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
夏相关字典
夏[xià]字在结尾的词语
- 休夏[xiū xià]
1.谓夏日休闲。 2.指暑假。
- 蛮夏[mán xià]
蛮夷与华夏。泛指边远地区和中原地区。
- 长夏[cháng xià]
1.指阴历六月。 2.指夏日。因其白昼较长﹐故称。
- 雷夏[léi xià]
古泽名。即雷泽。其地当今山东菏泽东北面黄河南岸。
- 晩夏[wǎn xià]
夏末。指农历六月。
- 三夏[sān xià]
1.旧称阴历四月为孟夏,五月为仲夏,六月为季夏,合称三夏。亦指夏季的第三个月。 2.三个夏季,即三年。 3.古代乐曲《肆夏》﹑《韶夏》﹑《纳夏》的总称。 4.农业劳动中夏收﹑夏种﹑夏管的总称。
- 销夏[xiāo xià]
消夏。解暑﹐避暑。
- 方夏[fāng xià]
指中国﹐华夏。与“四夷”相对。
- 槐夏[huái xià]
指夏季。槐树开花在夏季,故称。
- 仲夏[zhòng xià]
夏季的第二个月,即农历五月。因处夏季之中,故称。 夏季的第二个月,即农历五月
- 虞夏[yú xià]
指有虞氏之世和夏代。
- 溽夏[rù xià]
湿热的夏天。
- 大夏[dà xià]
1.周代“六舞”之一。相传本为夏禹时代的乐舞。 2.指夏季。 3.古国名。音译巴克特里亚(Bactria)﹐也叫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国。我国汉代称之为大夏。 4.古城门名。在洛阳﹐魏明帝所造。 5.国号。东晋十六国之一。匈奴族赫连勃勃所建﹐也称夏﹐为吐谷浑所灭。 6.国号。隋末农民起义军领袖窦建德称王后﹐国号称大夏。 7.国号。宋时党项族李元昊国号亦称大夏﹐史称西夏﹐为蒙古成吉思汗所灭。 8.大厦。
- 消夏[xiāo xià]
谓避暑。 避暑;用消遣方式度过夏季
- 南夏[nán xià]
泛指我国的南部。
- 朱夏[zhū xià]
夏季。
- 齐夏[qí xià]
古乐章名。九夏之一。
- 歇夏[xiē xià]
犹歇伏。
- 楚夏[chǔ xià]
南楚和诸夏。
- 暑夏[shǔ xià]
炎热的夏季。
- 京夏[jīng xià]
犹华夏,谓全国。
- 陔夏[gāi xià]
古乐章名。《九夏》之一。古代宴饮终了时奏。
- 阴夏[yīn xià]
向北背阳的宫殿。
- 两夏[liǎng xià]
见“两厦”。
- 害夏[hài xià]
苦夏。人体对夏季气候不适应,表现为精神倦怠,食欲不振,以至于身体消瘦。
- 盛夏[shèng xià]
夏季最炎热的时候。夏天最热的日子盛夏酷暑农夫小民,盛夏力作。——宋. 苏轼《教战守》一般得春景天,雨后,刮东风,才有海市。于今正当盛夏,岂不是空想?——《海市》
- 一夏[yī xià]
1.一个夏季。 2.僧徒以四月十六日至七月十五日为静修之期,谓之一夏。佛经中称为安居。见《翻译名义集.众善行法安居》。
- 破夏[pò xià]
1.佛教语。僧人在夏季三月须安居静修,谓坐夏;坐夏期内出外谓“破夏”。 2.入夏。
- 族夏[zú xià]
周代乐章名。为钟鼓乐九夏之一。
- 染夏[rǎn xià]
染五色。
- 送夏[sòng xià]
1.谓送别夏天。 2.旧俗嫁女之后,逢夏季赠送夏令用物给女与婿,谓之“送夏”。 3.指农家于夏忙结束后走访亲友。
- 西夏[xī xià]
朝代名。1038年,党项族领袖元昊称帝,国号大夏,建都兴庆(今宁夏银川东南)。因在宋的西北,历史上称为西夏。与宋、辽、金多次发生战争。1227年为蒙古所灭。
