝廷的别称。
- 北地[běi dì]
北部地方。
- 北宿[běi sù]
北方的星宿。包括斗﹑牛﹑女﹑虚﹑危﹑室﹑壁七宿。
- 北伐[běi fá]
1.向北方进军征讨。 2.特指1926年至1927年国民革命军的北伐战争。这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为基础进行的一次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统治的革命战争。因这次战争从广东出师北伐,所以叫北伐战争。
- 北京市[běi jīng shì]
简称“京”。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中共中央所在地,中央直辖市。在中国中北部、华北平原北端。面积1.68万平方千米。人口1077万(1995年)。中国七大古都之一。1928年设市,初名北平,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建为首都,改设北京市。全国最大的政治、文化中心。以机械、化学、冶金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全国最大的铁路和航空枢纽。京哈、京沪、京九、京广和京包等铁路交点。故宫、颐和园、八达岭长城等举世闻名。
- 北西厢[běi xī xiāng]
指元王实甫所写的杂剧《西厢记》。为与明李景云﹑李日华等所写的南曲传奇《西厢记》相区别,故有南西厢﹑北西厢之名。后者称为“南西厢”。
- 北皿[běi mǐn]
清代各省贡监生参加顺天乡试﹐分南﹑北﹑中三卷。奉天﹑直隶﹑山东﹑河南﹑山西﹑陕西的贡监生﹐谓之北皿;江南﹑江西﹑浙江﹑福建﹑湖广﹑广东的贡监生﹐谓之南皿;四川﹑广西﹑云南﹑贵州的贡监生﹐谓之中皿。皿即监字的省写。参见“北贝”。
- 北至[běi zhì]
即夏至。因夏至日太阳位置在赤道最北面之点,其后即南移,故称。
- 北昆[běi kūn]
北方昆曲。 北方昆曲
- 北顾[běi gù]
1.顾望北方。 2.山名。即北固山。
- 北园[běi yuán]
在北面的园林或园圃。
- 北岳[běi yuè]
即恒山。五岳之一。
- 北贝[běi bèi]
清时科举,北闱乡试朱卷,以满﹑蒙编“满”字号,汉军编“合”字号,贡监生编“皿”字号,直隶编“贝”字号;又以南﹑北省人编为南﹑北﹑中三类。所以直隶省之生员,谓之“北贝”。贝,即“员员”之省。参阅《清会典事例.礼部.贡举录送乡试一》。
- 北辕[běi yuán]
1.车向北驶;北行。 2.北去的车驾。
- 北吴[běi wú]
古虞国的别称。
- 北拳[běi quán]
1.即长拳,北方各路拳术的总称。 2.指义和团。
- 北方战争[běi fāng zhàn zhēng]
1700-1721年俄国为夺取波罗的海出海口和瑞典进行的战争。初俄军屡败。沙皇彼得一世厉行改革,建立舰队,新建首都圣彼得堡。1709年,俄军在波尔塔瓦战役获胜后,扭转战局。1721年,俄瑞签订条约,俄国获得了波罗的海沿岸广大地区和出海口。
- 北京话[běi jīng huà]
北京的汉语方言。 北京的汉语方言
- 北大荒[běi dà huāng]
指我国黑龙江省嫩江流域﹑黑龙江谷地和三江平原一带地区。因旧时其地荒芜少人烟﹐故称。解放后经营三十馀年﹐已改变面貌﹐建立了密山﹑合江﹑黑河等垦区。盛产小麦﹑大豆﹑甜菜﹑亚麻等。 旧指黑龙江省嫩江流域、黑龙江谷地和三江平原广大荒芜地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进行开垦,已建立密山、合江、黑河等垦区。盛产小麦、大豆、甜菜等
- 北酆[běi fēng]
见“北罗酆”。
- 北翟[běi dí]
即北狄。翟,同“狄”。古代泛指我国北方地区少数民族。
- 北首[běi shǒu]
1.头朝北。古礼,人死入葬,尸体头朝北,故北首为死人之象。 2.犹北向。 3.谓降服。 4.方位词。北头,北面。
- 北堂萱[běi táng xuān]
1.指萱草。语本《诗.卫风.伯兮》:“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毛传:“谖草令人忘忧。背,北堂也。”谖草,即萱草,俗名忘忧草。 2.借指母亲。
- 北越[běi yuè]
古代越国北部地区。
- 北京大学[běi jīng dà xué]
中国的文理综合性大学。校址在北京。创建于1898年,当时称京师大学堂,是戊戌变法的“新政”措施之一。1912年改现名。设有数学、物理学、哲学、中国语言文学、历史、法律等系和经济学院、研究生院以及多个科学中心。
- 北乡[běi xiāng]
见“北向”。
- 北京政变[běi jīng zhèng biàn]
