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新华字典>治组词

治相关字典

治[zhì]字在结尾的词语

  • 根治[gēn zhì]
      彻底治好(指灾害、疾病):根治黄河ㄧ根治血吸虫病。
  • 教治[jiào zhì]
      教化,教育。
  • 处治[chǔ zhì]
      1.处方治病。 2.安排;处理。 3.处罚;惩治。
  • 断治[duàn zhì]
      判决处治。
  • 抟治[tuán zhì]
      抟土为砖。
  • 诬治[wū zhì]
      捏造罪名加以处治。
  • 琢治[zhuó zhì]
      雕琢(玉石等)。
  • 补治[bǔ zhì]
      修补整治。
  • 砭治[biān zhì]
      针砭治病。
  • 烦治[fán zhì]
      烦政。
  • 讲治[jiǎng zhì]
      1.讲求治国之道。 2.讲习研治。
  • 敷治[fū zhì]
      治理。《孟子.滕文公上》:“尧独忧之﹐举舜而敷治焉。”赵岐注:“敷﹐治也。《书》曰:‘禹敷土。’是言治其土也。”一说为分治。焦循正义:“敷训布﹐布﹐散也。散亦分也。敷治即分治。尧不能一人独治﹐故使舜分治之。”
  • 弹治[dàn zhì]
      弹压处治。
  • 化治[huà zhì]
      1.变化治理。 2.谓以德化治理百姓。
  • 分治[fēn zhì]
      分别治理。
  • 穷治[qióng zhì]
      彻底查办。
  • 镌治[juān zhì]
      雕凿修理。
  • 圣治[shèng zhì]
      至善之治。亦用以称颂帝王之治迹。
  • 出治[chū zhì]
      治理国家。
  • 移治[yí zhì]
      调换治所﹐改变管辖区。
  • 赞治[zàn zhì]
      1.谓负责文书的草拟工作。 2.协助治理。 3.官名。州府长官的行政助理。
  • 疗治[liáo zhì]
      治疗:疗治烧伤。
  • 开治[kāi zhì]
      开辟疏通河流;开挖河道,治理水害。
  • 理治[lǐ zhì]
      得到治理;治理。
  • 顺治[shùn zhì]
      顺从而大治。指社会秩序井然而安定。
  • 作治[zuò zhì]
      1.谓使天下太平。 2.制作。亦指制造的成品。
  • 资治[zī zhì]
      1.致治。 2.资助修治。
  • 寓治[yù zhì]
      谓将官署设在外地,不在原辖地区。
  • 愿治[yuàn zhì]
      谓希望得到大治。
  • 诤治[zhèng zhì]
      谓争着采取治国之道。诤﹐通“争”。
  • 烹治[pēng zhì]
      烹调;烹煮。
  • 达治[dá zhì]
      明于治理国家。
  • 辨证论治[biàn zhèng lùn zhì]
      中医指根据病人的发病原因、症状、脉象等,结合中医理论,全面分析、作出判断,进行治疗。也说辨证施治(‘证’同‘症’)。 中医指根据病人的发病原因、症状、脉象等,结合中医理论,全面分析、作出判断,进行治疗。也说辨证施治(‘证’同‘症’)
  • 清治[qīng zhì]
      1.清明的治绩。 2.清理整顿。
  • 外治[wài zhì]
      指政事,国事,与"内职"相对,中医学名词。
  • 听治[tīng zhì]
      断狱治事。
  • 鞠治[jū zhì]
      审问定罪。鞠,通“鞫”。
  • 官僚政治[guān liáo zhèng zhì]
      具有机能专业化、职务凭资格、行动按固定规章办事、权力分等级等特点的系统行政管理。 具有机能专业化、职务凭资格、行动按固定规章办事、权力分等级等特点的系统行政管理
  • 剸治[tuán zhì]
      裁处,治理。
  • 奄治[yǎn zhì]
      抚治。谓奄有其地而治之。
  • 辖治[xiá zhì]
      管束。
  • 斫治[zhuó zhì]
      开辟修建。
  • 防治[fáng zhì]
      预防和治疗、治理(疾病、灾害等):~结核病。~病虫害。~风沙。
  • 善治[shàn zhì]
      1.善于治理;好好治理。 2.犹善政。
  • 植治[zhí zhì]
      用大量栽培植物的方法治理沙漠等。如通过绿化固定沙丘﹑防止水土流失等。
  • 诹治[zōu zhì]
      谓商议治理国家。
  • 分级救治[fēn jí jiù zhì]
      又称阶梯治疗。战时各级救治机构对伤病员进行分工救治的总称。根据战时条件和医学要求,将伤病员的整个救治过程,由纵深梯次配置的各级救治机构,按照各自的救治范围分工完成。