- 诸夏[zhū xià]
1.周代分封的中原各个诸侯国。泛指中原地区。 2.指中国。
- 僧夏[sēng xià]
1.指僧尼受戒后的年数。夏,夏腊。 2.本谓僧尼于夏日就禅刹挂单,引申指寺庙。
- 肆夏[sì xià]
1.古乐章名。 2.泛指宴饮﹑迎送宾客之乐。
- 疰夏[zhù xià]
1.中医指夏季长期发热的病,患者多为小儿,多由排汗功能发生障碍引起。症状是持续发热,食欲不振,消瘦,口渴,多尿,皮肤干热,天气越热体温越高等。
- 解夏[jiě xià]
佛教语。谓僧尼一夏九旬安居期满而散去。
- 季夏[jì xià]
夏季的最后一个月,农历六月。 夏季的最末一个月,即农历六月
- 蛀夏[zhù xià]
人至夏季﹐精神倦怠﹐胃纳不佳﹐称蛀夏。蛀﹐用同“疰”。
- 结夏[jié xià]
佛教僧尼自农历四月十五日起静居寺院九十日,不出门行动,谓之“结夏”。又称结制。
- 玄夏[xuán xià]
谓大殿。
- 首夏[shǒu xià]
始夏,初夏。指农历四月。
- 畿夏[jī xià]
古指以京畿为中心的我国中原地区。
- 纁夏[xūn xià]
夏之别名。
- 亚夏[yà xià]
柯尔克孜语。万岁。
- 梅夏[méi xià]
指初夏。因梅熟于夏初,故称。
- 函夏[hán xià]
《汉书.扬雄传上》:“以函夏之大汉兮,彼曾何足与比功?”颜师古注引服虔曰:“函夏,函诸夏也。”后以“函夏”指全国。
- 度夏[dù xià]
过炎热的夏天。如:在度假胜地度夏。
- 旌夏[jīng xià]
古时乐舞所用的大旗。
- 纳夏[nà xià]
古乐章名。九夏之一。
- 广夏[guǎng xià]
1.亦作“广厦”。 2.高大的房屋。
- 时夏[shí xià]
夏季。
- 大冠子夏[dà guàn zi xià]
指汉代杜邺。
- 迎夏[yíng xià]
1.古代祭礼之一。古人以夏和五方之南﹑五色之赤相配应,故于立夏日,天子率百官出南郊祭赤帝,迎接夏季到来。 2.指每逢夏日。
- 游夏[yóu xià]
子游(言偃)与子夏(卜商)的并称。两人均为孔子学生,长与文学。见《论语.先进》。
- 黄农虞夏[huáng nóng yú xià]
黄帝﹑神农﹑虞舜﹑夏禹的合称。
- 半夏[bàn xià]
1.药草名。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有长柄,初夏开黄绿色花。地下有白色小块茎,可入药,生用有毒,内服须限用。 2.稻品种名。详“半夏稻”。 3.仲夏。鲁迅《且介亭杂文末编》有《半夏小集》。
夏[xià]字在开头的词语
- 夏启[xià qǐ]
1.亦称“夏后启”。亦称“夏后开”。 2.姒姓,禹之子.相传禹命伯益继位为王,禹死后,伯益推让,退隐箕山,启遂继王位,在位九年。 3.后人神化夏启为仙。
- 夏绿林[xià lǜ lín]
又称“落叶阔叶林”。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下的植被类型。由夏季长叶、冬季落叶的乔木树种组成。主要分布在西欧、中国东北和华北、日本北部、朝鲜、北美洲东部等地。
- 夏屋[xià wū]
1.大俎,大的食器。《诗.秦风.权舆》:“于我乎夏屋渠渠,今也每食无余。”毛传:“夏,大也。”郑玄笺:“屋,具也。”一说指大屋。参阅孔颖达疏。 2.大屋。
- 夏癸[xià guǐ]
即夏桀。
- 夏室[xià shì]
夏朝世室之省称。夏称宗庙为世室。
- 夏官[xià guān]