1924年10月第二次直奉战争期间,直系第三路总司令冯玉祥在北京发动政变,囚禁总统曹锟,并联合奉系军阀张作霖,推段祺瑞为临时执政,电邀孙中山北上“共商国是”。后因冯玉祥与张、段之间矛盾重重,不久爆发战争,冯被迫宣布下野。
- 北垂[běi chuí]
1.亦作“北陲”。 2.北方边境地区。
- 北极熊[běi jí xióng]
即白熊。哺乳动物。毛白色带黄,鼻子和爪黑色,善游泳。广布于北极区内,以耐寒着称。
- 北畤[běi zhì]
即黑帝祠,汉高祖时置,祀黑帝之处。
- 北山[běi shān]
1.泛指北面的山。 2.山名。即北邙山。在今河南洛阳市东北。 3.山名。即钟山﹐又名紫金山。在今江苏南京市东。
- 北闱[běi wéi]
1.明堂的北门。 2.明清科举制对顺天(今北京市)乡试的通称。
- 北魏[běi wèi]
北朝之一,公元386-534,鲜卑人拓跋珪所建,后来分裂为东魏和西魏。参看〖南北朝〗。
- 北陵[běi líng]
1.泛指在北的山或丘陵。 2.特指茂陵。
- 北方人[běi fāng rén]
1.北部地区(如中国、北欧或加拿大北部)的本地人或居民。2.北方的本地人或居民;尤指美国北方各州的本地人或居民。
- 北邻[běi lín]
1.指北方的邻国。 2.指在北侧的邻居。
- 北关[běi guān]
南宋首都临安城的北门。如:使北营,留北关外,为一卷。——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南宋首都临安城的北门使北营,留北关外,为一卷。——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 北亳[běi bó]
古地名。殷三亳之一。又称景亳或蒙亳。相传为汤始居之地。汉为蒙县,属梁国。地在今河南省商丘市,一说在今山东曹县南。参阅清吴卓信《补注.梁国.蒙》﹑王国维《观堂集林.说亳》。晋皇甫谧《帝王世纪》:“蒙为北亳,即景亳,汤所盟地。”
- 北海术[běi hǎi shù]
能使人与死者相见的法术。
- 北戴河[běi dài hé]
在河北省秦皇岛市西南15千米。因戴河流经西南得名。南临渤海,背依联峰山,西起戴河口,东至鹰角石,长约10千米。海岸曲折,滩面平缓,海水清澈,建有大型海水浴场。风景优美,夏日气候凉爽,为避暑胜地。建有五个海滨公园和数十所别墅。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
- 北京猿人[běi jīng yuán rén]
中国猿人的一种,生活在距今约70-20多万年以前。1927年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山洞发现了第一颗牙齿化石,1929年发现了第一个完整的头骨化石。也叫北京人。 1929年在北京周口店发现的一种猿人,大约生活在五十万年以前。又称“北京人”
- 北洋海军[běi yáng hǎi jūn]
清政府的主要新式海军。1874年清政府筹划海防。次年命李鸿章督办海防,开办水师学堂,购置外国军舰,修筑旅顺和威海卫军港。1885年设立海军衙门。1888年制定《北洋海军章程》,编成北洋海军。计有大小军舰二十五艘,官兵四千余人。中日甲午战争中,北洋海军覆灭。
- 北林[běi lín]
1.林名。 2.泛指北边的树林。
- 北狩[běi shòu]
1.到北方狩猎。 2.借指向北进军。 3.皇帝被掳到北方去的婉词。
- 北征[běi zhēng]
1.犹北伐,向北征伐。 2.北行,北上。
- 北周[běi zhōu]
北朝之一,公元557-581,鲜卑人宇文觉所建。参看〖南北朝〗。
- 北燕[běi yàn]
1.国名。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北省蓟县一带。 2.国名。指秦末农民大起义中,韩广重建之燕国。 3.太平天国谓清朝的京城。
- 北兵[běi bīng]
指元兵(南宋时)。如:时北兵已迫修门外。——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 北寺狱[běi sì yù]
东汉黄门署属下的监狱。主鞫禁将相大臣。因署在宫省北﹐故名。
- 北牖[běi yǒu]
1.在北墙上开窗户。 2.指朝北的窗。
- 北风行[běi fēng xíng]
乐府杂曲歌词的曲名。
- 北声[běi shēng]
北方的音乐,北方的乐歌。
- 北方[běi fāng]
①北。②北部地区,在我国一般指黄河流域及其以北的地区。
- 北朝[běi cháo]
北魏(后分裂为东魏、西魏)、北齐、北周的合称。参看 〖南北朝〗。
- 北阜[běi fù]
北面的山岗。
- 北陆[běi lù]
1.北方之地。 2.即虚宿。位在北方,为二十八宿之一。 3.指夏历十二月或冬天。