  • 捣治[dǎo zhì]
      进行舂捣。
  • 对治[duì zhì]
      1.相匹敌。
  • 地方自治[dì fāng zì zhì]
      地方事务由某个划分的地方政区自己管理(区别于中央政府对这一地区的管理)。 地方事务由某个划分的地方政区自己管理(区别于中央政府对这一地区的管理)
  • 禁治[jìn zhì]
      禁止﹑整顿﹑治理。
  • 鉏治[chú zhì]
      剪除﹔整治。
  • 推治[tuī zhì]
      审问治罪。
  • 録治[lù zhì]
      拘捕并治罪。
  • 自治[zì zhì]
      1.自行管理或处理。 2.修养自身的德性。 3.自然安治。 4.犹自营。 5.民族﹑团体﹑地区等除了受所隶属的国家﹑政府或上级单位领导外﹐对自己的事务行使一定的权力。 行政上相对独立,有权自己处理自己的事务自治领
  • 求治[qiú zhì]
      请求给以治疗。
  • 经治[jīng zhì]
      筹划治理。
  • 绳治[shéng zhì]
      制裁;惩办。
  • 法治[fǎ zhì]
      ①先秦时期法家的政治思想,主张以法为准则,统治人民,处理国事。②指根据法律治理国家。
  • 时治[shí zhì]
      犹时政。当时的政治。
  • 隐治[yǐn zhì]
      指无处申诉的冤案。
  • 郡治[jùn zhì]
      1.郡守府署所在的首县。 2.郡守的治所。
  • 泰治[tài zhì]
      太平安定。
  • 捕治[bǔ zhì]
      逮捕治罪。
  • 主治[zhǔ zhì]
      指药物的主要疗效。
  • 宪治[xiàn zhì]
      指宋代的提点刑狱。为地方最高司法机构。
  • 官治[guān zhì]
      1.官府的政务。 2.官署;衙门。 3.器官的功能。
  • 进治[jìn zhì]
      谓官吏胜任而有政绩。
  • 筑治[zhù zhì]
      兴建;修筑治理。
  • 生物防治[shēng wù fáng zhì]
      利用益虫、益鸟、益兽、益菌(能寄生在害虫体内的真菌或细菌)防治农作物病虫害的方法。如利用瓢虫吃蚜虫,保护啄木鸟吃林木害虫,放养寄生蜂寄生在螟虫的卵块上使卵不能发育等。
  • 刻治[kè zhì]
      严加整治。
  • 摆治[bǎi zhì]
      摆布整治。
  • 剖治[pōu zhì]
      开刀治疗。
  • 辨治[biàn zhì]
      1.谓区分等级而治之。 2.辨别治绩﹐考察治绩。
  • 贲治[bēn zhì]
      谓饰美太平。
  • 不治[bù zhì]
      1.不能治理。 2.不追究,不治罪。 3.不修整。 4.不医治。 5.指无法治好。 6.不研究。
  • 株治[zhū zhì]
      牵连治罪。株,株连,牵连。如:不敢复有株治。——明.张溥《五人墓碑记》。
  • 拯治[zhěng zhì]
      犹整顿。
  • 内治[nèi zhì]
      1.古指对妇女进行的教育。 2.指家务或治理家务。 3.国内的政治。 4.指治理国政。 5.修身;约束自己。 6.指养生之道。
  • 挑治[tiāo zhì]
      1.挑挖治病。 2.指针灸方法之一。即用针将穴位或体表反应点的表皮刺破以治病。
  • 名治[míng zhì]
      刑名之治,法治。
  • 责治[zé zhì]
      追究并惩处。
  • 完治[wán zhì]
      1.完善管理。 2.乂安;大治。
  • 纠治[jiū zhì]
      督察惩处。
  • 闭治[bì zhì]
      闭关治理。
  • 强权政治[qiáng quán zhèng zhì]
      不尊重别国独立和主权,以经济、军事实力强行对别国进行控制、干涉的政策。实行强权政治的国家总是以武力相威胁,通过军事手段达到政治、经济目的。帝国主义、殖民主义以及霸权主义往往凭借强权推行其对内对外政策。
  • 群治[qún zhì]
      对各种社会问题的治理和处置。
  • 寡头政治[guǎ tóu zhèng zhì]
      由少数统治者操纵一切的政治制度,如古代罗马的贵族政权。 指由少数人掌握政权的一种统治形式
  • 妆治[zhuāng zhì]
      修饰整治。
  • 徙治[xǐ zhì]
      迁移王都或地方官署所在地。
  • 通治[tōng zhì]
      1.谓平常治理国家。 2.普遍研习。
  • 穿治[chuān zhì]
      开凿营建。
  • 鞫治[jū zhì]
      审理处治。
