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
朔相关字典
朔[shuò]字在开头的词语
- 朔方[shuò fāng]
1.北方。 2.郡名。西汉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置。治所在朔方﹐今内蒙古自治区杭锦旗北。东汉末废。
- 朔气[shuò qì]
北方的寒气: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 朔风[shuò fēng]
1.指北方的音乐。 2.北风﹐寒风。 北风朔风厉严寒,阴气下微霜。——三国 魏. 阮籍《咏怀》纸灰飞扬,朔风野大,阿兄归矣,犹屡屡回头望汝也。——清. 袁枚《祭妹文》
- 朔鄙[shuò bǐ]
北部边邑。
- 朔政[shuò zhèng]
古代帝王每年季冬颁发来年的历日与政令﹐诸侯受而行之。
- 朔客[shuò kè]
1.指北方边地的将领。 2.指春秋晋赵朔的门客。
- 朔月[shuò yuè]
月朔。指旧历每月初一。 月朔。旧历每月初一
- 朔日[shuò rì]
旧历每月初一日。 中国农历每月初一
- 朔裔[shuò yì]
北方边远地区。
- 朔策[shuò cè]
古代历法用语。犹今之言朔望月。西汉初通行的历法规定朔策为29.53085日﹐嗣后趋精密﹐故有小异。
- 朔望[shuò wàng]
朔日与望日。即夏历每月初一和十五:潮汐随朔望而有所变异。
- 朔易[shuò yì]
1.谓岁末年初﹐政事﹑生活当除旧更新﹐有所改易。 2.朔方易水。借指北方地区。
- 朔鼙[shuò pí]
即鼙鼓。古代射礼奏乐时﹐须先击鼙鼓﹐故称。
- 朔庭[shuò tíng]
1.犹北庭。指北方异族政权。 2.泛指北方。
- 朔雪[shuò xuě]
北方的雪。
- 朔北[shuò běi]
泛指我国长城以北地区。
- 朔吹[shuò chuī]
指北风。
朔[shuò]字在结尾的词语
- 扑朔[pū shuò]
1.指雄兔脚毛蓬松。参见“扑朔迷离”。 2.兔的代称。 模糊不清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古乐府《木兰诗》
- 晦朔[huì shuò]
〈书〉从农历某月的末一天到下月的第一天。也指从天黑到天明。
- 臣朔[chén shuò]
《汉书.东方朔传》:“朱儒长三尺余﹐奉一囊粟﹐钱二百四十。臣朔长九尺余﹐亦奉一囊粟﹐钱二百四十。朱儒饱欲死﹐臣朔饥欲死。”后因以“臣朔”为东方朔的省称。
- 东朔[dōng shuò]
汉武帝侍臣东方朔的省称。
- 元朔[yuán shuò]
一年的第一个朔日,即正月初一日。
- 中朔[zhōng shuò]
指中数和朔数。
- 积朔[jī shuò]
谓年长日久。
- 颁朔[bān shuò]
古代帝王于每年季冬把来年的历日布告天下诸侯,谓之“颁朔”。语本《周礼.春官.大史》:“颁告朔于邦国。”郑玄注:“天子颁朔于诸侯﹐诸侯藏之祖庙。”
- 无朔[wú shuò]
《春秋》记载日蚀时间,有的只书日(干支)而不书朔,称为“无朔”。
- 龙朔[lóng shuò]
见“龙荒朔漠”。
- 阳朔[yáng shuò]
1.农历十月初一。 2.地名。在广西。以风景秀丽著名中外﹐为我国旅游胜地之一﹐俗有“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之说。
- 请朔[qǐng shuò]
谓附庸请求奉行宗主国的正朔﹐愿为藩属。朔﹐指正朔﹐开国帝王新颁行的历法。
- 北朔[běi shuò]
北方;北方之地。
- 河朔[hé shuò]
1.古代泛指黄河以北的地区。 2.见“河朔飮”。
- 正朔[zhēng shuò]
1.谓帝王新颁的历法。古代帝王易姓受命,必改正朔;故夏﹑殷﹑周﹑秦及汉初的正朔各不相同。自汉武帝后,直至现今的农历,都用夏制,即以建寅之月为岁首。 2.农历正月初一,一年的第一天:正朔朝会于庙。
- 气朔[qì shuò]
指显示吉凶的云气和每月的朔日。《文选.王融》:“挈壶宣夜﹐辩气朔于灵台。”李善注:“《周礼.夏官》曰:‘挈壶氏掌悬壶。’蔡邕《天文志》曰:‘言天体者有三家,其一曰宣夜。’郑氏《毛诗笺》曰:‘天子有灵台者﹐所以观祲象﹐察气之妖祥。’《左氏传》曰:‘公既视朔﹐遂登观台以望﹐而书云物。’”后亦以泛指节气﹐岁时。
- 方朔[fāng shuò]
汉东方朔的省称。其为人诙谐善辩﹐相传为岁星化身﹐有偷仙桃﹑骑步景驹﹑献风声木等传说。事见汉郭宪《东方朔传》。
- 班朔[bān shuò]
颁布正朔。犹后世颁行历书。
- 平朔[píng shuò]
又称“恒朔”。 我国古代历法家取月的平均日数为29.5日,大月30日,小月29日,大小月相间,用这种方法定出的每月初一日叫“平朔”。这样太阳和月球黄经相等的时刻不一定在每月的初一。因此,日食有时发生在月终的晦日,有时发生在初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