- 北伐战争[běi fá zhàn zhēng]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为基础进行的一次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统治的革命战争(1926-1927)。因这次战争从广东出师北伐,所以叫做北伐战争。参看〖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
- 北监[běi jiān]
指明代北京国子监。以与称南监的南京国子监相对。
- 北津[běi jīn]
北方的渡口。
- 北海市[běi hǎi shì]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部,滨临北部湾。1950年始设市。人口25.2万(1995年)。为广西著名海港和渔港,1984年辟为对外开放城市。
- 北卷[běi juàn]
明清科举对北方各省会试试卷的统称。
- 北固楼[běi gù lóu]
楼名。在今江苏省镇江市北固山上。晋蔡谟首起楼其上,以贮军实,谢安复营葺之。是后崩坏,顶犹有小亭,登降甚狭。南朝梁萧正义乃广其路。大同十年(公元544年)梁武帝登望久之,敕曰:“此岭不足固守,然京口实乃壮观。”于是改楼曰“北顾楼”。参阅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江南一.镇江府》。梁武帝有《登北顾楼》诗。
- 北楚[běi chǔ]
楚地的北部。
- 北海[běi hǎi]
①在北京市区中部、故宫西北侧。面积约71公顷,其中水面约39公顷。旧时与中南海合称为太液池。辽、金、元各代在此建离宫,明、清时为帝王御苑。琼华岛耸立湖中,上有清建藏式白塔,高35.9米。周围有漪澜堂、阅古楼、庆霄楼和永安寺。沿湖有濠濮间、画舫斋、静心斋、九龙壁、五龙亭等建筑。全园林木参天,风景如画。1925年辟为公园。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②大西洋东北部边缘海。面积57万平方千米。大部分在大陆架上,平均水深90多米。是世界著名渔场之一。海底石油和天然气丰富。航运发达。
- 北溟[běi míng]
见“北冥”。
北[běi]字在结尾的词语
- 古北[gǔ běi]
见“古北口”。
- 青北[qīng běi]
即青丘。传说中的古国名。
- 山北[shān běi]
古时泛指终南﹑太华二山以北之地。
- 雁北[yàn běi]
指山西省北部雁门关以北内外长城之间的地区。
- 大西北[dà xī běi]
指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以及内蒙古的一部分。总面积约为全国的三分之一;总人口约为全国的十四分之一。战略地位重要﹐自然资源丰富﹐目前尚未充分开发。
- 慑北[shè běi]
慑其军威而败逃。
- 分北[fēn běi]
分离。北,通“背”。
- 代北[dài běi]
1.古地区名。泛指汉﹑晋代郡和唐以后代州北部或以北地区。当今山西北部及河北西北部一带。 2.唐方镇名。 3.指北魏。西晋末年,拓跋猗卢受封为代王。后其曾孙拓跋珪改国号为魏,迁都代郡平城,是为北魏。故后世或以“代北”称之。
- 塞北[sài běi]
即塞外,长城以北地区:塞北江南。亦泛指我国北边地区。
- 海北[hǎi běi]
泛指僻远的北方。
- 奋北[fèn běi]
《庄子.逍遥游》:“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言鲲鹏自北冥奋飞﹐扶摇直上﹐一举九万里。后以“奋北”喻人青云得志﹐大展宏图。
- 面南背北[miàn nán bèi běi]
指登基当皇帝。封建社会帝王面南朝北设座,故称。
- 社北[shè běi]
复姓。
- 河北[hé běi]
1.泛指黄河以北的地区。 2.省名。别称冀。省会石家庄市。
- 有北[yǒu běi]
北方寒冷荒凉的地区。有﹐词头。
- 夜雨寄北[yè yǔ jì běi]
诗篇名。唐代李商隐作。全文为“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答覆友人的询问,既有秋雨时节的感伤,又有向往中的温馨场面。其中的重叠词句,突出了作者感情的缠绵,构思奇特。
- 三北[sān běi]
三次败逃。
- 朔北[shuò běi]
泛指我国长城以北地区。
- 磁北[cí běi]
磁针指向地磁北极的方向。
- 挠北[náo běi]
1.败北。
- 退北[tuì běi]
犹败北。
- 败北[bài běi]
①战败而且逃跑: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②泛指在竞赛中失利:秉翰执简,败北而归,不可以言乎文!