  • 励精为治[lì jīng wéi zhì]
      振奋精神,设法把国家治理好。出处:《汉书·魏相传》:“宣帝始亲万机,厉精为治,练群臣,核名实,而相总领众职,甚称上意。
  • 静治[jìng zhì]
      犹言无为而治。
  • 脩治[xiū zhì]
      制作。
  • 磨治[mó zhì]
      1.打磨治理。 2.磨砺;锻炼。 3.调治;调理。 4.折磨整治。
  • 典治[diǎn zhì]
      掌管治理。
  • 贞观之治[zhēn guān zhī zhì]
      唐太宗即位之后,以亡隋为鉴戒,偃武修文,励精图治,选贤任能,虚心纳谏,贞观年间,人口增加,经济繁荣,史称“贞观之治”。
  • 潢治[huáng zhì]
      谓装裱书画。
  • 保治[bǎo zhì]
      治理使安定。
  • 管治[guǎn zhì]
      管辖统治。
  • 覆治[fù zhì]
      再次审理。
  • 辑治[jí zhì]
      整顿治理。
  • 督治[dū zhì]
      督率治理。
  • 隆治[lóng zhì]
      大治﹔盛世。
  • 格林尼治[gé lín ní zhì]
      一译“格林威治”。在伦敦东南部、泰晤士河南岸。1675年设英国皇家天文台,1884年国际经度会议决定以经过此地的经线为本初子午线,并以此作为世界“时区”的起点。1953年天文台迁至赫斯特蒙苏,原址改为全国海洋博物馆、皇家海军学院等。
  • 养治[yǎng zhì]
      治理。
  • 浚治[jùn zhì]
      疏浚。
  • 逆治[nì zhì]
      悖于治道。
  • 大治[dà zhì]
      1.需要治理的重大事务。 2.谓政治修明﹐局势安定。
  • 文治[wén zhì]
      谓以文教礼乐治民。 指在文化、教育方面所取得的成绩汉武帝文治武功古今第一人
  • 饵治[ěr zhì]
      以药饵治病。
  • 积治[jī zhì]
      谓社会秩序良好。
  • 辩治[biàn zhì]
      治理。
  • 孝治[xiào zhì]
      《孝经.孝治》:“昔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也,不敢遗小国之臣,而况于公侯伯子男乎。”后用“孝治”谓以孝道治理国家,教化百姓。
  • 州治[zhōu zhì]
      旧时一州最高行政长官的官署。亦指它的所在地。
  • 谪治[zhé zhì]
      惩罚。
  • 制治[zhì zhì]
      犹言统治。治理政务。
  • 删治[shān zhì]
      1. 修整治理。2.赫胥黎著、严复译《天演论》。 修整治理而灌木丛林,蒙茸山麓,未经删治如今者,则无疑也。——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 正治[zhèng zhì]
      治理;整治。
  • 县治[xiàn zhì]
      县政府所在地。
  • 抚治[fǔ zhì]
      安抚治理。
  • 诊治[zhěn zhì]
      诊断治疗。 诊疗
  • 同病异治[tóng bìng yì zhì]
      同一病证,因时、因地、因人不同,或由于病情进展程度、病机变化,以及用药过程中正邪消长等差异,治疗上应相应采取不同治法。
  • 条治[tiáo zhì]
      犹治理。
  • 收治[shōu zhì]
      接收(病人)并治疗:医院增加床位,~病人。
  • 究治[jiū zhì]
      追究处理。
  • 点治[diǎn zhì]
      点化备办。
  • 人治[rén zhì]
      1.谓以人伦关系﹑道德观念和其他意识形态准则约束人民,治理国家。 2.与“法治”相对。主张“人治”者认为国之治乱,不在法而在统治者的贤能与否。
  • 案治[àn zhì]
      查办。
  • 吏治[lì zhì]
      地方官吏的作风和政绩:澄清吏治ㄧ吏治严明。
  • 二十四治[èr shí sì zhì]
      五斗米道的二十四个传教点,多在四川省内。首治为阳平治。诸治由张道陵及其子孙担任首领(称都功)。见《蜀中广记》卷七一。
  • 明治[míng zhì]
      1.修明政事。 2.日本天皇睦仁的年号(公元1868-1912年)。
  • 擒治[qín zhì]
      逮捕法办。
  • 旧治[jiù zhì]
      从前或原来所管辖的地区。
  • 刨治[páo zhì]
      方言。整治。
  • 至治[zhì zhì]
      1.指安定昌盛﹑教化大行的政治局面或时世。 2.最好的治理。
