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新华字典>婆组词

婆相关字典

婆[pó]字在结尾的词语

  • 公婆[gōng pó]
      ①丈夫的父亲和母亲;公公和婆婆。②〈方〉指夫妻,夫妻两人叫两公婆。
  • 呵婆婆[hē pó pó]
      佛教语。地狱名。
  • 月婆[yuè pó]
      月亮。
  • 妖婆[yāo pó]
      勾引男人陷入危险和受损害境遇的女人。 勾引男人陷入危险和受损害境遇的女人
  • 亚婆[yà pó]
      即阿婆。对老年妇人的尊称。
  • 婶婆[shěn pó]
      丈夫的婶母。∶丈夫的婶母
  • 行婆[xíng pó]
      居家事佛的老妇。
  • 保山婆[bǎo shān pó]
      媒婆。
  • 梢婆[shāo pó]
      船妇。
  • 香婆[xiāng pó]
      南宋酒楼以小炉炷香为供的老妇。
  • 黄婆[huáng pó]
      1.道教炼丹的术语。认为脾内涎能养其他脏腑,所以叫黄婆。 2.即黄道婆。元代女纺织技术革新家。
  • 姨婆[yí pó]
      一般称父母的姨母。亦以称母亲的姐妹。犹姨母。
  • 刁婆[diāo pó]
      犹泼妇。
  • 卖婆[mài pó]
      旧指出入人家买卖物品的老年妇女。
  • 风婆婆[fēng pó pó]
      古代神话中的风神。
  • 三婆[sān pó]
      1.以卖花卖茶等为业的妇人。见于元曲。 2.指奶婆﹑医婆﹑稳婆(收生婆)。
  • 贫婆[pín pó]
      1.贫穷的老妇人。 2.明清时代常熟对丐户妇女的贱称。详“贫子”。
  • 稍婆[shāo pó]
      船家妇女;撑船的女子。亦指船家之妻。
  • 晚婆[wǎn pó]
      晚娘。
  • 蓬婆[péng pó]
      山名。在今四川省茂县西南。
  • 干闼婆[gān tà pó]
      1.梵语Gandharva的译音,亦译作"健闼缚"﹑"犍闼婆"。佛经中经常提到的"天龙八部"中的一类乐神。
  • 坐婆[zuò pó]
      产婆。
  • 催生婆[cuī shēng pó]
      用老法接生的助产士的旧称。
  • 蓝婆[lán pó]
      佛经中恶鬼的名称。
  • 湿婆[shī pó]
      梵语?iva的音译,意译“自在”。婆罗门教和印度教主神之一。为毁灭之神﹑苦行之神﹑舞蹈之神。佛经中称为“大自在天”,住色界之顶。
  • 守喜婆[shǒu xǐ pó]
      接生婆,旧时为产妇接生的妇女。
  • 产婆[chǎn pó]
      旧时称专为产妇接生的妇人。 以接 生为职业的妇女。古称接生婆,今称助产士
  • 叔婆[shū pó]
      父亲的叔母,即叔祖母。参见“叔翁”。
  • 奶婆[nǎi pó]
      乳母。
  • 浪婆[làng pó]
      波浪之神。
  • 收生婆[shōu shēng pó]
      旧时以旧法接生为业的妇女。
  • 猪婆[zhū pó]
      1.亦称“猪婆子”。 2.母猪。 母猪
  • 老婆婆[lǎo pó po]
      〈方〉①小孩子称呼年老的妇人。②丈夫的母亲。