官名。《周礼》载周时设置六官,以司马为夏官,掌军政和军赋。唐武则天时,曾改兵部尚书为夏官,不久仍复旧名。参阅《文献通考.职官六》。后用为兵部的别称。
- 夏潦[xià liáo]
夏季因久雨而形成的大水。
- 夏氏[xià shì]
见“夏后氏”。
- 夏条[xià tiáo]
夏天树木茂盛的枝条。
- 夏输[xià shū]
缴纳夏税。
- 夏典[xià diǎn]
夏代典籍。
- 夏禴[xià yuè]
见“夏礿”。
- 夏收[xià shōu]
夏代祭祀时戴的一种帽子。
- 夏籥[xià yuè]
夏后氏 文舞之乐。
- 夏季[xià jì]
1.见“夏天”。2.埃及古历一年三季之一,每季四个月,其他两季为冬季和洪水季。
- 夏鮌[xià gǔn]
即 鲧。 传说为 尧 舜 时代的部落首领。禹 之父。由 四岳 推举,奉 尧 命治水,九年未成,被殛于 羽山。《吕氏春秋·君守》:“奚仲 作车,苍頡 作书,后稷 作稼,皋陶 作刑,昆吾 作陶,夏鮌 作城。”
- 夏令[xià lìng]
相传为夏代的月令之书。
- 夏簟[xià diàn]
夏天用的竹席。
- 夏熟谷物[xià shú gǔ wù]
秋季播种和在来年春季或夏季收获的谷物。 秋季播种和在来年春季或夏季收获的谷物
- 夏侯[xià hóu]
复姓。《史记.樊郦滕灌列传》有夏侯婴。
- 夏禹[xià yǔ]
夏代开国之主。颛顼孙,姓如人氏,其号曰禹,亦曰文命。初封夏伯,故亦称“伯禹”。为有天下之号,史称夏禹,又称“夏后氏”。在位八年,后南巡,崩于会稽(今浙江绍兴市)。据传,禹治水,历十年之久,“三过其门而不入”,终于战胜洪水,民得以安。因此他是我国历史上劳苦功高而又最副盛名的国王。
- 夏衣[xià yī]
夏季穿的衣服。 夏季穿的衣服
- 夏槁[xià gǎo]
1.供夏天食用的干鱼。 2.草木夏天枯死。
- 夏璜[xià huáng]
美玉名。相传为夏后氏的珍宝,故名。璜,半璧形的玉。
- 夏南[xià nán]
春秋时陈大夫夏征舒的别名。
- 夏后启[xià hòu qǐ]
见“夏启”。
- 夏首[xià shǒu]
夏初。
- 夏篆[xià zhuàn]
古代三孤所乘以五彩雕刻为饰的车。
- 夏令营[xià lìng yíng]
夏季开设的供青少年或集体的成员短期休息﹑娱乐等的营地,多设在林中或海边。 夏季开设的供集体人员短期休养、娱乐的营地
- 夏汛[xià xùn]
夏季汛期。
- 夏鼎[xià dǐng]
即禹鼎。相传夏禹铸九鼎以象九州。其上镂山精水怪之形,使人以知神奸。参阅《左传.宣公三年》。
- 夏缦[xià màn]
古代卿所乘坐的五采车。
- 夏家[xià jiā]
指夏朝。
- 夏锄[xià chú]
指夏季的锄地工作。 指夏季锄地的活儿
- 夏月[xià yuè]
夏天。
- 夏虫[xià chóng]
1.夏天的虫。 2.比喻识见短浅的人。用《庄子.秋水》典。
- 夏葛[xià gě]
1.夏天穿葛衣。 2.指夏天穿的葛衣。
- 夏蚕[xià cán]
夏季养的蚕。
- 夏节[xià jié]
夏季。
- 夏育[xià yù]
周时著名勇士,卫人,传说能力举千钧。
- 夏橘[xià jú]
果名。金橘的别称。
- 夏楚[xià chǔ]
1.古代学校两种体罚越礼犯规者的用具。后亦泛指体罚学童的工具。 2.泛指用棍棒等进行体罚。多用于对未成年者。
- 夏清侯[xià qīng hòu]
竹席的别称。南唐宗室宜春王李从谦仿《下邳侯革华传》作《夏清侯传》,以竹席拟人,因其能祛暑热,故封为夏清侯。见宋陶谷《清异录.陈设》。