  • 研治[yán zhì]
      犹研究。
  • 辅治[fǔ zhì]
      辅佐治理政事。
  • 三明治[sān míng zhì]
      夹心面包。两片通常涂有黄油的面包,中间夹有一薄层的肉片、干酪或其它美味的食品。 夹心面包。两片通常涂有黄油的面包,中间夹有一薄层的肉片、干酪或其它美味的食品
  • 救治[jiù zhì]
      医治使脱离危险:全力救治伤员。
  • 疏治[shū zhì]
      疏导治理。
  • 思治[sī zhì]
      想望治世。
  • 同治[tóng zhì]
      治理方法相同。
  • 點治[diǎn zhì]
      点化备办。 宋 何薳《春渚纪闻·点铜成庚》:“若首座有未了缘事,可与众集福者,我当分药点治,虽百两不靳也。”
  • 杂治[zá zhì]
      1.会审。 2.综合治理。
  • 宰治[zǎi zhì]
      掌管;治理。
  • 连治[lián zhì]
      犹连坐。
  • 参治[cān zhì]
      共同治理。
  • 省治[shěng zhì]
      谓视理公务。 旧指省会
  • 没治[méi zhì]
      1.谓人或事好得不得了。 2.谓情况坏得无法挽救。 3.无可奈何,没办法。
  • 重治[zhòng zhì]
      犹大治。
  • 克治[kè zhì]
      谓克制私欲邪念。
  • 统治[tǒng zhì]
      依靠权势控制、支配和管理;也指统治的权势:推翻黑暗势力的统治。
  • 掠治[lüè zhì]
      拷打讯问。
  • 束治[shù zhì]
      捆束整理。
  • 和治[hé zhì]
      1.和平治理。 2.太平,安定。
  • 洁治[jié zhì]
      也称洁牙。俗称洗牙。预防和治疗牙病的一种方法。即用器械或特制的牙膏把牙齿和牙龈上的异物除去。亦为实施口腔卫生重要方法之一。
  • 政治[zhèng zhì]
      阶级、政党、民族、国家内部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又为经济基础服务。当社会上存在着阶级的时候,突出表现为敌对阶级之间的斗争。其核心问题是政权问题,包括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两个方面。 政府、政党、集团或个人在国家事务方面的活动。治理国家施行的措施政治家政治未毕通也。(政治没有完全上轨道。毕:全。通:通达,不受阻,可译成“上轨道”。)——汉. 贾谊《论积贮疏》
  • 讨治[tǎo zhì]
      惩治。
  • 礼治[lǐ zhì]
      儒家所提倡的一种统治方式。礼,指维护贵族等级秩序的一整套社会规范和道德规范,包括政治制度﹑社会﹑家庭伦理道德规范﹑仪式等。儒家自孔子起即提倡礼治,要求统治阶级和人民都要各安名位,遵守礼制,以便于巩固统治阶级内部秩序和更有效地统治人民。
  • 邦治[bāng zhì]
      古指掌建邦的六典以佐王治邦国。泛指国家的政事。
  • 检治[jiǎn zhì]
      查办。
  • 羣治[qún zhì]
      对各种社会问题的治理和处置。
  • 按治[àn zhì]
      查问惩办。
  • 焙治[bèi zhì]
      烘焙制作。
  • 在治[zài zhì]
      谓被依法究诘审理。

治[zhì]字在开头的词语

  • 治跸[zhì bì]
      为帝王出行清理道路。
  • 治礼[zhì lǐ]
      1.讲习礼仪。 2.司礼。
  • 治家[zhì jiā]
      持家;管理家事。 建立和保持一个健康的家庭环境
  • 治办[zhì bàn]
      见“治辨”。
  • 治亲[zhì qīn]
      古代指依礼法端正亲属之间的关系。
  • 治公[zhì gōng]
      处理公事。
  • 治疗[zhì liáo]
      用药物﹑手术等消除疾病。 医治疗养他住院时,受到精心治疗
  • 治印[zhì yìn]
      篆刻,刻印章。
  • 治乱[zhì luàn]
      1.安定与动乱。 2.谓治理混乱的局面,使国家安定﹑太平。
  • 治养[zhì yǎng]
      1.治理和教养。 2.颐养。
  • 治辩[zhì biàn]
      见“治辨”。
  • 治葺[zhì qì]
      修缮。
  • 治职[zhì zhí]
      1.治理政务之职事。 2.处理职务。
  • 治严[zhì yán]
      整理行装。汉代避明帝刘庄讳,以“装”与“庄”同声,改“装”为“严”,后沿用。
  • 治成[zhì chéng]