  • 小家婆[xiǎo jiā pó]
      小老婆。
  • 来婆[lái pó]
      指唐来俊臣。
  • 苹婆[píng pó]
      梵语bimba音译。苹果。
  • 频婆[pín pó]
      见“频婆菓”。
  • 接生婆[jiē shēng pó]
      1.无医师资格而帮助其他妇女分娩的女人。2.助产士。
  • 媒人婆[méi rén pó]
      即媒婆。
  • 虔婆[qián pó]
      指不正派的老婆子。犹言贼婆娘﹐多含贬义。亦指鸨母。
  • 主人婆[zhǔ rén pó]
      主人之妻。
  • 老娘婆[lǎo niáng pó]
      收生婆。
  • 阿婆[ā pó]
      〈方〉①丈夫的母亲。②祖母。③尊称老年妇女。
  • 老虔婆[lǎo qián pó]
      詈词。称奸诈狡猾的老妇。
  • 娑婆[suō pó]
      1.见“娑婆世界”。 2.枝叶扶疏貌。 3.从容优游。
  • 媒婆[méi pó]
      以说合婚姻为职业的妇女。 旧时以说合婚姻为职业的妇女
  • 媒稳婆[méi wěn pó]
      以做媒接生为职业的妇人。
  • 黄脸婆[huáng liǎn pó]
      指老而丑的妇女。
  • 神婆[shén pó]
      女巫的俗称。 〈方〉∶女巫,女术士
  • 抱鸡婆[bào jī pó]
      孵小鸡的老母鸡。
  • 质婆[zhì pó]
      作人质的妇女。
  • 晩婆[wǎn pó]
      晩娘。
  • 老鸨婆[lǎo bǎo pó]
      即老鸨。
  • 晚婆婆[wǎn pó pó]
      媳妇对丈夫之继母的称谓。
  • 狼外婆[láng wài pó]
      童话中乔装为慈祥外婆的狼。借指善于伪装的恶人。
  • 干奶婆[gān nǎi pó]
      不喂奶的保姆。
  • 插带婆[chā dài pó]
      梳妆女工。
  • 佛婆[fó pó]
      指尼姑庵中的老年女仆。
  • 两公婆[liǎng gōng pó]
      〈方〉指夫妻俩。
  • 乾闼婆[gān tà pó]
      1.梵语Gandharva的译音,亦译作“健闥缚”、“犍闥婆”。佛经中经常提到的“天龙八部”中的一类乐神。《维摩诘经·佛国品》:“并餘大力诸天、龙神、夜叉、乾闥婆、阿修罗……悉来会坐。”《法苑珠林》卷四:“黑山 北有 香山,其山常有歌舞唱妓音乐之声。山有二崛,一名 为尽,一名 善尽,七宝所成,柔輭香洁,犹如天衣妙音,乾闥婆王从五百乾闥婆在其中止。”宋 王安石《朱朝议移法云兰》诗:“幽兰有佳气,千载閟山河。不出阿兰若,岂遭乾闥婆?”按,《翻译名义集·八部》“乾闥婆”注引 鸠摩罗什 曰:“天乐神也。”
  • 医婆[yī pó]
      在宫廷中供职的女医务人员。
  • 主家婆[zhǔ jiā pó]
      主人婆。
  • 姑婆[gū pó]
      〈方〉①丈夫的姑母。②父亲的姑母。
  • 小婆[xiǎo pó]
      1.亦作“小婆子”。 2.小老婆。
  • 管家婆[guǎn jiā pó]
      ①旧时称呼为地主、官僚等管理家务的地位较高的女仆。②主妇。
  • 春梦婆[chūn mèng pó]