- 漠北[mò běi]
指蒙古高原大沙漠以北的地区。
- 追北[zhuī běi]
追击败兵。
- 岭北[lǐng běi]
1.山的北面。 2.特指五岭以北。
- 正南巴北[zhèng nán bā běi]
1.亦作“正南八北”。亦作“正南靠北”。 2.方言。地道的,确实的。 3.方言。正经的,正式的。
- 冀北[jì běi]
1.《左传.昭公四年》:“冀之北土﹐马之所生。”《南齐书.王融传》:“秦西冀北﹐实多骏骥。”因以谓良马产地﹐并指人才荟萃之所。 2.指游牧地区。
- 反北[fǎn běi]
见“反背”。
- 拱北[gǒng běi]
犹拱辰。
- 降北[jiàng běi]
投降败逃。
- 折北[shé běi]
败北,败走。
- 羸北[léi běi]
困败。
- 口北[kǒu běi]
长城以北的地方,主要指张家口以北的河北省北部和内蒙古自治区中部。也叫口外。 长城以北的地方,主要指张家口以北的河北省北部和内蒙古自治区中部。也叫“口外”
北[běi]字在中间的词语
- 骊山北构[lí shān běi gòu]
骊山在今陕西临潼县,是名词做状语表示(阿房宫)从骊山(造起)。北构:向北建筑。如: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唐.杜牧《阿房宫赋》。 骊山在今陕西临潼县,是名词做状语表示(阿房宫)从骊山(造起)。北构:向北建筑 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 咸阳。—— 唐. 杜牧《阿房宫赋》
- 南北人[nán běi rén]
《礼记.檀弓上》:“今丘也,东西南北之人也。”郑玄注:“东西南北,言居无常处也。”后因以“南北人”指居无常处﹑行踪不定的人。
- 河北省[hé běi shěng]
别称“冀”。在中国中北部、太行山东面,临渤海。面积18.77万平方千米。人口6420万(1995年)。清代置直隶省,1928年改河北省。省会石家庄。西北部为高原、山地,东南部属华北平原。境内绝大部分地区在海河流域。除最北部外,均为暖温带半湿润区。工农业较发达。工业以纺织和煤炭最为重要。农产以小麦、玉米、棉花为主。盛产温带水果。沿海以产“长芦盐”著名。
- 孔北海[kǒng běi hǎi]
即孔融。汉末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因其曾为北海相,故称。
- 东北虎[dōng běi hǔ]
产于我国东北小兴安岭﹑长白山等处的一种虎。体型大,毛色较淡。为镧聋@类保护动物。
- 南陈北李[nán chén běi lǐ]
指明朝李时勉﹑陈敬宗。李为北京国子监祭酒,陈为南京国子祭酒,皆以直节重望,为士林所依归。
- 南北朝体[nán běi cháo tǐ]
诗体名,齐梁体的别称。
- 周北门[zhōu běi mén]
周都城洛邑的北门。如:秦师过周北门。——《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 大北胜[dà běi shèng]
指牡丹。五代时南汉为夸岭海之强﹐每接北使﹐辄名其地所产茉莉为“小南强”。后其国主刘鋹降宋﹐见洛阳牡丹﹐大为骇叹﹐人戏谓之曰:此名“大北胜”。见宋陶谷《清异录.花》。
- 南北学[nán běi xué]
南北朝时,经学分为南﹑北两派。除《诗》﹑《礼》外,南朝为魏晋之学,北朝为东汉之学。《隋书.儒林传序》:“南北所治章句﹐好尚互有不同:江左﹐《周易》则王辅嗣﹐《尚书》则孔安国﹐《左传》则杜元凯。河洛,《左传》则服子慎﹐《尚书》﹑《周易》则郑康成。《诗》则并主于毛公﹐《礼》则同遵于郑氏。大抵南人约简﹐得其英华﹐北学深芜﹐穷其枝叶。”后即把南北朝的南学与北学两派合称为南北学。