      指综计工作成绩之簿册。
  • 治度[zhì dù]
      1.调理。 2.安排,调遣。
  • 治病[zhì bìng]
      【词目】治病【读音】zhì bìng【释义】即具有医生资格或者医学方法对有病者进行治疗疾病的一种活动。 包括治已病和治未病。采用各种医疗措施消除疾病,使病人恢复并保持心身健康。【出处】《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治病必求于本。”《素问·移精变气论》:“今世治病,毒药治其内,针石治其外。”
  • 治生[zhì shēng]
      1.经营家业;谋生计。 2.旧时部属对长官或旅外官吏对原籍长官的自称。始于明代。
  • 治标[zhì biāo]
      谓对出现的问题不从根本上谋求解决,仅对显露在外的枝节问题作应急处理。与“治本”相对。
  • 治点[zhì diǎn]
      修改润色。
  • 治迹[zhì jì]
      政绩,施政的事迹。
  • 治经[zhì jīng]
      研究经学。 治:研究;经,指《易》、《诗》、《书》、《礼记》、《春秋》等儒家经典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资治通鉴.汉纪》
  • 治宜[zhì yí]
      1.指合宜的施政措施。 2.泛指施政措施。
  • 治穰[zhì ráng]
      犹祈祷。穰,通“禳”。
  • 治定[zhì dìng]
      1.政治安定。 2.点窜改定。
  • 治田[zhì tián]
      1.古人掌管农业事务的官员。治,通“司”。 2.种田。
  • 治达[zhì dá]
      古代行射仪及祭礼时,射人在天子和诸侯之间传达命令,谓之“治达”。《周礼.夏官.射人》:“﹝射人﹞掌其治达。”郑玄注:“谓诸侯因与王射及助祭而有所治,受而达之于王,王有命,又受而下之。”一说谓当广赅众事,不仅射仪及祭祀而已。参阅清孙诒让《周礼正义》。
  • 治世[zhì shì]
      1.太平盛世。 2.治天下,治国。
  • 治整[zhì zhěng]
      严整。
  • 治理[zhì lǐ]
      ①控制管理:治理国家|治理企业。②整治;整修:治理黄河。
  • 治古[zhì gǔ]
      指古代升平社会,古之治世。
  • 治具[zhì jù]
      1.治国的措施。语本《庄子.天道》:“骤而语形名赏罚,此有知治之具,非知治之道。” 2.备办酒食;设宴。 3.准备。
  • 治学[zhì xué]
      研究学问。 做学问;钻研治学严谨
  • 治安[zhì ān]
      1.国家与社会的安宁。 2.治理,使社会安定。
  • 治化[zhì huà]
      谓治理国家﹑教化人民。
  • 治穣[zhì ráng]
      犹祈祷。穰,通“禳”。
  • 治权[zhì quán]
      1.指政府治理国家的权力。 2.泛指统治权。 指统治权,即政府执行政务的权力,包括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考试权、监察权五种
  • 治造[zhì zào]
      1.制作。 2.整治。
  • 治驭[zhì yù]
      统治。
  • 治服[zhì fú]
      1.办理丧事。 2.准备行装。 3.制服。
  • 治下[zhì xià]
      1.治理人民。 2.所管辖的范围之内。
  • 治身[zhì shēn]
      犹修身。
  • 治护[zhì hù]
      治疗护理。
  • 治缮[zhì shàn]
      修缮。
  • 治令[zhì lìng]
      犹政令。
  • 治剧[zhì jù]
      谓处理繁重难办的事务。
  • 治方[zhì fāng]
      治理国家的方略。
  • 治叙[zhì xù]
      1.亦作“治序”。 2.谓根据才能大小授予官职。
  • 治凡[zhì fán]
      月计。核计一个月的会计文书。
  • 治保[zhì bǎo]
      治安保卫的省称。
  • 治书奴[zhì shū nú]
      裁纸刀的别称。
  • 治谱[zhì pǔ]
      《南齐书.良政传.傅琰》:“琰父子并着奇绩,江左鲜有。世云‘诸傅有《治县谱》,子孙相传,不以示人’。”后因以“治谱”为称颂父子兄弟居官有治绩之典。
  • 治变[zhì biàn]
      谓掌握机动变化的方法。
  • 治辨[zhì biàn]
      1.亦作“治辩”。亦作“治办”。 2.谓处理事务合宜。 3.治理。 4.备办。
  • 治室[zhì shì]
      治家,持家。