      相传苏轼贬官昌化,遇一老妇,谓苏轼曰:“内翰昔日富贵,一场春梦!”里人因呼此妇为“春梦婆”。宋苏轼《被酒独行遍至子云威徽先觉四黎之舍》诗之三:“投梭每困东邻女﹐换扇惟逢春梦婆。”后因用为感叹变幻无定的富贵荣华的典实。
  • 伯婆[bó pó]
      1.父亲的伯母。见清梁章巨《称谓录.父之世母叔母》。 2.丈夫的伯母。 3.伯母。
  • 陈婆婆[chén pó pó]
      老婆子﹐老年妇女。
  • 后尧婆[hòu yáo pó]
      1.后母。 2.后妻。
  • 市头婆[shì tóu pó]
      即鸨母。旧社会开设妓院的女人。
  • 床公床婆[chuáng gōng chuáng pó]
      床神。旧俗小儿生三日沐浴(叫三朝洗儿)必祭床公床婆。 床神。旧俗小儿生三日沐浴(叫三朝洗儿)必祭床公床婆
  • 稳婆[wěn pó]
      1.旧时以接生为业的妇女。 2.旧时称为宫廷或官府服役的收生婆。 3.旧时宫廷或官府检验女身的女役。
  • 乞婆[qǐ pó]
      讨饭婆。亦用作对妇人的蔑称。
  • 毗蓝婆[pí lán pó]
      见“毗岚”。
  • 産婆[chǎn pó]
      旧时称专为产妇接生的妇人。宋 郭稽中《产育宝庆集》卷下:“凡欲生产……选一年高性和善产婆,又选稳审谨慎家人一两人扶持。”
  • 支婆[zhī pó]
      庶祖母或庶母的别称。
  • 善婆婆[shàn pó pó]
      容易对付﹑打发的人。
  • 男人婆[nán rén pó]
      1、形容一个女人无论外表还是性格都很像男人,或是言辞举止都呈现男性化倾向,基本没有女子通常的特点。 2、形容一个男人在性格方面女性化特征倾向明显;或指其婆婆妈妈。3、形容一个女人性格很男人,但外表可能会很有女人味。
  • 师婆[shī pó]
      巫婆。
  • 家主婆[jiā zhǔ pó]
      1.女主人;家庭主妇。 2.妻子。
  • 跏婆[jiā pó]
      对跛脚妇人的称呼。
  • 巫婆[wū pó]
      女巫。后指以装神弄鬼替人祈福禳灾﹑占卜等为职业的女人。 用妖术为人祈祷求神的女人
  • 主婆[zhǔ pó]
      即主人婆。
  • 鸡婆[jī pó]
      老母鸡。 〈方〉∶母鸡
  • 白婆[bái pó]
      白发老妇。 白发老太婆见红女白婆,填塞门户。——《聊斋志异.促织》
  • 占婆[zhān pó]
      中国称“林邑”。17世纪印度支那古王国,在今越南南方北起岘港南至华列拉角的沿海地区。 中国称“林邑”。17世纪印度支那古王国,在今越南南方北起岘港南至华列拉角的沿海地区
  • 老人婆[lǎo rén pó]
      1.好管事爱啰嗦的年老妇女。 2.指婆婆。丈夫的母亲。
  • 泥婆[ní pó]
      见“泥婆罗”。
  • 斋婆[zhāi pó]
      念佛吃斋的老年妇女。
  • 乾嬭婆[qián nǎi pó]
      不喂奶的保姆。清 赵翼《陔馀丛考·妳婆》:“俗称乳母曰阿嬭,亦曰嬭婆;其不乳哺而但保抱者,曰乾嬭婆。”清 赵翼《欧北诗钞·扫晴娘》:“岂比曝巫女,真成乾嬭婆。”
  • 搀扶婆[chān fú pó]
      旧俗行婚礼时搀扶新娘的妇人。