- 夏官正[xià guān zhèng]
官名。唐宋以来均为司天官属中管四时的官。参阅《新唐书.百官志二》﹑《宋史.职官志五》。
- 夏翟[xià dí]
1.亦作“夏狄”。 2.羽毛五色的野鸡。
- 夏正[xià zhèng]
夏历正月的省称。代指夏历。夏以正月为岁首,商以夏历十二月﹑周以夏历十一月为岁首。见《史记.历书》。秦及汉初曾一度以夏历十月为正月。自汉武帝改用夏正后,历代沿用。
- 夏桀[xià jié]
夏朝末代君王。名履癸。暴虐荒淫。汤起兵伐桀,败之于鸣条,流死于南巢。参阅《史记.夏本纪》。
- 夏畦[xià qí]
1.指夏天在田地里劳动的人。 2.指卑躬屈膝,对人谄媚。
- 夏政[xià zhèng]
夏朝的政治﹑政事。
- 夏装[xià zhuāng]
夏季穿着的生活便装。主要有衬衫、裙子、短裤、裙裤、彩裤、t恤衫等。针织内衣日趋外穿化、时装化,无袖、背心式的上衣和连衣裙也很普遍。面料要求轻、薄、吸湿性和透气性好,多选用丝绸及高支棉布、棉麻布、针织布料等。 夏衣
- 夏卿[xià qīng]
1.官名。周以夏官掌管军事,为六卿之一。后遂以夏卿为兵部尚书之别称。 2.官名。南朝梁武帝时,以太府﹑少府﹑太仆三卿为夏卿。
- 夏鲧[xià gǔn]
即鲧。传说为尧舜时代的部落首领。禹之父。由四岳推举,奉尧命治水,九年未成,被殛于羽山。
- 夏宗[xià zōng]
诸侯夏天朝见天子。
- 夏江城[xià jiāng chéng]
南唐夏宝松之别号。夏曾隐居庐山,作有《宿江城》诗,因号夏江城。
- 夏口[xià kǒu]
古地名,位于汉水下游入长江处,由于汉水自沔阳以下古称夏水,故名。夏口在江北,三国吴置夏口督屯于江南,北筑城于武汉市黄鹄山上,与夏口隔江相对。
- 夏历[xià lì]
俗称“农历”。阴阳历的一种。以朔望月为基础,以置闰来使年的平均长度与回归年接近。平年12个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全年354天或355天;闰年13个月,全年384天或385天。每月合朔之日,称为初一。月的天数基本能反映月相。中国在采用公历纪年的同时,仍沿用这一传统历法。见“农历”
- 夏耘[xià yún]
夏天锄田除草。 夏锄
- 夏宫[xià gōng]
即夏台。
- 夏虫疑[xià chóng yí]
见“夏虫语冰”。
- 夏播[xià bō]
夏季播种。 夏天里播下种子
- 夏礿[xià yuè]
1.亦作“夏禴”。 2.谓天子诸侯夏祭。
夏[xià]字的成语
- 夏雨雨人[xià yǔ yǔ rén]
雨:前一个“雨”,名词,雨水;后一个“雨”,动词,下雨。有如夏天的雨落在人身上。比喻及时给人帮助和教育。
- 商彝夏鼎[shāng yí xià dǐng]
夏商的青铜礼器。泛称极其珍贵的古董。
- 冬日夏云[dōng rì xià yún]
冬天的太阳,夏天的云层。比喻人态度温和可亲,使人愿意接近。
- 夏虫语冰[xià chóng yǔ bīng]
比喻人囿于见闻,知识短浅。
- 广夏细旃[guǎng xià xì zhān]
高大的房屋,精致的氈毯。指居住条件优越。
- 无冬无夏[wú dōng wú xià]
无论冬天还是夏天。指一年四季从不间断。 不论冬夏,指一年四季他无冬无夏总是很早起床
- 子夏悬鹑[zǐ xià xuán chún]
鹑:鹑鸟尾秃有如补绽百结。指子夏生活寒苦却不愿做官,衣服破烂打结,披在身上像挂着的鹑鸟尾一样。形容人衣衫褴褛,生活困顿却清高自持,安贫乐道。