  • 治人[zhì rén]
      1.统治他人。 2.指治理国家的人才。
  • 治酒[zhì jiǔ]
      置办酒食。
  • 治释[zhì shì]
      惩治与赦免。借指审理狱讼。
  • 治本[zhì běn]
      1.治国的根本措施。 2.谓处理事务从根本上着手。与“治标”相对。
  • 治丧[zhì sāng]
      处理丧事:治丧委员会。 承办丧葬事宜治丧委员会
  • 治声[zhì shēng]
      为政有成绩而获得的声誉。
  • 治平[zhì píng]
      1.治国平天下。语本《礼记.大学》:“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2.谓政治清明,社会安定。 3.指官吏治理政事的功绩。
  • 治统[zhì tǒng]
      治理国家的一脉相传的统系。
  • 治所[zhì suǒ]
      古代地方长官的官署。 旧指地方各级官吏的任职所在地
  • 治戎[zhì róng]
      作战;治军。
  • 治弟[zhì dì]
      旧时部属对长官或旅外官吏对原籍长官的自称。
  • 治步[zhì bù]
      谓修整仪态,行步中规矩。
  • 治问[zhì wèn]
      犹审问。
  • 治外法权[zhì wài fǎ quán]
      指外交官﹑国家元首﹑政府首脑以及其他服务于国际的政治机关的官员(如联合国所属官员),在他国所享受的各项特权,包括人身和住宅的不受侵犯﹑不受当地法院审判﹑不服役﹑不纳捐税等。一国的军舰﹑军队根据有关协议,通过他国国境时,也享有这种权利。
  • 治墙[zhì qiáng]
      见“治蘠”。
  • 治愈[zhì yù]
      使恢复健康。如:在骨折完全治愈之前不要上班。
  • 治器[zhì qì]
      治国之才。
  • 治繲[zhì xiè]
      洗涤衣物。
  • 治地[zhì dì]
      谓管理土地的赋税。
  • 治功[zhì gōng]
      1.谓制订法则并有效实施之政绩。 2.泛指治理国家的政绩。
  • 治兵[zhì bīng]
      1.古指在秋季进行的练兵仪式。后泛指练兵或治军。 2.出兵作战。
  • 治産[zhì chǎn]
      经营产业。 《列子·周穆王》:“周 之 尹氏 大治产,其下趣役者侵晨昏而弗息。”汉 杨恽《报孙会宗书》:“身率妻子,戮力耕桑,灌园治产,以给公上。”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济水一》:“诸侯四通,货物之所交易也,治产致千金。”郁达夫《题友人郑泗水半闲居》诗:“难得半闲还治产,五湖大业比 陶朱。”
  • 治行[zhì xíng]
      1.为政的成绩。亦指为政有成绩。 2.施政的措施。 3.整理行装。
  • 治务[zhì wù]
      政务。
  • 治彊[zhì qiáng]
      见“治强”。
  • 治号[zhì hào]
      犹政令。
  • 治安管理[zhì ān guǎn lǐ]
      国家为维护社会秩序和社会治安而进行的行政管理工作。包括户口管理、交通管理、特种行业管理、危险物品管理、消防管理等。
  • 治气[zhì qì]
      1.涵养精气。 2.修养气质。 3.谓掌握军队士气。 4.犹呕气,生气。
  • 治载[zhì zǎi]
      备办乘具。
  • 治心[zhì xīn]
      1.修养自身的思想品德。 2.掌握人心;征服人心。
  • 治略[zhì lüè]
      施政的方略。
  • 治曶[zhì hū]
      见“治忽”。
  • 治水[zhì shuǐ]
      整治水利,疏通江河,避免泛滥成灾。 整治水利,疏通江河,避免泛滥成灾 治水工程
  • 治装[zhì zhuāng]
      1.整理行装;准备行装。 2.装裱。 备办行装;整装于是约车治装,载券契而行。——《战国策.齐策四》
  • 治躬[zhì gōng]
      犹治身。
  • 治罪[zhì zuì]
      依据法律给犯罪人以应得的惩处。 根据法律给罪犯以应有的惩处依法治罪
  • 治要[zhì yào]
      1.岁计。核计一年的会计簿书。 2.施政之要领。 3.施政之需求。 4.摘录主要部分。如唐初魏征奉敕编次经史百家书,摘取其中有关王朝兴衰得失的部分,为《群书治要》。

治[zhì]字的成语

  • 以华治华[yǐ huá zhì huá]
      近百年来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一惯利用中国的投降派、卖国贼政府来间接控制中国的政策。