婆[pó]字在中间的词语

  • 老婆儿[lǎo pór]
      年老的妇女(含亲热意)。
  • 躲婆石[duǒ pó shí]
      相传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为蕺山老姥书扇,此姥既得厚值,数来求书,羲之厌苦,避于戒珠寺山石后,因名其石为“躲婆石”。见明李日华《紫桃轩杂缀》。
  • 堕婆登[duò pó dēng]
      南海古国名。
  • 卦婆子[guà pó zǐ]
      巫婆。
  • 优婆夷[yōu pó yí]
      1.梵语。指在家中奉佛的女子。 2.指出家的女子。
  • 老婆子[lǎo pó zi]
      ①年老的妇女(含厌恶意)。②丈夫称妻子(用于年老的)。
  • 小婆子[xiǎo pó zǐ]
      见“小婆”。
  • 汤婆子[tāng pó zi]
      ∶见“汤壶”。 〈方〉∶见“汤壶”
  • 小婆娘[xiǎo pó niáng]
      小老婆。
  • 迦罗婆劫[jiā luó pó jié]
      木绵的别名。
  • 公家婆姨[gōng jiā pó yí]
      方言。称女工作人员。
  • 谢婆菜[xiè pó cài]
      水苦荬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菜二.水苦荬》。
  • 频婆菓[pín pó guǒ]
      亦作“频婆果”。 源于梵语bimbara,bimba,即苹果。《宋史·真宗纪》:“﹝ 大中祥符 二年﹞五月乙卯,罢 韶州 献频婆菓。”明 屠隆《昙花记·西来悟道》:“他也莫点灯,我也莫放火,谁想林檎花,结个频婆果。”亦省称“频婆”、“频果”。宋 无名氏《采兰杂志》:“燕 地有频婆,味虽平淡,夜置枕边,微有香气,即佛书所谓频婆,华 言相思也。”元 关汉卿《双赴梦》第三折:“往常开怀是笑呵呵,絳云也似丹颊若频婆。”孙锦标《通俗常言疏证·植物》:“频果。﹝《羣芳谱》﹞:柰,一名频婆,与林檎一类而二种。”叶玉森《
  • 频婆果[pín pó guǒ]
      亦作“频婆菓”。源于梵语bimbara,bimba,即苹果。
  • 老婆娘[lǎo pó niáng]
      称老年妇女。
  • 猪婆子[zhū pó zǐ]
      见“猪婆”。 母猪
  • 湿婆仙[shī pó xiān]
      即湿婆。
  • 娑婆诃[suō pó hē]
      梵语Sv?h?的译音。有吉祥﹑息灾等义。多见于佛教的真言之末。
  • 师婆粳[shī pó jīng]
      无芒粳稻的俗名。
  • 那核婆果[nà hé pó guǒ]
      古代印度产果名。
  • 毒婆娘[dú pó niáng]
      狠毒的老婆。
  • 优婆塞[yōu pó sāi]
      梵语。指在家中奉佛的男子。即居士。
  • 猪婆龙[zhū pó lóng]
      鼍的俗称。也叫扬子鳄。
  • 田婆罗[tián pó luó]
      水果名。
  • 泼婆娘[pō pó niáng]
      凶悍的妇人。
  • 床婆子[chuáng pó zǐ]
      1.亦称“床母”。 2.床神的俗称。
  • 阇婆婆达[dū pó pó dá]
      1.亦称“阇婆达”。亦称“阇婆”。 2.古国名。地在今印度尼西亚爪哇岛或苏门答腊岛,或兼称这两岛。
  • 娑婆世界[suō pó shì jiè]
      佛教语。娑婆,梵语Sah?的音译,意为“堪忍”。“娑婆世界”又名“忍土”,系释迦牟尼所教化的三千大千世界的总称。
  • 阿婆面[ā pó miàn]
      多皱的面孔。
  • 麻婆豆腐[má pó dòu fǔ]
      用调味品烹调成的又麻又辣的豆腐羹。相传为麻婆所创,故称。