- 夏炉冬扇[xià lú dōng shàn]
夏天生火炉,冬天扇扇子。比喻做事不符合当时的需要,费了力气而得不到好处。
- 严霜夏零[yán shuāng xià líng]
零:凋零。由于受寒霜摧残,夏季的草木都凋零了。比喻无道的君王恣意暴虐。
- 春诵夏弦[chūn sòng xià xián]
诵、弦:古代学校里读诗,只口诵的叫“诵”,用乐器配合的叫“弦”。原指应根据季节采取不同的学习方式。后泛指读书、学习。
- 夏屋渠渠[xià wū qú qú]
夏:通“厦”;渠渠:高大的样子。形容房屋高大而深广。
- 春去夏来[chūn qù xià lái]
春天过去,夏天到来。形容时光流逝。 春天过去,夏天到来。形容时光流逝春去夏来年复年,生歌死哭长相守
- 冬温夏清[dōng wēn xià qīng]
冬天使父母温暖,夏天使父母凉爽。指人子孝道。亦泛称冬暖夏凉。
- 冬裘夏葛[dōng qiú xià gě]
裘:皮衣;葛:葛麻衣。泛指美服。
- 夏鼎商彝[xià dǐng shāng yí]
夏代的鼎,商代的彝器。泛指古董。
- 郭公夏五[guō gōng xià wǔ]
《春秋》一书中,“郭公”下未记事,“夏五”后缺“月”字。比喻文字脱漏。
- 霜凋夏绿[shuāng diāo xià lǜ]
犹言冬去春来。指时光的流逝。
- 夏虫朝菌[xià chóng zhāo jūn]
意为夏虫活不到冬天,菌类朝生暮死。比喻极短的生命。
- 秋行夏令[qiū xíng xià líng]
令:时令。时已秋季,还在做夏令的事。指不合时令。
- 小冠子夏[xiǎo guàn zi xià]
指汉代杜钦。比喻眼睛不好的人。
- 夏日可畏[xià rì kě wèi]
象夏天酷热的太阳那样使人可怕。比喻为人严厉,令人畏惧。
- 用夏变夷[yòng xià biàn yí]
夏,诸夏,古代中原地区周王朝所分封的各诸侯国;夷,指中原地区以外的各族。以诸夏文化影响中原地区以外的僻远部族。
- 三冬二夏[sān dōng èr xià]
犹言三两年。
- 五冬六夏[wǔ dōng liù xià]
犹言不论寒暑。不管什么时候。 冬夏不分,比喻不论季节五冬六夏,他都去烧炭
- 春夏秋冬[chūn xià qiū dōng]
指四季或一年。
- 无间冬夏[wú jiān dōng xià]
无论冬天还是夏天。指一年四季从不间断。同“无冬无夏”。
- 夏五郭公[xià wǔ guō gōng]
《春秋》一书中,“夏五”后缺“月”字,“郭公”下未记事。比喻文字脱漏。
夏[xià]字在中间的词语
- 半夏稻[bàn xià dào]
稻子的品种名。
- 大夏侯[dà xià hóu]
指汉经学家夏侯胜。
- 冬虫夏草[dōng chóng xià cǎo]
真菌的一种,寄生在鳞翅目昆虫的幼体中,被害的幼虫冬季钻入土内,逐渐形成菌核,夏季从菌核或死虫的身体上长出菌体的繁殖器官来,形状像草,所以叫冬虫夏草。可入药。简称虫草。
- 炎炎夏日[yán yán xià rì]
指的是烈日炎炎的夏天。
- 解夏草[jiě xià cǎo]
解夏之日,诸僧取生茆拟作释迦成道时之吉祥草,坐于其上而行解夏之法,然后以之分赠施主,以示分福之意。
- 小夏侯[xiǎo xià hóu]
称汉夏侯建。建幼学今文《尚书》于夏侯胜﹐后复学于他人﹐左右采获﹐自创门户﹐儒林称之为“小夏侯”﹐以别于胜。其说称“小夏侯氏学”﹑“小夏侯尚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