- 湖北渔鼓[hú běi yú gǔ]
曲艺的一种。清代乾隆年间,道情流入湖北省后发展而成。流行于湖北。原为一人坐唱,仅用渔鼓﹑简板按节拍。曾与皮影戏合流,改由集体演唱或两人对唱,句尾增加帮腔。解放后与皮影戏脱离,并吸收湖北小曲的曲牌,增加四胡﹑扬琴等伴奏乐器。
- 南北史[nán běi shǐ]
《南史》与《北史》的合称。系唐李延寿增删裁并宋﹑齐﹑梁﹑陈﹑北齐﹑魏﹑周﹑隋八书而成,较旧史为简净。《南史》八十卷,记南朝宋﹑齐﹑梁﹑陈四代历史。《北史》一百卷,记北朝自北魏到隋的历史。
- 南北卷[nán běi juàn]
南卷与北卷的合称。明清科举,依考生之地域而分南卷﹑北卷两种(后又增中卷)。自明代宣德以后,会试取士定名额比例为南方占十分之六,北方占十分之四。
- 湖北大鼓[hú běi dà gǔ]
曲艺的一种。清代咸丰年间由光州(今河南省潢川县)一带的大鼓传入湖北省发展而成,流行于武汉市和鄂东一带。初用鸳鸯铁板按节拍,后改用木板,并以三弦﹑二胡伴奏。基本曲调有四平调等。
- 南瞿北杨[nán qú běi yáng]
清朝道光年间,江苏常熟瞿氏铁琴铜剑楼﹑山东聊城杨氏海源阁,皆藏书丰富,世称南瞿北杨。
- 河北杨[hé běi yáng]
落叶乔木,树皮白色﹑光滑,叶子卵圆形。木材轻软有弹性。为华北﹑西北黄土丘陵地的造林树种。也叫椴杨。
- 吸西北风[xī xī běi fēng]
犹言喝西北风。谓没有东西吃;挨饿。
- 湖北省[hú běi shěng]
别称“鄂”。在中国中部、长江中游。面积18.60万平方千米。人口约5727万(1995年),有土家族等少数民族。清代置省。省会武汉。西、北、东为山地、丘陵,中南部为江汉平原。长江由西向东流贯,北有汉水汇入。淡水湖数量全国第一。亚热带湿润区。经济较发达。主要工业有钢铁、机械、电力(水电为主)和纺织。农产中稻米、棉花、油菜籽和芝麻产量居全国前列。重要商品粮产区。淡水渔业发达。
- 南北衙[nán běi yá]
1.唐时皇宫禁卫军分为南衙﹑北衙﹐合称“南北衙”。 2.唐时谓宰相以下群臣为南衙,称宫中宦官为北司,合称“北司﹑南衙”,亦称“南北衙”。参见“南衙”。
- 东北平原[dōng běi píng yuán]
中国最大的平原,主体部分在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间,南临辽东湾,由松花江、嫩江和辽河冲积而成,北部称松嫩平原,南部称辽河平原。通常将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会合处的三江平原也包括在内。面积约35万平方千米。大部分海拔在200米以下。中国重要农业基地,提供大量商品粮。石油资源丰富。
- 古北区[gǔ běi qū]
全北区(大陆动物地理区之一)划分的一个亚界,包括欧洲、亚洲北部以及非洲撒哈拉以北。 全北区(大陆动物地理区之一)划分的一个亚界,包括欧洲、亚洲北部以及非洲撒哈拉以北
- 南北词[nán běi cí]
即南北曲。详该条。
- 东北易帜[dōng běi yì zhì]
1928年6月奉系军阀张作霖被日本关东军炸死后,其子张学良任东三省保安司令,派代表与南京国民政府商谈东北易帜,实现中国统一。同年12月29日,张学良、张作相、万福麟等发表通电,实行易帜,服从国民政府。1929年1月7日,成立了以张学良为主席的东北政务委员会。
- 南北二玄[nán běi èr xuán]