  • 治国齐家[zhì guó qí jiā]
      齐:整治。整治家庭和治理国家。
  • 冗不见治[rǒng bù jiàn zhì]
      冗:繁杂;治:治绩。事务繁杂,无所建树。
  • 百治百效[bǎi zhì bǎi xiào]
      效:效果,功用。形容医术高明,效果很好。
  • 卧而治之[wò ér zhì zhī]
      卧:躺着。躺着就把政事处理好了。用以称颂政清事简。
  • 励精图治[lì jīng tú zhì]
      砺:奋勉;图:设法;治:治理好国家。振奋精神,想办法治理好国家。
  • 治丝益棼[zhì sī yì fén]
      治:整理;益:越发;棼:纷乱。理丝不找头绪,结果越理越乱。比喻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对头,反而使问题更加复杂。 整理蚕丝不找头绪,结果越理越乱。比喻做事不得要领,反而使问题更加复杂
  • 治病救人[zhì bìng jiù rén]
      治好病把人挽救过来。比喻帮助犯错误的人改正错误。 原义是指治疗疾病,挽救生命,现在多用来比喻有针对性的批评人的缺点错误,促使其改过
  • 正理平治[zhèng lǐ píng zhì]
      指合乎正道的礼法规范,使社会安定有秩序。
  • 治乱扶危[zhì luàn fú wēi]
      治:治理。治理乱世,扶持危局。
  • 缮甲治兵[shàn jiǎ zhì bīng]
      缮甲:修治铠甲。比喻作军事准备。亦作“缮甲厉兵”。
  • 拨乱兴治[bō luàn xīng zhì]
      平定乱世,并着手治理。
  • 治乱持危[zhì luàn chí wēi]
      治:治理。治理乱世,安定危局。
  • 齐家治国[qí jiā zhì guó]
      整治家庭和治理国家。
  • 操揉磨治[cāo róu mó zhì]
      犹言反复磨练。
  • 治不忘乱[zhì bù wàng luàn]
      治:安定。国家太平安定的时候不能忘记防止可能出现的动乱。
  • 卧以治之[wò yǐ zhì zhī]
      卧:躺着。躺着就把政事处理好了。用以称颂政清事简。
  • 治国安民[zhì guó ān mín]
      治:治理;安:安定。治理国家,安定人民。 治理内政、外交,增强综合国力,使人民和平安定地生活
  • 治兵振旅[zhì bīng zhèn lǚ]
      兵:军队;旅:军旅。训练军队,振奋士气。
  • 治谱家传[zhì pǔ jiā chuán]
      谱:治理的方案。管理方案只传给子孙。后形容父子兄弟作官都有政绩。
  • 垂拱而治[chuí gǒng ér zhì]
      垂拱:垂衣拱手,形容毫不费力;治:平安。古时比喻统治者不做什么使使天下太平。多用作称颂帝王无为而治。
  • 举要治繁[jǔ yào zhì fán]
      要:主要部分;治:治理;繁:芜杂。指做文章时,应抓住重点,把芜杂的部分加以修改。
  • 胁从罔治[xié cóng wǎng zhì]
      罔治:不治罪。被迫跟从别人犯罪的,可以不予处治。
  • 分而治之[fēn ér zhì zhī]
      1.分别治理。
  • 大禹治水[dà yǔ zhì shuǐ]
      禹:三皇五帝时中原的领袖。大禹治理水患为百姓谋福。
  • 闵乱思治[mǐn luàn sī zhì]
      指怜悯乱世而思盼治世。
  • 天下大治[tiān xià dà zhì]
      治:安定。国家政治形势安定。
  • 文治武功[wén zhì wǔ gōng]
      比喻政治与军事。
  • 唐虞之治[táng yú zhī zhì]
      唐虞:唐尧、虞舜,传说中的古代圣帝贤君。旧指上古政治清明,人民康乐的理想时代。
  • 结绳而治[jié shéng ér zhì]
      原指上古没有文字,用结绳记事的方法治理天下。后也指社会清平,不用法律治国的空想。
  • 目治手营[mù zhì shǒu yíng]
      亲眼观察,亲手试验。
  • 明于治乱[míng yú zhì luàn]
      明晓国家治乱的道理。 明晓国家治乱的道理博闻彊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 垂裳而治[chuí cháng ér zhì]
      垂衣而能治理天下。用以称颂帝王无为而治。
  • 修齐治平[xiū qí zhì píng]
      泛指伦理哲学和政治理论。
  • 乱极思治[luàn jí sī zhì]
      社会动乱到了极点,人民一心向往太平。
  • 平治天下[píng zhì tiān xià]