婆[pó]字在开头的词语

  • 婆娘[pó niáng]
      1.对妇女的通称。 2.妻子。 3.指女仆。 泛指已婚的青年妇女
  • 婆婆家[pó po jiā]
      见“婆家”。
  • 婆兰[pó lán]
      古代重量单位。
  • 婆母[pó mǔ]
      丈夫的母亲。
  • 婆娑儿[pó suō ér]
      鸥的别名。
  • 婆娑[pó suō]
      ①跳舞的样子;舞蹈:婆娑呕吟,鼓掖其笑|高粱叶子舞婆娑。②舞姿飘逸优美:舞姿婆娑。③形容枝叶纷披的样子:枝叶婆娑的大树。
  • 婆媳[pó xí]
      婆婆(丈夫的母亲)和儿媳妇。如:婆媳俩。
  • 婆嫂船[pó sǎo chuán]
      南宋时杭州西湖中出售茶点果品等食物的小船。
  • 婆陁[pó tuó]
      见“婆陀”。
  • 婆罗门[pó luó mén]
      印度种姓制度四大种姓中的第一等级。是主管宗教祭祀、解释律法和传教的僧侣阶层,掌握神权,享有种种特权,属于统治阶级。 印度种姓制度中最高种姓或僧侣的一员,其主要职务是诵经、传经(吠陀经)并主持宗教各种仪式。亦称“婆罗门教徒”
  • 婆侯伎[pó hòu jì]
      见“婆猴伎”。
  • 婆娑没索[pó suō méi suǒ]
      反复抚摩貌。
  • 婆子[pó zǐ]
      1.亦作“?子”。 2.年老的妇女。 3.指仆妇。 4.妻子。
  • 婆陀[pó tuó]
      1.亦作“婆陁”。 2.倾斜不平。
  • 婆家[pó jia]
      丈夫的家。 已婚女子称丈夫的家(区别于“娘家”)。也说“婆婆家”
  • 婆婆嘴[pó po zuǐ]
      喻指好议论而又言语罗嗦的人。如:我认为自己是婆婆嘴,见了什么不对的事都要说上两句。
  • 婆律[pó lǜ]
      香名。即龙脑香,亦名冰片。
  • 婆婆[pó po]
      1.亦作“??3711”。 2.对老年妇女的尊称。 3.祖母。 4.母亲。 5.丈夫之母。 6.妻子。
  • 婆焦[pó jiāo]
      古代蒙古发式。
  • 婆罗门教[pó luó mén jiào]
      印度古代宗教之一。约形成于公元前7世纪,因以崇拜婆罗贺摩(梵天)而得名。以《吠陀》为最古经典。信奉多神。主张吠陀天启、祭祀万能、婆罗门至上,以及善恶有因果、人生有轮回之说。公元前6-前5世纪一度衰微。公元8-9世纪经改革后成为“印度教”。
  • 婆留[pó liú]
      1.五代吴越王钱镠小名。镠初生,父将弃于井,祖母(一说邻媪)强留之,故名“婆留”。 2.借指吴越之地。
  • 婆猴伎[pó hóu jì]
      1.亦作“婆侯伎”。 2.杂技名。相传周成王时南方有扶娄国,其人善机巧,能易形改服及神怪变幻。后世乐府皆传其技,俗谓之婆猴伎。“婆猴”即“扶娄”之音变。参阅晋王嘉《拾遗记.周》。

婆[pó]字的成语

  • 婆婆妈妈[pó po mā mā]
      形容人动作琐细,言语罗唆。也形容人感情脆弱。
  • 三姑六婆[sān gū liù pó]
      比喻不务正业的妇女。
  • 老婆舌头[lǎo pó shé tou]
      指长于花言巧语,搬弄是非。
  • 苦口婆心[kǔ kǒu pó xīn]
      苦口:反复规劝;婆心:仁慈的心肠。比喻善意而又耐心地劝导。 形容像耐心慈祥的老婆婆那样好心好意地反复劝慰
  • 白发婆娑[bái fā pó suō]
      婆娑:纷披的样子。形容满头白发的老年人的样子。
  • 公公婆婆[gōng gōng pó pó]
      公公与婆婆,丈夫的父亲和母亲。
  • 殴公骂婆[ōu gōng mà pó]
      殴:殴打。指泼妇殴打辱骂公婆。
  • 老子婆娑[lǎo zǐ pó suō]
      婆娑:放逸不羁的样子。指男子自夸襟怀豪放。
  • 三婆两嫂[sān pó liǎng sǎo]
      犹言三妻四妾。
  • 公不离婆[gōng bù lí pó]
      老公不离开老婆。形容关系密切。
  • 老婆当军[lǎo pó dāng jūn]
      比喻毫无用处,只是充数而已。
  • 婆娑起舞[pó suō qǐ wǔ]
      形容跳起舞来的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