晋代谢玄与张玄之的合称。
- 南北书派[nán běi shū pài]
南方与北方两大风格不同的书法派别。宋代赵孟坚《论书》有“晋宋而下,分而南北”之语,清代阮元《南北书派论》以“东晋、宋、齐、梁、陈为南派,赵、燕、魏、齐、周、隋为北派”,实即以帖学为南派,以碑学为北派。但其说与书法史并不很符合。
- 古北口[gǔ běi kǒu]
长城隘口之一。在北京市密云县东北,为古代军事要地。
- 池北偶谈[chí běi ǒu tán]
一名《石帆亭纪谈》。笔记。清代王士{}作。二十六卷。分“谈故”、“谈献”、“谈艺”、“谈异”四目。记述明清典章制度、历史沿革、文人士大夫言行轶事、经史考辨和诗文书画创作,又夹杂神鬼怪异故事。
- 南北路[nán běi lù]
1.向南和向北的道路。 2.戏曲声腔中的皮(西皮)黄(二黄)的别称。因西皮来自(陕西)而称为“北路”,二黄来自安徽而称为“南路”,合称“南北路”。
- 南北朝[nán běi cháo]
时代名。从公元420年东晋灭亡到589年隋统一的一百七十年间,中国历史上形成南北对峙的局面,称为南北朝。南朝从420年刘裕代晋到589年陈灭亡,经历宋、齐、梁、陈四代。北朝从439年北魏统一北方开始,到534年分裂为东魏、西魏。不久,东魏、西魏又分别被北齐、北周取代。577年,北周灭北齐,统一北方。581年北周为隋所代。589年,隋灭陈,南北朝时期结束。
- 南北选[nán běi xuǎn]
金代初期制定的在辽﹑宋降区考选人才的一种临时制度。
- 南北司[nán běi sī]
“南司”与“北司”的合称。唐代宰相办公地在宫禁之南,宦官办公地在宫禁之北,故有此称。详“南司”﹑“北司”。
- 南能北秀[nán néng běi xiù]
南宗慧能,北宗神秀,是唐代佛教禅宗的两大禅师,合称为南能北秀。慧能与神秀同事东山寺僧弘忍(禅宗五祖)。慧能接受弘忍衣钵,传教于岭南,故称南能。弘忍死后,武则天征神秀入京,传教于北方,故称北秀。参阅《景德传灯录》卷四﹑卷五。
- 南北对话[nán běi duì huà]
指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就经济合作问题举行的会议。由于发展中国家多地处南半球,习称“南方”;发达国家多地处北半球,习称“北方”,这两类国家就经济问题的对话,被称为“南北对话”。
- 指北针[zhǐ běi zhēn]
指南针。 亦称“指南针”。是利用磁针指示方位的一种简单仪器
- 台北市[tái běi shì]
台湾省省会。在台湾省本岛北部、纵贯铁路线上,淡水河与其支流基隆河和新店溪汇流处。1945年设市。人口265.4万(1989年)。工商业发达,与市郊卫星城镇为台湾省北部最大的工业集中区。名胜古迹有阳明山、北投温泉、龙山寺、圆山动物园、指南宫、台湾博物馆、中山博物院等。有台湾大学等高等学校。
- 东北大鼓[dōng běi dà gǔ]
曲艺中大鼓的一种。也叫辽宁大鼓。 曲艺中大鼓的一种。也叫辽宁大鼓
- 南北军[nán běi jūn]
汉代的南军与北军的合称。
- 南北郊[nán běi jiāo]
南郊与北郊。分别为古代王朝祭天﹑祭地之处。
- 南熏北鄙[nán xūn běi bǐ]
南熏,指虞﹑舜《南风》诗所表现的兴盛之声;北鄙,指殷纣所为北方边鄙之地的亡国之音。
- 河北梆子[hé běi bāng zi]
河北地方戏曲剧种之一,由清乾隆年间传入河北的秦腔和山西梆子逐渐演变而成。参看〖梆子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