      平:平定;天下:指全中国。治理国家,使天下太平。
  • 治乱兴亡[zhì luàn xīng wáng]
      安定、祸乱、振兴、灭亡。指国运的各种情况。
  • 善治善能[shàn zhì shàn néng]
      治:管理;能:能力。形容处理政事善于疏理,遇事善于变通。
  • 不治之症[bù zhì zhī zhèng]
      医治不好的病。也比喻无法挽救的祸患。
  • 无为而治[wú wéi ér zhì]
      无为:无所作为;治:治理。自己无所作为而使天下得到治理。原指舜当政的时候,沿袭尧的主张,不做丝毫改变。后泛指以德化民。
  • 诘戎治兵[jié róng zhì bīng]
      指整治军事。
  • 头痛治头[tóu tòng zhì tóu]
      指针对疼痛部位医治,不追究病因。比喻做事缺乏通盘计划,被动应付,不从根本上彻底的解决。
  • 门外之治[mén wài zhī zhì]
      旧指朝廷和政治。
  • 长治久安[cháng zhì jiǔ ān]
      治:太平;安:安定。形容国家长期安定、巩固。 社会治理得当,长久安定团结
  • 治乱安危[zhì luàn ān wēi]
      治:治理;安:安定。治理乱世,安定危局。
  • 鸣琴而治[míng qín ér zhì]
      指以礼乐教化人民,达到“政简刑清”的统治效果。旧时常用做称颂地方官的谀词。
  • 反治其身[fǎn zhì qí shēn]
      治:整治;身:身体;其身:自身。反而整治自身。指自己反被自己整治的别人的方法所治服。
  • 宵旰图治[xiāo gàn tú zhì]
      宵衣旰食,勤于政事,设法治理好国家。

治[zhì]字在中间的词语

  • 自治县[zì zhì xiàn]
      中国民族自治地方中相当于县的行政区域。 政行地位与一般县政府平齐的民族自治区划青海互助土族自治县
  • 祛治神明[qū zhì shén míng]
      见“祛练神明”。
  • 综合治理[zōng hé zhì lǐ]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简称。我国动员和组织全社会的力量,运用政治的、法律的、行政的、经济的、文化的、教育的等各种手段,从根本上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维护社会秩序,保障社会稳定的措施的总称。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加强教育和管理,落实责任制,创造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
  • 统治阶级[tǒng zhì jiē jí]
      掌握国家政权的阶级。有时特指占统治地位的剥削阶级。
  • 政治权利[zhèng zhì quán lì]
      公民依法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权利。公民基本权利的重要部分。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担任国家公职的权利,担任企业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领导职务的权利等。
  • 自治州[zì zhì zhōu]
      中国民族自治地方中介于省、自治区与县、自治县、市之间的行政区域。 地位在省之下、县之上的一级民族行政区划名称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 自治旗[zì zhì qí]
      中国内蒙古自治区中其他少数民族实行区域自治的相当于自治县的行政区域。
  • 统治者[tǒng zhì zhě]
      行使权力、指挥或统治权势者;特指统治一个国家或民族的人。 行使权力、指挥或统治权势者;特指统治一个国家或民族的人
  • 政治家[zhèng zhì jiā]
      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并从事政治活动的人。多指国家﹑政党的领导人物。
  • 政治庇护[zhèng zhì bì hù]
      见“政治避难”。
  • 政治学[zhèng zhì xué]
      研究国家学说﹑政治理论﹑政治制度和政治思想史的科学。
  • 自治区[zì zhì qū]
      中国民族自治地方中相当于省的行政区域。有五个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